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第四纵队、辽南独立一师,辽宁独立二师、安东独立三师等部队,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同志的指挥下,坚定地执行了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制定的“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之正确战略方针,在北满民主联军主力相机“三下江南”作战的配合下,和东满、西满民主联军的牵制策应下,在南满根据地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艰苦而壮丽的英勇奋战。这场奋战,先后粉碎了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发动的向我以临江为中心的长  相似文献   

2.
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贵溪的象山均为南宋著名的书院,四者之中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院,而象山书院则是弘扬陆学的书院。虽经元明清诸代,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而象山书院则因种种原因,迁建多处,现将一般概况分述如下。一、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山象山精舍象山书院的前身叫象山精会,而其共创者则是南宋著名教育家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①。原址在今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陆九渊门人彭世昌,来贵溪寻访张伯强和张行已等老朋友。“日登山游览,见“陵…  相似文献   

3.
论“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进运动”结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欧洲移民到达之前的美洲大陆,本是一块“无主荒地”,即所谓的“自由土地”;欧洲移民的进入美洲,乃是“人类占居美洲的过程”;①而美国向西部的不断扩张,则“是对已经属于美国领土的土地实行合情合理的、有秩序的”占领.②因此,“西进运动”是“和平的”移民垦殖运动,具有单一的“地理开发”性质.同时,他们还片面地夸大这种“地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史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他们强调指出,“西进运动”是美国统治集团和奴隶主阶级推行扩张主义的产物,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活动,具有单一的殖民扩张性质,因而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于偏颇.前者抹  相似文献   

4.
岷山道为历史上连接四川盆地与河西走廊的重要经济文化通道,先秦至汉代为沟通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文明通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为长江流域直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主干道重要路段,唐以后至民国时期为汉藏茶马古道干道之一,为促进成都平原和川甘青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建设,再次沿古代岷山道构建连接成渝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沟通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大通道,岷山道将成为促进成渝城市群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川甘青交界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重要经济文化廊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国家机构中,检察机关是变动最为频繁的机构之一。中国检察机关创建于1907年,到1927年即告裁撤,以后检察机关都没有独立存在过,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由于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列宁的理论素为社会主义国家之经典,因此我国检察机关一开始建立就取得与法院平列的地位,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新中国创建检察机关的过程,就是学习列宁遗训和苏联体制的过程。列宁的检察理论有两大特色:一是一般监督,二是垂直领导。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检察机关的变迁,大多是涉及这两个问题的,以…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中国农耕结构的特点与变迁过程,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作者认为,中国的农耕结构经历了由农麻结合过渡到农棉结合这两个发展阶段.这种过渡,促成了纺织业技术的二元发展及生产技术演进过程的中断,迟滞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确立所必备的产业基础的形成.鸦片战争后,农业耕织结构陷入解体、复归以及高度强化这样的复杂变迁之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社会发展迟缓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率先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束缚,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开辟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侯仁之一贯重视野外实地考察,强调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地貌学、孢粉学、遥感科学的综合交叉,他的研究工作跨越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而“环境变迁”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从而构成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了一个极富特色、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两汉之际,由于王莽当权时极力宣扬“周公称王”的历史纪录,并将周公的历史形象和王莽本人的政治形象几乎融为一体,作为儒家先驱的周公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开始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使一位曾经“践祚当国”的风云人物转型为始终克己复礼的本分忠臣.  相似文献   

10.
欧美国家人治与法治斗争的历史,法治的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法治是一种能够平衡国家治理的需要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最佳途径.欧美政治文化中深厚的法治观念和理想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法治由最初单纯的治国工具演变成了包含丰富人权内涵的政治理念、制度模式和社会实践,并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具体法治形态,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讨欧美法治传统的变迁,对中国践行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疑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落因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在家户制传统下,中国传统村落的自主性相对较低,但实质仍是共同体,形成了“国家—士绅—村落”三者互构的治理模式。自晚清现代性转型以来,村落先后经受了国家和市场力量的冲击,但并未解体,这从经验层面说明了村落共同体的功能不可替代。由此,虽然当前国家和市场对农民的影响日趋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村落的终结,而是实现转型,从传统封闭自律的生产生活共同体走向现代开放自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规避市场对村落的僭越,国家理应承担保护责任,但村落的未来仍取决于农民的主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五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阶段;封建社会儒家一元主导阶段;清末民国时期的多元阶段;当代儒家传统权威主义与西方新思想并存的二元政治价值体系阶段。政治价值的竞争和冲突促成了政治价值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新阶级的产生和利益结构的分化是政治价值体系变迁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同社会整体转型一样处于过程之中,还存在着官本位主义、权威主义、等级思想与人民自由民主并存,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没有完全得到结合,理论期望与实际功用存在差距等等问题,未来应朝着将二元政治价值体系转变为具有很强代表性、稳定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一元政治价值体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德州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岸的重要城镇,在永乐时就是全国最大的三十三个商业城市之一,与当时的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齐名。由运河漕运与交通而引发的德州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城市的进步及变迁。德州由军事化防御城市向商贸型城市的转变,也体现了大运河综合性功能的发挥。而卫所、仓储、税关等国家政治性机构的设立,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地位及其绘画艺术存在着一条从古至今呈缓慢上升趋势的变化轨迹,本文对其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15.
西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继行“黄老政治”,实行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措施,为西汉帝国走上繁荣鼎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汉文帝本人在这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 西汉初期推行“黄老政治”的原因,其一:汉初统治者汲取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由于“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其二:从战国至秦末经过长期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如《汉书·食货志》所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相似文献   

16.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文北京”的建设,需要创新驱动的支撑,创新驱动可以推进文化的融合升华,从而提升北京文明程度。通过南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变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总结它的城市记忆。南北锣鼓巷逐步向商业化发展,是随着当前局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京味民俗与创意文化的对立统一。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南北锣鼓巷原真性保护需要解读《西安宣言》的分析框架;第二,加强京胡同文化(南北锣鼓巷)遗产旅游产品与体验;第三,寻找历史文化街区适度商业化途径;第四,重视遗产保护与创新驱动、“人文北京”建设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村官”角色的历史传承入手,论述了在传统中国和建国以后“村官”的角色定位和文化变迁。研究“村官”角色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变迁,不仅可以了解这一角色的发展轨迹,而且它所积淀的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大学生今天演绎这一角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五月底,党中央领导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央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西出陕北,向甘宁一线进行了历时半年的征战。这次战略出征,史称“西征”。我们手头关于两征的资科很少,但就从这不多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西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冒昧谈论西征及其历史作用,只是企望引起史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有重视,予以必要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狐狸形象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形象从原始时代的图腾和神圣性象征开始,然后在汉代开始从神坛上跌落,一显一隐、互相影响甚至互相转化地在艺术作品和民间信仰中进行双脉络存在和传播,在艺术作品中变迁的过程主要是不断世俗化和人格化的过程,形象不断丰满和复杂,而在民间信仰中的变迁,一直无法摆脱巫术特征,形象单一而扁平。其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祥瑞的象征、妖兽的象征、媚惑的象征、聪明的象征、人性的象征与护佑的象征,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因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纵向发展转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变迁。但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框架下,又客观必然地存在着以少数人为本和以多数人为本的两条发展路径。由于人由官和民构成,而民又有市民和农民之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切内涵,既不是以极少数官员为本,也不是以市民为本或农民为本,而是涵盖绝大多数人国民(国民=市民 农民)的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