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认同:类型、基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有暴力威胁型、思想教化型、经济利益型和民主权利型四种基本类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能构建农民的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社会公正是这种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在相对剥夺下的贫困、城乡隔离中的低能和民主权利虚化后的弱势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农民所要求的社会公正,因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这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了社会互动中的利益得失关系。语言行为作为社会互动已经得到深入的认识。但是,社会交换理论还未曾被应用到对语言行为的分析;言语互动和其他语言过程中的交换意识和利弊得失也还缺乏相应的分析。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会话、语言习得、语言规划可区分为不同层次的社会交换。结合有关语言学成果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结果不仅显示语言交换作为社会交换的层次性,而且能够揭示出交换过程中由于对语言价值的忽略而造成的社会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是社会交换的两种基本类型,人情社会的交换属于延时回报的交换、模糊回报的交换、熟人社会的交换、依靠道德约束的交换、特殊主义的交换;契约社会的交换则具有陌生人社会的交换、协商一致的交换、精确的交换、依靠法规约束的交换、普遍主义的交换等特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多方面的区别。根据人情社会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作情感需求型、风险防范型、不当求利型三种类型。只有消除不当求利型人情社会,使人情社会仅在情感领域、契约社会在利益领域发挥其功能,我国才能从以人情社会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契约社会为主导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交换是发生在两人或多于两人之间的互动活动。社会交换不仅为行动者提供彼此所需要的利益,而且信任的纽带将他们彼此相联。不同交换形式内含有不同类型、来源及数量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而风险是产生信任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两种直接交换类型——协商交换与互惠交换,分析这两种交换中存在的社会信任:互惠交换中包含的风险需要更多地信任对方,因此要比协商交换产生更多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5.
情感的互动特质:交换、沟通与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景萍 《江汉论坛》2007,(9):138-142
在人与人的情感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情感的社会交换性、情感的沟通性和情感的平等性等重要特质.情感交换指的是在具有期望情感回报的关系中进行的情感投资,情感沟通是各种情感意义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情感平等则强调情感互动中的情感权利和情感民主.在上述每一种情感互动的特质中,都有着各自的理路和特征,也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李强 《学术界》2004,(4):7-22
通过剥夺理论研究中国农民工在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等方面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对农民工的绝对剥夺、相对剥夺、多阶剥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探索针对中国农民工的剥夺具有怎样的新特点,造成何种社会后果以及怎样避免冲突型社会后果等问题.迄今绝对剥夺还是主要问题,但随着绝对剥夺程度的逐步降低,相对剥夺问题地位会上升.绝对剥夺程度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社会稳定.不稳定常常发生于经济发展、民权意识提高和社会地位上升时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做了"生产本体论"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的经典话语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即在为人们熟知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矛盾运动的理论结构层次之上,耸立着一个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的理论结构层次,据此可以把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诠释为"两结构层次说".人类生存的两大基本活动即生活和生产活动构成社会的"基本实体",两者的互动生成过程体现为社会发展中工具与价值、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以及社会研究中行动与结构关系的统一.社会发展研究从"生产本位论"的解构到"生活/生产互构论"研究范式的重构,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行动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我国新时期改革理论的产生及其在理论的构建 过程中,经历了全社会观念意识的深刻变革和整个社会心理结构的全面调整,改革理论和 改革时期的社会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其中思想解放运动和市场经济 理论,在打破既成的社会心理定势、拆除观念屏障方面,尤其影响深刻。改革理论与改革 时期社会心理的良性互动,已形成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白领阶层社会心理与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表现在:白领阶层的认同意识与自动型参与互动;社会满足感与制度内参与互动;社会责任感与沟通性参与互动;社会期望感与建设性参与互动.创新制度建设、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公民文化是促进这种良性互动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0.
迈向回应型政府——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事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对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回应型政府应运而生,回应型政府的一种典型功能就是调整而非压制,其所预想的社会是一种政治行动者面对问题、确立重点和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它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目的并将一种自我矫正的精神铸入政府管理过程。迈向回应型政府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期和社会转型矛盾多发期,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不仅要关注群众的需求,还要寻求价值、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利等.实现适度普惠型社会两个重要的导向因素:需求与应得,即补缺型的和普惠型的因素,从而为构建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适度的普惠型社会对其进行整合.从而使我国社会政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最终目标便是建立公平、公正、幸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项目制下的政社互动业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枢纽方对政社关系的影响。文章以W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策略为重点,考察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行政与专业的双重属性,其以管理方或委托方的身份入场后,既突破了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乡镇街道—社会服务机构”项目运作模式的科层桎梏,又将原先的控制机制扭转为一种新的议价机制,使得政社互动更具协调性。项目运作过程中,枢纽型社会组织选择性采用“加总”“补偿”“包装”等策略,为社会服务机构谋取更多的专业实践空间,呈现出“行政为基、专业为本”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回应型政府是政府通过与社会合作共治、广泛互动,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后为改变长期形成的集权机制带来的回应能力低下问题,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体制改革.这些改革,虽然没有完全从体制上解决回应性问题,但实践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回应型政府建设实践中,既有成效也有缺失,对我国回应型政府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完善政府回应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郭砚君 《理论界》2012,(11):68-70
中国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是单位体制改革的结果,社会组织在数量和种类上的激增证明社会发展对其存在的需要。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企业和各社区民间组织之间的连接纽带;是实现个人参与社会互动的有效渠道;是鼓励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事务的物理平台;是改善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有利媒介;是对社会服务管理协同机制的创新。在社会空间理论视角下,运用资本的概念对中关村街道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枢纽型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矿和铁矿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较大份额的城市.欧洲是工业文明的起源地和中心,欧洲资源型城市普遍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衰落,衰退不仅表现为经济衰退、结构老化、人口减少,也反映为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社会排斥与社会分裂加剧、人口素质下降与社会环境恶化等.资源型城市的复兴需要经济与社会的互动.欧盟和成员国在有关老工业基地复兴的就业、教育、社区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居民参与城市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达到城市复兴.  相似文献   

16.
民间组织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几年的民间组织研究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可以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有市民社会理论视角、法团主义理论视角和治理理论视角,中观层面有组织分析理论视角,微观层面有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领域改革所带动的社会领域改革营造了多学科进行民间组织研究的需求,民间组织的研究需要采取"学科综合-视角整合"的立场.在当前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会整合理论将在民间组织的研究中焕发新的活力,使民间组织的研究呈现更加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严励 《社会科学》2003,(9):52-58
根据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研究的理论 ,刑事政策可以划分为三种“理想类型”模式 ,即国家本位型、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社会本位型。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是国家至上理念在惩罚犯罪中的表现形式。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又可分为专制型刑事政策和极权型刑事政策。在国家至上理念的支配下 ,刑事政策构成的形式要素与实质要素在不同形态中呈现出不同的变项 ,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运行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研究社会冲突的调控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社会冲突的四种协调方式即利益协调、沟通协调、妥协协调、社会调解和社会冲突的控制构成、控制过程和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9.
楼苏萍 《东岳论丛》2012,33(4):65-69
2003年以来,我国在社会政策领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与项目,形成了与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极为不同的发展思路.伴随着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领域新项目的开辟与试点,我国社会政策体系正在从一个基于城市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险型社会政策体系向基于缴费的合作保险型社会政策体系转变.合作保险型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大大扩展了中国公民的社会权利,但也存在着碎片化加剧、阶层分化扩大以及对个体稳定收入有较强依赖等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老龄化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老年人照顾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阐明其社会政策意义,以期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