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前不久,曾经担任世界著名电缆企业德国开奔公司的总工程师科特先生在江苏省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就数据电缆的有关知识,对该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讲解。近年来,在东台市东强公司、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等企业,时常看到“老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活跃在企业生产一线,或参与产品研发,或指导工人改进加工技术,他们就是东台市为企业请来的“洋专家”。东台市针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帮助企业“借脑”发展,借梯上楼,助民企“提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市累计邀请了德国、英国等国的专家30多人…  相似文献   

2.
虽然很多企业都会制定正式的员工培训l计划,但却往往执行不力,令计划成为“废纸”一张:虽然有86.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里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但仍有70%的人认为企业培训“太少”:虽然有94.3%的人认为培训对其有“很大”或“一定”的帮助,但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培训内容不满。  相似文献   

3.
新密市人社局借助群众路线的“东风”,创新组织“强培训、送岗位、促就业、惠民生”活动.通过走进企业、社区、村户。对用工就业情况就行摸底调研.并有效整合多种就业政策.推出扶持“就业套餐”.根据不同需求实现“私人定制”.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解决好“离群众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4.
赵亚利  刘泓 《人才瞭望》2014,(11):62-63
近年来,随着80、90后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原有的招聘模式也紧跟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智能招聘和求职也成为了新时尚。新密市人社局紧跟时代变化.根据企业和劳动者需求.先后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网”“就业QQ交流群”等.全市企业通过网络就可以与人社部门进行业务交流、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网上求职.报名培训.接受人社部门的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5.
冯刚 《人才瞭望》2006,(12):87-87
绩效管理就像一个筐子,容量是有限的。但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很多。面对绩效管理的这个筐子,我们的管理者该怎么决策.该选择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把与绩效有关的东西装到这个筐里。才能使它能被企业最充分地利用,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一些企业的基层科室班组中,有不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好员工,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为企业的发展和振兴苦干着、奉献着,却很少跟组织上伸手,向领导上提个人要求,为自己索取“党票”、“官票”,被誉为生产工作中的“老黄牛”。同时,他们的一言一行,也为企业主人翁形象的树立,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勿客置疑,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不言困难,并非就没有困难,不提要求也并不等于就没有要求,只不过这些“老黄牛”能顾大局,识大体,体谅和理解组织和领导的困难,不愿多给企业添麻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就更应该得到一些帮助和关心,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在我们有些企业的基层组织中,目前却存在着一些令人费解的陋习,那就是“爱哭的孩子多给奶”,能闹、能吵、能拍、能哄的“红脸关公,“白脸君子”,却往往能在“房子”、“票子’、“帽子”、“位子”方面,四处逢源,占尽风光。而那些埋头实干,不善辞令的老实人却总是处处吃亏,处处受气。用社会上一些耐人寻味的话来说,那就是:“现令的雷锋没户口”,过去的“老黄牛”早“黄”了,拉的是官,“黄”的是自己……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市场经济大潮中畸形发展起来的新潮“人生观”“哲学流派”,正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  相似文献   

7.
一是强化服务企业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人才服务。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每月进入对口服务帮扶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人才需求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矛盾和问题。三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8.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对我们的伤害,诸如财务上的拖欠、工作上的嫉妒和挤兑等。面对这些“伤害”,只要我们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就能化解仇怨甚至化敌为友.广结人缘,强终成就自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但效果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很多企业参照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人力资源系统,忧的是人力资源体系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从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效果甚微的现象就可见一斑。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虽然从形式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流程和制度,但是这些流程和制度只是“看起来很美”,并没有体现企业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任力 《人才瞭望》2008,(3):64-64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学海尔的“OEC”管理方法、80/20原则和“赛马”机制,出现了企业界常说的“克隆海尔”现象。但效果却如《经济日报》一位记者所说的一些企业学习海尔,模式只能坚持3-4个月,就没办法再坚持下去了。为什么这些企业“克隆海尔”会失效呢?  相似文献   

11.
宋启平 《人才瞭望》2014,(10):79-80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概述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用人协议.利用校企双方的有利资源.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企业的领导,会深深感觉到企业中的人员不少,而堪称得上是“人才”或是“人物”的,可就少之又少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符合“2、8”原理。即企业当中80%的人员都是一般员工,而只有20%的人员才是骨干人才。而恰恰这20%的骨干人才却为企业创造了企业总体价值的80%。因而,领导在企业中要使用好员工,其实更要用好这20%的“人才”。但如何使用呢?是重在开发利用还是可持续增值使用,这需要领导用才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水无压力不流动,人无压力轻飘飘。企业经营亦然。 最近,我走访了20多家企业后发现,经营好坏与“压力”成正比。干部和员工身上的压力大,就会没日没夜地豁出命来干,企业经济效益就比较好。调查的12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企业内部人人有压力,个个勇挑重担,压力“制造”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从厂长、书记到中层干部、职工群众,人人交纳不同档次的风险抵押金,让干部职工“风波浪里”搞经营;有的企业正副职及中层干部改月薪制为“年薪制”或“半年工资制”,把个人的报酬同企业较长时期的经营效益挂起钩来,按效取酬;有的有意识地向同行亮“家底”,把产品配方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上海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已受到冲击,企业引进竞争机制,职工中出现上下岗情况大势所趋。因此,如何引导和帮助职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探索新的就业机制,就摆到了各级工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也成为女职工委员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女职工思想观念如何去适应改革,如何去找准位置完善自我,这是每个女职工面临的新课题。为了让女职工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今年,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换脑筋”活动。 随着“换脑筋”活动的逐步深入开展。女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下面是我们捕捉到的一些镜头。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钟祥市通过一项名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测试.为全市600多名党员干部勾画性格图谱,将此性格测试作为干部第三方评价的一部分,“帮助干部认识自己,帮助上级选拔干部”。  相似文献   

16.
一曲《把根留住》,令人陶醉。然而,当笔者带领村级建设工作组来到赣东北一个贫困村时,村支书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回请你们无论如何得把“根”留住,帮助我们培养几个“永久型”人才,让村里的事业“根连根”,不因你们的离去受影响。 这位支书把人才比作“根”,很有见地。人才是经济启动的根源,是农村振兴的根本。培训农村建设人才,已为各地下派挂村工作组所重视。然而,“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也有工作组只顾埋头施擞“恩惠”,忽视人才培养培训,结果,组在村兴,组撤村衰。我区就有一个部门下派的工作组好不容易帮助一个老区贫困村办起了袜厂,经工作组苦心经营,袜厂红火了一阵子。可“好景不长”,工作组一撤,企业便后继乏人,断了“香火”,晾在那里“晒太阳”。 时下,各级党政部门纷纷下派工作组驻村进点,下到那些民无几文的贫困村或集体经济“空壳村”帮助工作。这些同志大部分自身素质好,有农村工作经验,真心实意帮百姓办事,其工作热情、工作劲头都有口皆碑。但也有一些工作组顾此失彼,只管自己埋头干,却忽视了人才、素质这个“根表”,或求胜心切,追求一时半晌的“轰动效应”;或盲目攀比,热衷于装点“门面”的“冒烟工程”;或崇尚时髦,留下一批令村民望而生畏的“高难项目”;或“闭门造车”,把那些过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今企业生存与发展来说.人才无疑是第一要务.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无疑也是如何能够真正留住企业的关键员工.因为他们是支撑企业发展舞台的“领衔主演”和“台柱子”为此.很多企业费尽心机,什么高薪留人、高福利留人、期权股份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有些企业甚至给员工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蓬莱市人事局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引进中的主渠道作用.一直将引进国外智力作为服务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立足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四库”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引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交流》2006,(8):21-21
2006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暨经贸合作活动周于6月25日至30日在香港举办。江西省外国专家局局长裴菲率“一村一品”产业招商分团参加“活动周”.期间与农业部门共同举办了中国江西(香港)农业招商引资暨“一村一品”产业项目推介会(以下简称“推介会”)。6月29日上午,“推介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百人会场座无虚席,50余位企业参会代表.江西省直部门代表与莅临推介会的50余位客商欢聚一堂,探讨项目合作。出席推介会的还有: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和及江西省农业厅、省社联、省外国专家局的领导等。江西省外专局局长裴菲就推介“一村一品”产业项目作了“投资‘一村一品’产业,共创互利双赢远景”的主题发言.利用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投影材料推介了“一村一品”产业招商项目.向出席的客商宣传了江西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优势和政府扶持政策。客商对“一村一品”产业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推介会”后,参会代表及企业代表与客商就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了洽谈、签约。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2008年以来,焦作市人事人才部门多措并举.通过举办80多场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专项就业指导,使440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就业岗位;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帮助430多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春节临近,该市人事局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级人事人才部门采取捐助、走访、吸纳就业多种方式.帮助困难毕业生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