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列宁关于国家结构制度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后有所变化。他根据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局势和俄国的民族特点,用联邦制主张代替了原来的单一制主张,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他的有关思想的特征是:将联邦制作为一种过渡形式,最终由民族联邦制发展为民主集中制。列宁联邦制思想及其特点对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和国家结构制度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中苏建交,苏俄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采取了武力夺取和外交谈判两手策略,坚持保留沙俄对中东铁路的旧有权益,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3.
沙皇俄国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沙俄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战略性转变,由同日本帝国主义拚死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一变而为紧密勾结,奉行所谓“联日政策”。沙俄政府为什么要改弦更张?“联日政策’的作用及其性质又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彼得一世至叶卡特琳娜二世之间37年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动乱时期的俄国在军事扩张上的成就和对欧洲时局的影响,讨论了俄国对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俄国的对外扩张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正是通过这37年间六位沙皇努力,一方面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对外军事策略,另一方面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外交政策提供参考,使俄国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具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为俄国扩大版图和提高国际影响奠定了基础。俄国的对外扩张也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的对外政策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彼得一世至叶卡特琳娜二世之间37年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动乱时期的俄国在军事扩张上的成就和对欧洲时局的影响,讨论了俄国对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俄国的对外扩张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正是通过这37年间六位沙皇努力,一方面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对外军事策略,另一方面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外交政策提供参考,使俄国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具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为俄国扩大版图和提高国际影响奠定了基础。俄国的对外扩张也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的对外政策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地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问题 ,1 91 7年后的俄国也不例外。列宁在革命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详细阐释了俄国土地制度的变迁路径 ,分析说明了研究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法的角度去认识所有权问题的完整性 ,不仅仅在于从土地所有权的角度去剖析社会经济关系、所有权、法律之间的内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还在于要从这种种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找出法律同土地所有权之间的连接点 ,认清法律究竟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从而不仅能够更深刻地说明和分析现实中的法律 ,而且能推动和促进土地制度的合理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布尔什维克作为第一个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登上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舞台。党的地位和任务的这种根本性变化,使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使党经受执政的考验,列宁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第一任领袖,从当时俄国的实际出发,在  相似文献   

8.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12,32(1):39-44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从巴尔干和中亚转到远东,其目标是争夺远东霸权。俄国利用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并随之调整了远东政策,于1895—1898年间对中国以经济渗透为主,推行"和平征服"政策,把在华势力范围由中国东北北部扩展到东北南部。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企图独霸,俄国远东政策由"和平征服"向"武力压服"过渡,并由此出台了"新方针",逐步走上"强硬"政策的冒险主义道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从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的结果看,1895—1903年俄国远东政策和实践在总体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初,俄美公司为解决俄国美洲移民区的粮食危机,在夏威夷群岛进行了一系列的殖民扩张活动,其中尤以1815—1817年间舍费尔医生在瓦胡岛和考爱岛上的殖民活动最为重要。沙皇政府的消极政策、夏威夷政治形势的变化、英美商人的联合抵制以及舍费尔殖民谋划的失误,最终导致这一殖民计划失败。俄美公司由此失却解决移民区给养问题的一个有效选项,被迫转向与美商贸易和罗斯拓殖等其他渠道,这一结果进而对沙俄在北太平洋的整体扩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舍费尔的殖民冒险问题上,探险家个人、俄美公司、沙皇政府三者间表现出的态度差异,揭示出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殖民扩张进程中私人商业与国家权力之间合作与冲突并存的隐秘逻辑。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他从苏维埃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他也不拘泥于马、恩的个别结论和自己先前的理论观点,不断地否定和修正已被实践证明不符合俄国具体情况的理论和政策;经过反复实践,大胆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条宝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发行量逐年上升,财政支出也逐年扩大,国家财政负担增加,于是有人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到了淡出的时候。通过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笔者认为,我国应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是对传统民族政策的批判继承和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原理在中国的灵活运用,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政策体系。然而现行的民族政策滞后于社会发展,部分内容可操作性不强;从政策实施情况分析,总体上实施效果显著,部分政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重视民族实地调查;根据民族问题实际发展需要,适时地调整民族政策;提高民族政策的权威性,增加民族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的公平性问题,计算2000-2011年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全国、城乡和区域居民电力消费均已达到非常公平水平,且全国、城乡和区域居民电力消费基尼系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差异客观存在,相关部门须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电力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近代中国民族政治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线索,着重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民族政策、近代民族关系、近代民族地区新政和边疆危机等方面,对学界关于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的研究做了初步地梳理,以期从一个层面描述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的研究概况,文章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研究取得成绩的原因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法律政策学视角,对近年来中国民族政策(法制)研究进行了反思,并认为应将中国民族政策(法制)作为一个相互区别、相互补充同时又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创新研究促进中国民族政策(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教育政策工具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当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出发,大力开展本土化的教育政策研究是时代之需,亦是教育研究的一个紧迫性课题。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首先源于我国教育政策大生产事实的内驱动,研究的意义进一步彰显;从深层次来看,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是政策国情环境基础所需,也是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话语引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局限性之反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东亚各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城乡社会的均衡发展,先后推出了系统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一般都是循着国别路径展开的,多注重研究中日韩等国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提出及实施,而没有从比较社会政策的视角展开总体性比较研究。 故结合东亚主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变迁进程中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实践,展开总体性的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政策文本的内涵,并注意政策文本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实现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总体性研究提炼,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却通过各种路径对中国不同经济领域造成了威胁,这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只有在坚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在各种层面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够在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森林管理权力下放趋势中,中国的集体林权改革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问题是基层社区如何对产权改革政策进行响应,行动者如何看待“自上而下”的改革政策以及如何基于基层环境采取行动策略.文章选取江西省婺源县的两个村庄社区作为案例调查点,通过长期观察和访谈对基层社区行动者在林改过程中的解构实践进行了案例剖析.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家政策的解构后再实施改革政策;而基层社区的传统认知和产权体系则从实践层面对国家管理逻辑进行解构.一个经验性结论是基层社区行动者往往倾向于基于自身策略而对国家政策进行解构,即摧毁政策文本在政策制定者心目中的传统建构,而重构出另外一个“虚构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统一新疆后,因地制宜的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制定了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制度;招抚任用少数民族上层的政策;利用和限制宗教的政策以及民族隔离政策等。这些政策对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新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清朝国家和民族思想的矛盾二重性使得这些政策也隐含着诸多弊端,为后来乃至当代中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