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相占 《学术研究》2013,(1):122-131,160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种立场,认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差异非常明显,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各自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哲学"的批判超越,其核心问题是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系与区别;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审美",其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审美"或"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角度立论的,探讨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立论根基是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思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亦即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2.
曾繁仁 《文史哲》2020,(5):5-14+165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于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蒲松龄《聊斋志异》在传统儒家"爱生"论基础上,由其特定的语境决定选择了"自然比人类更美"的"美生"论自然写作,并以一系列无比动人的动植物寓言形象地呈现了这一写作形态,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生态美学实践。中国17世纪的"美生"论自然写作的观念与20世纪加拿大卡尔松的"自然全美"有其类似之处。"自然全美",从相对的意义上,可能是片面的,但从总体上,却是一种最终的哲学指归。自然的永恒美丽与神秘魅力是无法抹杀的,这恰是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所包含的自然的部分"复魅"。蒲松龄《聊斋志异》通过艺术形象所倡导的"美生"论具有这种部分"复魅"的意义与价值,需要我们通过回顾展望人类历史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慢慢地体悟与咀嚼。《聊斋志异》这样的"自然写作"是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生态美学与自然文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12-215
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沃土之上,其中蕴含着儒、释、道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智慧。这些都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不竭的创作源泉。在中国生态美学观念引导下,造物者在设计时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作品的意蕴和精神内涵,追求人与自然和合相处,追求"人、物、境"协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挖掘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跟踪了国外生态哲学的研究,建构了不同于西方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系,发展了中国化的宗教生态哲学,创立了颇具深度和广度的中国生态美学,探讨了科学技术创新与生态哲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体系.但是,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不足,...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代兴起的生态美学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及东方原生性特点.西方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则具有后生性特点,其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怀特海与阿伦·奈斯的生态理论均具有明显的东方元素.生态美学的原生性表现在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前提、万物平等的价值取向以及生生为易的生命论美学内涵等诸多方面.西方环境美学是其原生性理论形态,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遗痕、分析美学的方法与艺术美学的影响等.在21世纪,两者只有通过交流对话,才能使世界生态环境美学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百年中国美学提问方式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中国美学研究的提问方式为逻辑起点,以中国美学研究中出现的具体概念论、审美表象论、实践美学、自由象征论以及后实践美学为考察对象,指出它们的根本问题在于混淆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结果则是以实践活动取代了审美活动,以及以哲学叙事取代了美学叙事.这既是中国美学研究总是淹没于哲学话语的原因,也是它始终不能建立起美学本体论的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西方近代哲学是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精华,而生态哲学则是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变革呼唤着哲学观念的变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离开具体时代抽象地谈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毫无意义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根",离开了物质文明,哲学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哲学则是物质文明的灵魂,离开了时代的哲学,物质文明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僵尸".生态哲学不是把"一般哲学"应用于生态问题时所产生的一个应用学科,而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般世界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是我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品格.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属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作为全新的美学观,实现了对传统美学哲学基础的跨越.生态美学鼓励多元思维风格,开创了新的美学时代.生态美学坚持生态论的存在观,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9.
曾繁仁 《学术研究》2012,(8):120-126
宗白华曾经期望"中国的美学大放光彩",这一愿望在建设性后现代突破工具理性、突出生态文化的语境下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与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天人合一"、"阴阳相生"与"生生为易"的中和论生命之美的形态。具体表现为风调雨顺之美、吉祥安康之美、生命旺盛之美与借助自然的绿色想象。在具体艺术形态中表现为民间艺术的吉祥如意、绘画艺术的气韵生动、音乐艺术的"与天地同和"、建筑艺术的"法天象地"、诗学的"六义"之说以及人格培养的"天地境界"等。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和论美学应在积极参与当代美学对话中发挥作用,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学研究存在着"泛化"和"俗化"的倾向,泛化意味着传统美学观念的危机,俗化则直接威胁到美学本身的存在.正是在这种意义下,生态美学必须首先接受可能性与合法性的质疑.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其一,由于生态美与自然美的特殊关系,在分解生态美之前有必要先行介入对自然美的发展和定位的回顾.其二,对生态进入审美视界的契机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不仅是生态美学当代性的表征,也是生态美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其三,如果承认生态美学是可能的,那么这种可能性的终极依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意味着生态美学建构的存在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