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萨拉·朱厄特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文学史上,19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被誉为出色的乡土作家。事实上,她很早就在不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朱厄特《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人与自然描写作一评析,揭示其作品所蕴涵的自然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萨拉.朱厄特是一位对自然充满敬畏的作家。她在作品中刻画的不少树木意象折射出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遗憾的是,这些在过去的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这些树木意象作一评析,从仁爱、抚慰之树,人与树木和谐相处,对破坏树木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等三方面,可以解读作品的自然思想。  相似文献   

3.
萨拉·朱厄特生态意识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批评的崛起和世人对萨拉·朱厄特及其作品给予更多的关注.朱厄特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生态意识的作家这一点已为国内诸多批评家所认同.那么,其生态意识的渊源何在?文章拟对此作一些考证式研究,从游历自然世界、阅读自然书籍和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镇化思考等三方面来探讨朱厄特的生态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对自然充满热爱和敬畏的19世纪美国女作家,萨拉·朱厄特在其作品中描绘了不少动物意象,表达了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遗憾的是,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拟在生态批评崛起的背景下,透过这些动物意象,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伦理和生态忧患意识等三方面解读朱厄特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5.
在《尖枞树之乡》中,朱厄特强调女性的自我体验,试图在两性领域达成一种妥协,实现两性世界平衡的美好理想。这部作品清晰地反映了朱厄特理想的两性关系,她强调女性的自我体验,两性之间互相传递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莎拉.奥恩.朱厄特被誉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出色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以清秀娟美的笔描绘了新英格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描述的是乡村女性,虽然她们中大多要么是年迈未婚,要么是早年丧偶,但是生活的独立和充满活力性情让她们相互照顾、彼此支持、亲近自然,成为朱厄特作品中具有特殊气质的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也成为文学家们关注的一个主题。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白苍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了作者对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暗示,深入分析了小女主人公在诱惑面前如何做出艰难而明智的抉择,从而展示朱厄特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濒危语言拯救的诸种表现和可能。生态语言学批评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之一,其批评对象主要集中在一般语言系统和非文学性话语文本,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生态语言学批评,既可拓展生态语言学批评的应用范围,也可拓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批评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9.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朱厄特是美国乡土文学优秀作家。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气息。《白鹭》是她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 ,作者用象征与对比的手法讴歌了女主人公纯真、美好的品格 ,赞颂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抨击了人类社会中的冷酷与自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