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金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模式之一,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的目标.金融控股公司在国外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算是新生事物,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的形势下,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对于规范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增强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西方国家的金融业已由过去的分业经营演变为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国内外的金融市场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业应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探索向混业经营的转变.而笔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月 ,美国《金融业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签署生效 ,全球金融业走混业经营的道路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而使得我国金融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选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尚不具备混业经营条件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银行稳健发展的良好组织模式 ;在过度期内 ,我国商业银行可借助于这一组织形式实现综合经营 ,进而实现由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的顺利过度。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银行混业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现状及国情,以银行为主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应是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理想制度选择.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可选择多元化的监管模式,用风险目标法对其资本充足性进行监管,同时设立内部防火墙和控股公司的集团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国家,在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蔚然成风及加入WTO带来的现实挑战前,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业在与外国混业经营的金融业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文章认为,在实行混业经营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在现有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内实现混业经营,由分业向混业转变的最合适的制度安排,文章根据国情提出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产物,因其包含了不同的金融业务部门或非金融业务的多家控股公司,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目前中国各金融机构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金融控股公司的不透明性。这意味着原有的机构性监管不再行之有效,监管当局不宜实行“人盯人”的机构监管策略,而应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性实行功能监管。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产生了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最佳选择。但是,金融控股公司会给金融业的运行带来特殊的经营风险,即资本重复计算、不公正内部交易、风险传播、利益冲突和缺乏透明度等。为控制和消解金融控股公司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在私法层次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组织和行为的规制,并实行加重责任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国有商业银行模式、非银行金融机构模式和产业资本模式.在我国分业经营的法律背景下,这三类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前景,但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式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能型经营模式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新潮流。这一重大变化 ,给尚处于分业状态的我国带来了很大震动。面对这一趋势 ,我国应对金融业未来的经营模式进行重新审视 ,金融控股公司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发展很快。根据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国家应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