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启蒙时期的康德吸收了传统欧洲哲学中契约论的思想,为建立一个符合其哲学体系的国家制度、构建一套国家学说,康德根据其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理论,结合先验的预设,运用实践理性和纯粹理性,以道德律令为起点,创制其社会契约论学说。  相似文献   

2.
自古典以来对人的动物性与理性的双重理解,导致自然法概念的双重内涵,这是至少自西塞罗始就是欧洲国家学说与法哲学中固定的组成部分;而人原本就有自然本性的欲望推动以及自然理性的认知能力,这也是古典哲学以及罗马法就已经阐释与分析的人的自然本性概念的双重内涵的人本源泉;霍布斯的自然法概念上袭古典亦有双重的内涵域,一方面,在被人的自私欲望所统治的自然状态中依然有“法”的存在,因而要克服人的自私欲望的推动;另一方面,尽管自然状态中存在着法,然而也依然存在着由理性所掌控的自然法则,而这样的自然法则应当成为立法的对象,由此,霍布斯认为,国家应当具有的任务就是实现自然法。本文重点探讨这一思想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休谟提出驱动人类行为的根本力量是情感或欲望。康德接受休谟在动机问题上的内在主义进路,但反对休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从“欲求能力”到“道德关切”推出“理性单独可以作为行动的动机”。不过,出于人的完善性和行动完整性的要求,康德并没有拒斥义务论对后果的需要,动机和后果以一种更深刻的内在逻辑在康德义务论中得到了合理的安置。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之父的霍布斯,其政治思想以理性、自然权利和自觉的主权意识著称。而其思想中的情感维度却被忽视,事实上,不论是自然状态假设、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说,还是国家学说,都是以人的情感作为基础。相比理性而言,情感更具有优先性。摆脱死亡的恐惧是造就政治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自然状态走向契约性的利维坦,关键就在于人性的改造——使人快速地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一直隐匿的情感,在霍布斯的整个学说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暗含着两个维度:一个是广为人知的理性主义与自然权利学说的维度;另一个则是一直被忽视的情感政治学。  相似文献   

5.
文化间哲学语境中的文化中心主义与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哲学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尝试弄清楚那些与基本的实体论、认识论和标准化问题有关的见解,并充分表达这些见解。通过一种主体间方式,这些见解易于接近和论证。在轴心时代,技术意义上的哲学既不是希腊或欧洲唯一的遗产,也不是在其他社会文化中都能找到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促进或至少是发展共同思想观念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对“系统哲学是否可能”这一疑问的需要中产生。系统哲学预设在每一种哲学思想中都有不同的文化创新,这可能会影响到以下各层面的反思和论证 :(1)哲学的文化性困境;(2)不同类型的文化中心主义;(3)文化宽容与文化超越。从文化中心主义、宽容与超越的视角看,文化宽容需要不同文化相互感兴趣,且要不断努力在需要理性的地方激发理性,建立人们对某种文化的信任感,并对此持宽容和超越的态度,这可能是当前一项主要的哲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与黑格尔活动于同一哲学舞台的叔本华,以其标新立异的唯意志论哲学和愤世嫉俗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为德国的思想界带来了异端学说。他一反欧洲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乐观主义态度,把非理性的、盲目欲求的意志抬高到哲学的首位,并以此为理论根基创立了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从而轰动了当时德国的知识界,进而影响了整整一代思想家。在他之后,尼采的权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中央和地方对楼市调控的一整套政策举措,必须批驳以下奇谈怪论:(1)上海楼市本来“健康论”;(2)宏观调控是“走计划经济老路论”;(3)楼市调控对房地产业“打压论”;(4)房价理性调整使得老百姓利益“受损论”;(5)房价合理调整会使银行“受冲击论”;(6)房价理性回调就是“大起大落论”;(7)楼市调控后交易量萎缩是消费者行为的“非理性论”;(8)楼市调控现在要“见好就收论”。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哲学是传统欧洲哲学的继续。西方现代哲学虽然派系庞杂,观点各异,但在研究课题、方法、功能、风格等方面都有与传统哲学不同的基本特征。从整体上和主要倾向上看,西方现代哲学在下列几个方面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变革:一、反对构造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主张功能的分化;二、反对思辨、空虚、空泛,要求可证实性、可体验性和效用性;三、反对传统哲学的实体学说,重视关系和结构;四、反对真理的绝对性,主张认识的相对性;五、反对历史决定论,强调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牟宗三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树立起了方法论的典范,既联系并通向古今中外的哲学,又影响着现在与未来哲学的发展.其前瞻性的典范意义表现为:(1)寻找与把握不同哲学尤其是古今中西哲学在方法论上的契合点;(2)充分意识和探求西方哲学在中国哲学中运用的层面、边际与限制;(3)将多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布与统合;(4)实现方法论与诠释学的统一;(5)不失哲学的“自性”(中国主体性);(6)永远保持理性批判的开放性;(7)注重哲学方法论的学术性与时代性.这一典范体现了哲学系统的完备性与自洽性,以及哲学理性的内在力量和优美.其中包含的丰富内容及理性原则,不仅关系到未来中国哲学方法论必须正视和处理的关键问题,而且是未来中国哲学方法论的重要借镜与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古希腊哲学中,最初具有普遍理性或终极普遍理性思想的哲学是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无限者”学说,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则奠定了哲学追求普遍理性的最初根基。另外,柏拉图的“理念论”、毕达哥拉斯的“数”,以及古希腊“原子论”学派的实体实在论也都具有哲学所追寻的普遍理性的韵味。  相似文献   

11.
理欲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王夫之在《诗广传》中从"人性日生日成"的角度对人欲合理性进行肯定,对"公欲"、"私欲"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分梳和辨析,并通过强调"以理导欲"及"取精用物"来对佛老及其他形式的禁欲论与薄欲论进行了有力的回击。王夫之的理欲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带有明显的近代性特征,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与启蒙思想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2.
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一方面肯定“动”对万物生化的意义,另一方面认为“妄动”则是病因。由五性感动而悟出妄动伤阴。而妄动者,相火也。引动相火的是“人欲”,强调“人欲”在发病学上的意义。主张在养生上节食色之欲,以静制动,人心听命于道心。所以太极动静之理是理解理学对丹溪医学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吸纳胡宏的理欲观 ,提出了理欲合一论 ,主张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 ,同时强调 ,人欲的满足要把握其合理程度 ,并且要严格区分正常的“人欲”和“私欲”之间的界线。这种理欲观对后世湖湘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欲望和感情是人的现实存在和生命基本样征,并表现为人的现实需要和利益.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或宗教学说,或是宣扬理性压制欲望的禁欲主义甚至绝欲主义,或是宣扬对欲望不加节制的功利主义、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都是对自然感性认识和处理的偏失.以理性主义控制欲望冲动和调节情感,恰当调节个体的需要和利益,达到个体与社会利益的相协调,并使内在生命自然处于和谐;通过不懈的博学明理、躬身践履的理性主义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是成就和实现道德自我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对司汤达的经典之作《红与黑》的评析历来停留在社会层面,该运用法国著名哲学家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的欲望主体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主人公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与被动的自恋欲望造成了他人格的分裂、异化与斗争;欲望主体的缺失使之发现真正的欲望对象永远无法企及,是人类存在本身所固有的缺失;欲望主体徘徊在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在欲望主体的追求中,始终有一个客观化了的他者在注视着所谓的责任与事业。这是主人公走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梅雨之夕》是一篇可以归入心理分析范畴的小说,作者的创作有意识地借助了精神分析理论,尝试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拆解精神分析的文本游戏,解读这篇小说叙事的欲望结构和生产机制,分析语言背后无意识深层的欲望法则。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理"、"欲"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王夫之从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出发,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所阐述的"理寓于欲中"、"理欲合一"和"天理与人欲均衡发展"等观点,不仅开创了理欲学说的新范畴和新境界,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明"理学"作为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特定的概念,其思想内涵在发展历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主要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这一根本的思想转变入手,分析论述其转变的过程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使政治经济学与新的实际保持一致 ,就必须完成一系列理论创新。当前政治经济学有希望实现的大的理论创新有五个 :劳动力价值实现论、知识创造剩余价值论、广义资本论、现代货币象征价值论、所有制与实现形式相反相成论。  相似文献   

20.
运用拉康理论研究《裸体吃中餐》中鲁比主体确立过程,认为人独有的认同欲望使鲁比的主体确立,但由于欲望是对他者的欲望,所以这种欲望使得鲁比主体确立的过程也是其主体分裂离异的过程———这是人成为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