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王船山的诗歌美学理论,同他的哲学理论一样,在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早期启蒙思想的光辉,同时也笼罩着一层儒家正统思想的阴影。这表现在他对晚明进步文学运动所作的偏激的批评上,更集中表现在他对竟陵钟、谭所作的否定性批评上。竟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出现的一个进步文学流派。钟伯敬、谭友夏是竟陵派的创始人。他们继承公安袁中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进步文学主张,继续反对明代前后  相似文献   

2.
<正>竟陵派是根据其代表人物——钟惺和谭元春的籍贯而命名的一个诗学流派。它源出于"性灵派",但由于对后期公安派的矫枉过正是不认同的,便独树一帜,以纠正公安派的流弊,调和七子与公安派。竟陵派大约兴起于万历的最后十年间,影响则延及明末甚至是清初的文坛,主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天门县古称竟陵。唐代茶神陆羽,诗人皮日休和明代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天门县领导发挥天门文化之多的优势、成立了陆羽研究会和竟陵派文学研究会等十几个学术团体,开展学术研究。到目前为止,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的学者都先后到天门参加过学术活动。《光明日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和省市电台、电视台都宣传报道了天门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的消息‘发表了各个学会的研究成果。竟陵派文学研究会点校整理的竟陵派代表著作《诗归》,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湖北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主编的《竟陵派与晚明文学革新思潮》论文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研究中的一项空白。近几年天门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还整理和出版古籍、论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杨慎的文学观及其对复古派的抗争李朝正有明一代,历经267年,而文学派别之多、门户之见之深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文学的复古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斗争的激烈与持久旷古少见。文学派别在明代较多,撮其要者即有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吴...  相似文献   

5.
《帝京景物略》与竟陵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是晚明时代与公安派同领风骚的文学流派,但人们对竟陵派的认识大多只是在其诗歌方面,其实,其散文也有相当鲜明的艺术特色。竟陵派散文在晚明文坛曾经影响甚大,海内“靡然从之”,晚明著名作家如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都受到竟陵派的影响,而刘侗与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则可说是得到竟陵派的“真传”,是竟陵派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刘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人。他曾因“文奇”而被礼部奏参,崇祯七年进士,曾选任吴县知县,赴任时逝于扬州。刘侗与谭元春有同乡之谊,关系密切。谭元春既是前辈,又是竟陵派首领,刘侗与之趣味相契,声气相通,便自然成为竟陵派中人了。于奕正虽非竟陵人,但与楚谭元春、刘侗同人友善,性喜山水,“每于霜清木老时,骑驴而往,穷岩绝岫,数百里间,无不周览。遇断碑,必披荆剔藓以识之。或攀枯萝,蹑危石,逾其绝顶,慨然赋诗,有超世之概。”于奕正长于京师,对帝京名胜和风土人情了解尤深。刘侗和于奕正原来计划撰写《南京景物略》作为《帝京景物略》的姐妹篇,可惜还没有完成,两人便先后辞世了。(参见周亮工《书影》第五卷)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遗民的王夫之,时文学流派的建立及其恶劣模仿造作习气和明代的前后七子派、竟陵派的领袖人物有着前后贯穿、非常强烈辛辣的批判,其间又对明初闽派、西江派的宗法不高和茶陵派的取法不正有着文学流派观念的不满,表现出其与钱谦益同样溢出正气之外的“戾气”作风.  相似文献   

7.
信古与信心 ,明代诗学中这两种区划井然的理念分别由前后七子和公安派所代表。信古的核心是尊重文体规范 ,信心的要害是尊重自我的“性灵”。二者的融合有其内在的学理依据。信心论与信古论的融合在屠隆、李维桢、邹迪光、袁中道等人的折中态度中已露端倪 ,竟陵派的理论建构则进一步使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晚明以降,党争频仍,世运衰颓,政治与学术的嫁接导致性灵文学内部由公安的师心到竟陵追求师心与师古的结合,其内在革新理路呈现雅化的趋势.然而此复古已非彼复古,而是因由政治及社会危机的加剧,经世致用的意识作用于文人心态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试论“竟陵八友”文学集团的特点———“竟陵八友”论之二●聂大受在魏晋南北朝诸多文学集团中,“竟陵八友”是一个真正的文人群体。概括起来,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大、时间长。“竟陵八友”文学集团时跨齐梁两代。早在齐初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相聚时,...  相似文献   

10.
晚明万历以来引领全国文学创作之主流的是湖广公安派和竞陵派的性灵文学。在湖湘文士中,有一批中下层人士如袁子让者以抒写山水的自然之趣、张扬个体的性情之真、激昂主体的个性自然之美、提高自我的独立之尊响应着这场主流性灵文学活动,共同推动了晚明文学和地方文学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足够重视和研究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宋立英 《兰州学刊》2010,(11):169-172
竟陵派与贾岛、姚合诗歌有相似之处,但不能因此就说竟陵派效仿贾岛、姚合的诗歌创作。竟陵派的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从未标举过贾、姚,也从未表示学习过贾、姚。两者之间的相似是无心之似,相似的原因在于二者都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及对冷寂意象的偏爱与幽静诗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清代性灵派殿军张问陶,其性灵诗既继承了性灵派前辈袁枚性灵诗之精髓,又因身处衰世及独具个性而使其诗作具有新的意蕴与特色。张问陶性灵诗以表现其狂放的个性、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以及抒发伉俪情、手足情、朋友情.还有描写寄寓性情的山本诗为主要内容,显示出沉郁、空灵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清代性灵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客观存在,自有其时间性与空间性,或曰阶段性与地域性。摸清其时间性、阶段性的界限,亦就了解了它的兴衰过程;而认识其空间性、地域性的范围,亦可深入认识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性灵说曾主文学发展的创作路向。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文学家以此为创作进路。在萌芽阶段,性灵说始于老庄虚静说,经阮籍、嵇康自由审美说的嬗变,由南北朝文学家开创了性灵文学的创作先河,至明清,由于提倡性灵说的文学家的努力,性灵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流派。一路走来,性灵说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自南北朝以降,刘勰、钟嵘、谢灵运等人主张性灵说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其表现是强调性灵与性情的统一,提倡性灵与佛教心性论相融合,性灵文学带有浓厚的佛学色彩。这对后来李贽与汤显祖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以及清代袁枚的性灵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初诗坛与明七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明代七子派,是指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以及追随他们的那些作家。前后七子统治文坛达百年之久,是明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后七子之后,公安派、竟陵派先后崛起,对七子派进行攻击,陈子龙等云间派起而捍卫。不久明亡,而攻击与维护七子派的斗争,仍在清  相似文献   

16.
谭元春率领竟陵派加入复社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上的共同倾向,对东林党的同情与支持,对时事与民瘼的关心;二是两者都追求淳朴的人伦关系,重忠孝情义;三是两者都主张学古,推崇汉魏唐文学,认为诗文应是忠孝人真性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承继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传统,提出了"身世之感通于性灵"的寄托理论。他强调性灵与寄托的浑融合一,提倡来自性灵,不能自已,自然流露的寄托。况周颐寄托论是以性灵为本的,它与常州词派寄托理论同形异质,是对常州词派寄托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袁枚性灵派在近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乾隆盛世的袁枚性灵派,对近代的影响以负面为主。道光以后,由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灵派的一些思想与诗风已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欲图匡正时弊或变法维新的志士仁人,还是反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多对性灵派采取批判排斥的态度。其中虽有少数人出于卫道之目的,但多数人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也切中了性灵派末流的一些弊端。但性灵派也有愤世嫉俗、关心社稷民生的一面,对此,近代人们多未认识到,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片面性。而真正理解并汲取性灵派之思想精髓,使之发展升华者,只有龚自珍、黄遵宪等人,惟其寥若晨星,所以更显可贵。  相似文献   

19.
陆倕生逢齐梁之际,然无论其仕履还是文学创作,均以梁代为主.在“竟陵八友”抑或南朝文学研究中,陆倕很少受学人关注.其文学创作,代表着永明体文学的新发展,体现着齐梁文学的新态势.探究陆倕梁代仕履与文学成就,或可弥补齐梁文学研究的缺憾,或可引起学人对陆倕的关注,对重新审视“竟陵八友”文学集团,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结玲 《理论界》2007,(1):128-129
性灵派诗学不仅在清代中叶影响巨大,而且对对启迪了近代的文学思想。本文通过对18世纪文化生态及性灵说沿革的分析,探讨清代性灵派诗学出现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