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战后美国第二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继续推行敌视和遏制中国的政策 ,支持和控制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 ,阻挠中国统一 ,由此引发了两次台海危机。它加剧了远东的紧张局势 ,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 ,使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同时也正是由于美国的干涉 ,使台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中国人民没有完成统一台湾的任务 ,台湾问题至今仍是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围绕 1995— 1996年的李登辉访美及随后的台海危机、1998年的克林顿访华和 2 0 0 0年的对华PN TR ,美国媒体有大量的报道。通过对这些报道的统计、引用和比较 ,本文实证分析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积极、消极和模糊影响。指出在中美关系起伏不断的情况下 ,媒体的积极影响是短暂的 ,消极影响是经常的 ,但可以争取对中国客观、中性的报道。中美关系的现实是美国媒体影响作用的背景和基础。媒体主要是反映而不是决定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发生在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为案例,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具体决策过程的细致考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台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公众舆论对台海危机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的战争的高度担忧,使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难度加大,不得不将重点之一放在平息和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危机的第二阶段,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寻求避免因沿海岛屿问题而卷入冲突的解决之道;最后阶段,艾森豪威尔决定派国务卿杜勒斯亲赴台湾,以公众舆论为主要理由之一,最终压蒋介石从沿海岛屿收缩兵力,并保证今后不主动挑衅大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透视了1996年台海危机的源起与发展,特别是美国对危机的反应和决策过程,重点分析了这场危机对美国对华政策、对台政策及美国地区安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对美游说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台湾当局对美国的游说活动由来已久,对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和两岸和平进程产生影响。1987年以后,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已成为处理两岸关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申办奥运终于如愿以偿。 时至今日,申奥成功对中国并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中国的国力发展也远非八年前可比。加之中美关系又经历了台海风云、炸使馆、撞机等几次危机,布什上台后中国也从“战略伙伴”沦落成“竞争对手”,“非敌非友”。中美冷战格局已悄然成形。尽管有反华人士甚至把2008北京奥运会比成1936柏林奥运会,在这种情况下,把风头  相似文献   

7.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会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冷战结束以后 ,国会在美国对外政策 ,包括中美关系、两岸关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把握美国国会及美国国内政治 ,成为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学者对国会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对美国国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分析当代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角度与分析方法 ,以期为我国的国会学与美国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因素在增长,两岸关系的负面因素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台独”的失败与美国支持台海地区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促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氛围。目前,两岸关系已取得了好的开端,但是和平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切实面对。  相似文献   

10.
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时值中美关系从紧张向缓和过渡之际.中、美两国对这场危机的态度随着危机的加深而逐步趋向一致:危机爆发之初,中、美两国各行其是;随着危机的升级,中美双方开始秘密接触;战争爆发之后,两国采取断然措施,全面合作,促使战争走向终结.中美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双方在南亚危机中的合作,而双方的合作又反过来增进了互信,为后来两国所进行的战略合作和建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大陆进行首次核爆炸试验前后,美台之间对中国大陆的核能力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分析出现了重要的分歧.约翰逊政府拒绝了蒋介石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攻击的建议,也否决了蒋介石索取更多军援建立所谓完全的空防体系的要求.从深层次分析,它既表明了美台对于核武器威慑能力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美国的对台政策总是从属于它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这表明,在中美合作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那种指望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台独企图最终只能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窥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处于亚太矛盾的聚合点,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中可以看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时有变化,但有较强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历来是影响中美关系的焦点 ,美国为了阻遏共产主义势力的蔓延 ,从军事、外交、经济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 ,企图“划峡而治之” ,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 ,中国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从而粉碎了美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简析台湾当局的国会游说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会在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决策上发挥着重要影响。为此,台湾当局对其游说活动不遗余力,成为台美关系的重中之重。在冷战结束前,台湾当局就充分认识到美国国会在对外决策上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国会外交”。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格局变迁和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变化的影响下,台湾当局加大了“国会外交”的力度。在台湾当局的游说活动下美国国会作出了诸多消极的涉台立法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的牺牲品。两次法律互动反映出治外法权终结后中美朝野的不同反应,体现了新约对于双边关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名义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本着历史、客观、全面的分析,围绕美国50年代初的对台政策,提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基于其战后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公开宣布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并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但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脱身"政策,最终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宣告解体.  相似文献   

17.
影响当今及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当今及未来国际关系中极为敏感而又举足轻重的大国关系之一,处理好中美关系对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双方在经贸问题、反恐问题、人权及台湾问题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有着明显的分岐。中美双方能否积极扩大合作,尽力缩小分歧,将直接影响到当今及未来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约》的酝酿促使美国约束驻华士兵犯罪,并经国民政府单边许诺,于1942年事实上确立专属管辖权。《新约》谈判期间,双方认为驻华美军司法管辖权与废除治外法权无关,加之担心影响《新约》的积极意义,遂将其条约追认推迟到《新约》缔结后完成。战时驻华美军专属管辖权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并非《新约》的倒退、治外法权的复活,但由于美国军事司法体制的缺陷以及中方干预权的缺位,美兵犯罪非但无法根治,反而加重了中美关系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