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父嵇文甫先生的学术与生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父嵇文甫先生的学术与生平嵇道之先父嵇文甫先生,家贫,自幼勤学苦读,废寝忘食,用志不纷,至有日后成就。其自传云,初为国民党左派思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旋即被派往苏联学习,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便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其《文集》看,大约...  相似文献   

2.
严格说来,赵新已经不能算文学新人了。从一九六四年他专心从事小说创作,在《新港》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分家记》,到一九八三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张王李赵》,已经快到二十个年头。初期虽在《人民文学》、《萌芽》、《少年文艺》等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受到县委宣传部与地区文联的重视,把他从中学调到县文化馆,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但那时毕竟属于初学写作,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还是很有限的,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他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宝鸡诗歌的鼎盛时期,以商子秦、渭水、秦巴子等人为代表的宝鸡诗人诗作,享誉全国.90年代中期以后,商、渭、秦三人东迁西安,宝鸡诗歌因种种原因(市场经济、文坛派系、自身修养等)影响,虽创作依然,但影响却不及以前.今天,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2周年之际,在中国政府响亮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之时,我们在此召开宝鸡诗歌创作研讨会,目的是再振宝鸡诗歌创作,为陕西、为宝鸡文艺创作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贡献我们应尽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中国古代哲学典籍有关人生问题的论述,尤显灿然独秀。如果说西方思想家的兴奋点主要在于对自然奥妙的探究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哲人的着眼处则在于对社会人生的追索。本文论及的嵇康,便是较富有代表性的一例。现存《嵇康集》十卷之中,不仅专门研究人生问题的著述占其大部,就连那些探求政治、文学和音乐的篇章中,也透露出人生意蕴的消息。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淮北市)人。他活动于曹魏政权  相似文献   

5.
周立波是一位卓有成就、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优秀作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事业”。(周扬语)在小说方面,除了《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几部长篇之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几十个短篇。一九七九年二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选入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这些短篇和他的长篇一样,反映了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新人,显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中也使我们看到了作家光辉的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南洋时期的艺术散文为其政论杂文的锋芒及三十年代游记成就所掩 ,不大为研究者注意。这些散文可分为记游、记事、记人三类 ,三类散文贯穿着一个“以抗战为中心”的共同主题 ,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 ,是其整个散文创作中极富思想性的部分 ;在艺术上 ,也由早期的主观抒情趋向于客观的写实。其创作的量虽少 ,但仍有值得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散文成就并不在他的小说之下,而且可以与他时代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冰心等人相媲美。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名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笔者读了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感到印象颇深,写下了这篇印象记。一较高层次的认识价值。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突破了“写自然就专写自然”的局限,“处处不忘自我”,“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记写自然风物中,往往或隐、或显、或  相似文献   

8.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海外郁达夫研究,主要以日本、东南亚、欧美三大学界为代表,各各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视角、特色、倚重和成果,诸如日本学界的实证批评,南洋学界的主情批评,欧美学界的文本批评,都给国内郁达夫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和借鉴的新的信息和方法,亦体现了海内外郁达夫研究的互动和互补.  相似文献   

9.
近年官场小说漫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场小说的繁荣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文坛盛事之一。构成此胜景的关键性元素是作者分别从历史理性的重建、人文立场的固守、典型空间的现实性营构与隐喻象征化延伸等三个方面 ,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切实把握并取得较大成绩 ;而此类小说的主要欠缺则在于艺术水准良莠不齐、过分追求可读性导致可写性与意义空间的部分丧失以及缺乏文化批判的自觉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师陀小说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默默工作的作家 师陀(芦焚)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的作家。原名王长简,河南省杞县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他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 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  相似文献   

11.
廖公弦在《谈我写诗》中说:“每个诗人,每个读者,都有他自己的爱好,断不可强求一律。”我喜欢廖公弦的诗,就是我“自己的爱好”。读了他近年的一些诗作,颇有感受,就把它写下来。在看法上有与旧说相同的,也有不同于前人的,刘勰说过:“同之与异,不屑古今”姑且如此吧。廖公弦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执着地追求着,不停地探索着;他追求一种有自己艺术个性的诗歌形式,探索一种民族的诗歌创作手法。他说:“实践会给我什么呢?只有实践知道。”他近年的诗作表明,这种可贵的探索,已获得可喜的成果。他的诗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  相似文献   

12.
嵇文甫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辛世俊1995年12月17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嵇文甫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12月16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科联等单位在郑州大学联合召开了嵇文甫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与会的6...  相似文献   

13.
严格地说,本文的题目有失确切。文中将要提到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的人生旅程并非都与共和国同岁,经历了三十五个年头。他们中间有的人和着子弟兵进军全中国的号角问世,而有的呱呱堕地时,新中国早已朝霞满天。但是,他们毕竟都与共和国同步成长,共和国与他们筋血相连、悲欢与共、情思相融。新中国金色的童年赋予他们幼小的心灵以充分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同时也使他们的性格显得过于稚嫩;动乱年代将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诗歌翻译理论起步很晚,至今尚属草创阶段,始终没有出现象文学翻译理论中严复所标的“信”、“达”、“雅”那样影响深远的理论。自1922年茅盾的第一篇讨论诗歌翻译的专文(《译诗的一些意见》)发表算起,我国的诗歌翻译理论也已经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六十多年来的进步堪称缓慢。诗歌翻译理论界讨论最多的无非是从文学翻译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如“直译”、“意译”说,“传神”说等,诗歌翻译还缺乏自身的理论。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诗歌译本的大量涌现,又掀起了一股诗歌翻译理论的热潮。但这股热潮没有结出丰硕  相似文献   

15.
丁正泉是近年来我省出现的长于描写“农民问题”的作家。这位一九四五年出身在苏北大丰县的农民后代,“朴实、机敏,带一点农民式的诙谐。”(黄毓璜《向深处掘进》)从一九七九年至今,他创作的“农民小说”达三十余篇(另外还有一部同样是反映农民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哑姑》)。其中《拣豆》、《王菊花》分别获《雨花》、小说奖、《青春》文学奖。在笔者与丁正泉的一次交谈中,他强调自己深深赞同苏联当代作家舒克申的观点:“道德”就是“彻底的真实”。“这就是勇敢、诚实”,“这意味着要忧人民之所忧,  相似文献   

16.
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杨利辰作为十八世纪主要思潮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在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哲学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总体特征上呈现出强烈的经验主义和感觉主义色彩。为启蒙主义奠基的培根,曾激烈地抨击过经院派玄学思辨是只会从自己腹中吐出丝来织网...  相似文献   

17.
知青题材连续剧创作漫评徐景熙1995年初,两部知青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和《年轮》问世,分别成为观赏热点。年中,荧屏上又推出一部知青题材的连续剧《遭遇昨天》,同样颇受关注。文艺理论应该更多地瞩目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应该重视作品的艺术精神和读者(观...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诗词漫评方纲一、云遮雾绕《安乐窝》研究《金瓶梅》的诗词难,一难是诗词用得杂而且乱,二难很少有名诗名词,三难不标作品出处和作者。例外总是有的。《金瓶梅》词话本中用诗三百余首,只有一首标出了作者,就是第79回的引话诗:仁者难逢思有常,闲居慎勿恃...  相似文献   

19.
1 新疆,早以“丝绸之路”的腹心地段著名于世,它曾是中原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交关荟萃之地;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此。每个民族,都有他诞生、发展的历史,而在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语言特点,必然使他们拥有本民族自己创造和传承的、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艺术。“没有文学艺术,一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是难以生存和继续的。”文学艺术即是该民族存在的一个明  相似文献   

20.
略论嵇文甫先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嵇文甫先生的文化观董海立嵇文甫先生(1895—1963),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他出生于河南汲县,早年从学于同乡宿儒李敏修先生,熟谙旧学。青年时代嵇先生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接受新式教育,在西方近代人文科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因而先生为文论题,总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