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问题实质上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兼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本文结合辅导员的实际情况,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阐述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职业认可度偏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文章结合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辅导员的职业现状以及满足辅导员心理需求的必要性,从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成就、个人目标、职业发展、素质提升和学校支持等方面指出了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研究,首先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方面文献进行统计梳理,在量性地了解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现状基础上,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等社会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寻找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对江苏省9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女性辅导员更喜爱辅导员职业;不同学历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工龄、月收入、行政级别、职称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逐步提高;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省普通高校、省民办高校、省大专院校。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5.
使用SCL-90量表对来自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多所本科院校的688名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31.6%的辅导员具有轻度到中重度不等的负面心理症状,需要心理干预。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理论,从培养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增强辅导员的心理弹性以及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外部心理环境等方面提出正向心理干预建议,为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负面心理症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亦成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大学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以辽宁省各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寻求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之特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趋于进步取向,基本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性别与岗位编制等因素没有影响辅导员职业素养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其职业素养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高校为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总体不严重。性别、年龄、月收入、职称等变量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职业枯竭是近年来工作与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职业枯竭研究的一些重点问题,如枯竭的定义、测量和相关变量等.从定义和测量上来讲,Maslach提出的三维枯竭概念及其测量工具MBI已被广为接受和使用,但三个维度的内部关系还存在争议.对于枯竭的相关变量,本文提供了一个以枯竭为中心的,包含工作压力这一主要前因变量,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负性情绪等后果变量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调节变量的完整研究模型示例.最后对职业枯竭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钟意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156-157
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掌握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胜任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问题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的成因是:来访者数量多与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少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的高要求与心理咨询教师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身心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对咨询教师人格的高要求与心理咨询教师自身人格问题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的特殊专业要求与咨询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等五大方面。应对策略包括:正视心理枯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2.
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如何,是关系到整个学生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素质,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和提升相应的职业素质,即:必须具备和提高科学判断能力,提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增强依法治校能力和服务全局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体育教师,因此,正确分析和研究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充分认识其职业心理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数据,对辅导员职业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以硕士居多,学位类别多样化;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平均5年,每年所带学生数量200人左右;大部分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定位明确,满意自己的职业态度;多数辅导员认同自己的工作,但存在职业压力较大的现象;大部分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新的形势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解决影响队伍发展的制约因素,强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础。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整体良好,同时职业倦怠也日趋严重,特别是高校青年辅导员因年龄、工龄、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得出了可以借助实施心理干预、加强职业培训、明确职责范围、完善激励机制以及畅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文章分析了职业认同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的原因,提出了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等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心理资本理论为辅导员心理调适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式。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等是辅导员积极面对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具备的必要心理素质。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指导,认为辅导员的心理调适,需要首先提高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其次是培养辅导员的乐观心理思维。同时,也要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提高其坚韧性,并通过确立辅导员专业化地位,增强其面向未来的希望感。  相似文献   

20.
以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和组织结构问卷为工具,使用Spssl1.5统计软件包对湖南10所高校328份正式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队伍组织结构与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显著相关。组织结构的参与化和正式化维度都与职业承诺的各个维度显著正相关,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维度与职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维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