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概念主义者与非概念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主要源于对“经验”和“概念”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不澄清这两个概念的情况下,双方很难通过争论来达成共识.两者对于“经验”的不同定义则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对“概念”的不同定义.若不能对概念的形成机理问题达成共识,就很难消除两者间的分歧.另外,对概念形成机理的研究同时可将该争论引向更具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概念悖论”是依照弗雷格的“概念”和“对象”理论进行分析后所产生的一个直觉困难.为解决其困境,在分析“马概念悖论”的由来及几种悖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悖论的一般形式,并评述了最新的解决思路.“马概念悖论”困境的实质缘于弗雷格对“概念”和“对象”界定的含糊性和隐性的不一致性,以及对谓词的语义缺乏必要的说明,同时也缘于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在语言和思想如何保持一致性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般设计学原理的概念集合,以设计过程中概念的生成为切入点,从“设计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比喻”,“概念 的合成的特征”及“多概念合成的演算”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讨论了概念生成的各种特征,对设计过程中概念 生成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提出结合概念生成理论的智能化CAD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情况。提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学术的分类,而不是一种文学的体裁。由古代概念完全转化为现代概念,是在清末完成的。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多歧,造成了古代对“小说”判定混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根据概念的定义 ,概念不应划分为“虚概念”和“实概念”。概念的虚、实划分会带来许多矛盾和不利后果 ,总的说来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殷墟甲骨卜辞文献中 ,已经有了关于“编辑”的概念。甲骨文中的“册”字、“编”字、“删”字和“作册” ,这四者构成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关于编辑的原始概念。后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随着编辑生产力状况的发展而发展 ,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理解“科学问题”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研究“科学问题”的意义和各国学者关于“问题”概念的探讨,提出理解“科学问题”概念应注意的五个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编辑”和“著作”概念及其辩证关系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课题。在对“编辑和“著作”概念及特征进行审视和概括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光”概念隐喻性延伸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深入考究了英、汉语料中以“光”概念作为源语域的隐喻概念的具体表达及其映射方式,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光”概念的隐喻延伸和范畴化过程。发现英、汉两种文化中“光”所隐喻映射的概念范畴是相似的,而这种相似性是基于人类对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光的普遍经验与人类普遍的认知及形成概念的能力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五十余种“美育”这一学科概念界定的搜集、整理、剖析 ,可以将之分为八大类 :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 ;是美学知识的教育 ;是艺术教育 ;是情感教育 ;是美感教育 ;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 ;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等。这八类概念界定均从不同视角对“美育”进行了阐释 ,反映了学界对“美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学科本质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2.
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John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概念隐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汉语语言现象表示“愤怒”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同样存在着“愤怒”的概念隐喻。本文将在大量收集分析汉语表示“愤怒”语料的基础上 ,提出汉语的“愤怒”的概念隐喻。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如何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愤怒”概念。  相似文献   

13.
单称判断的主项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单称判断逻辑形式公式及其解说,在现行的逻辑教材中存有分歧。多数教材给出的逻辑形式公式为:“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并认定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少数教材给出的公式为:“(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F”,认为单称判断的主项有两种情况,即有的是单独概念,有的是普遍概念。本文对它们分别作了评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要正确理解单称判断的逻辑形式和准确刻划,关键在于确定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一个普遍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长期以来在逻辑界和逻辑教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明的确认方法,并对“非集合概念和普通概念的关系问题”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大胆地吸收西学改造思想。就历史现而言,一方面,以“不言《新学伪经考》”的新学术突破了早期所深受康有为影响的“三世说”史现,另一方面,他侧重用近代民族国家学说解释历史,建构了以民族史现为核心的史学思想;完成这一转变的学理则是以“人群”的进化观念,改造康有为“政制”、“文教”进化“三世说”变革中国的历史现,并在建构中赋予了民族国家为突出特征的史现,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史界之革命”。  相似文献   

16.
“群概念”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是党的实践创新与思想政治理论与时俱进的成果.“群概念”逻辑严密,表述完整,反映出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创新的进度和“鲜度”.“群概念”语意连缀,表达铿锵,兼有文辞修饰的功能,在教学中需细加探究,唯有如此,才能把握本质和核心,把理论讲准、讲透,不流于人云亦云,防止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7.
上古有一类动词不仅包含了动作,也包含了动作的对象,人们在使用时无须特别说明其对象即可明确表义.这类动词从上古向中古发展时期出现了对象义素外现,即原先隐含于动词中的对象义素外现为可见语素.如“俯”、“仰”的对象义素“首”外现,“瞋”的对象义素“目”外现等.这与汉语语义的变化及人类思维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意味着古代传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现代性”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概念,是指现代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和演进逻辑,“现代性”既有进步意义也有负面效应;而“现代主义”则是一个具有思想文化意义色彩的范畴,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指审美现代性。“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萌生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气论存在着四大特点泛生命性;泛道德性;经验性;前逻辑性.这四大哲学特点,实质上是古典气论的四大先天性缺陷.基于此,气作为哲学概念何以可能?这是一个值得学术界讨论的问题.古典气论的四大缺陷,在张载哲学中已经得到了部分的超越.步张横渠气论之后尘的王廷相,其气论却陷入了一个停滞与倒退的阶段.中国哲学“前进--停滞--倒退--前进”的逻辑衍变模式,在古典气论中表现得尤为典型.在近代严复沿引西方哲学与逻辑学原理改造中国哲学传统概念之前,中国哲学史不存在黑格尔意义上的“纯粹概念”,存在着的只是一个个“前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概念”的理解,通常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样,就容易剔除它本身所应具有的丰富性和流变性,把“概念”抽象为某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共同属性。但是,由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处于相互联系和辩证发展之中的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因此,概念又必然具有具体性、辩证性,是“具体概念”。正确认识概念的辩证本性,对发挥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