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邯郸市的交通调查资料,对市区居民出行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邯郸市居民出行的对策,提出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居民出行、改善交通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红霞 《江淮论坛》2004,(3):127-130
本文从南宋朝野上下的祝寿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人结社酬唱等外部环境和词体文学自身特点出发,全面系统地审视了南宋寿词繁盛的社会文化成因,藉以寻绎南宋寿词的价值及宋代社会政治、文化状况的某些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人们对自己生存地域以外空间的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受宗教神灵观念的束缚,早期先民对于出行常怀有恐惧感.出于趋利避害、确保出行顺利的目的,古人在行前不仅要选择出行的良辰吉日,而且还常通过某些巫术手段来确保出行的顺利.<额济纳汉简>所载有关出行择吉、行前除道、急行厌胜等巫术资料正是此类民俗信仰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老年残疾人出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残疾人的出行问题是残疾人研究和积极老龄化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访谈资料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老年期的伤残风险,老年残疾人出行的愿望、范围,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等角度分析了老年残疾人的出行状况,发现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与不完善、公共交通的不够方便是老年残疾人出行过程中的外围限制,一些特殊的老年残疾人在出行过程中的困难更大。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对老年残疾人出行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光生 《兰州学刊》2010,(6):170-172
在古典文学的阅读视野中,“出关”多指去边塞,往往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南宋文人“出关”,与战争无涉,而与朝政相关,其作为南宋特有的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但在表现诗人特定情感的过程中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意象承载着抒情者的主观情感,因而逐渐标签化。南宋时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和泪的时代,仇共恨的时代,宋向金称臣,岁贡银捐、屈膝求全,国家危亡、民族耻辱。面对这一切,谁还能微翠一红,浅酌低唱?南宋怀乡词不仅抒发了文人对故乡深切绵长的思念,而且在表现怀乡之思时,交织着复杂深沉的人生况味。梳理南宋怀乡词的意象群,借自然风物带给文人的生命体验,来展现衰微时世中南宋文人的末世情怀。  相似文献   

7.
南宋文人穿越千古时空的界限,将人世沧桑、兴衰成败之感,谱成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凄清的怀古词篇。时代背景的不同,咏怀古迹的差异,词人主体的不一,形成同中有异的抒情格调,汇成南宋浩荡激越的怀古情愫。南宋文人诉诸怀古词作的书写,在突出浓厚的主体价值的同时,还渗透着强烈的文人情愫,既有拯救家国的儒家精神,又有隐逸江湖的道家情怀。  相似文献   

8.
吕亚虎 《江汉论坛》2007,3(11):96-103
出行是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但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且人们对自己生存地域以外空间的认识又有限的情况下,早期先民对于出行常怀有恐惧感.出于趋利避害、确保出行顺利的目的,古人不仅选择有利于出行的吉日,同时也创造出许多确保出行安全的巫术方法.本文借助出土简帛资料,对早期先民有关出行除道、行途驱邪、行宿卫身以及增强足力等信仰作了初步的分析,并揭示了此类习俗的巫术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南宋初年,朝廷为了构建政统的合法性,确立"最爱元祐"的政治文化导向.在北宋受禁锢的元祐之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并成为南宋文化重建的基石.南渡文人自觉地总结北宋学术文化传承脉络.在"元祐"这一旗帜下,理学与文学承续了各自的统绪,有效地呼应了官方构筑政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家庭小汽车的普及,城市出现了居民出行的小汽车依赖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出行居民,而且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妨害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分析小汽车依赖现象的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这种现象并引导居民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对城市交通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谢以开放式结构参与到后代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与特定世态与心态的文人展开对话与交流。但东晋至南宋,由于时代价值取向的不同和接受者品位素养的高下,陶、谢的文学地位互有消长,陶诗由隐晦而日渐显扬,谢诗则从备受赞誉而遭损毁。陶、谢在各历史时期褒贬毁誉的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影响下接受者期待视野的递嬗。  相似文献   

12.
廖寅 《学术论坛》2007,(5):177-181
南宋时期,移民文化,尤其是湖湘学成为湖南的核心文化。到南宋后期,在湖湘学派及其同道朱门弟子的积极推动下,在深受湖湘学影响的地方大族的积极响应下,湖南一些地区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湖湘学经世致用精神的体现,也反映了南宋后期湖南地方精英的兴起和公共领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酬赠唱和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的重要形式,在宋词中亦多有表现.从词体发展来看,酬赠唱和之作在南宋,尤其是孝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风格更为开阔多样.从互动方式看,南宋文人以词酬唱主要集中在即席、临别、异地寄赠这三种情况下.与北宋相比,南宋酬赠唱和词在主题、功能、艺术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特色:传统的艳情题材有所退减,家国情怀大为增加,词中的脂粉气与感伤气明显减弱;词体功能从尊前娱乐更多转向文人抒情言志,词甚至充当起了书信的功能;次韵的艺术形式极为突出,文人气息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4.
南宋是中国辞赋史上的衰微时期,其中以典礼、祥瑞为主题的辞赋更是鲜见。南宋上承北宋以来的礼乐观念,对汉唐以来日益沦为帝王豪奢象征的国家礼乐提出批判。一方面"简礼乐"的观念成为南宋人的通识,另一方面有些典礼赋又成了文人谄媚权相的工具。宋金对峙的严峻政治形势使南宋君臣摒弃祥瑞之说,倡导实用主义,提出"详人事、略符命"的主张。南宋仅有的两次宫廷祥瑞事件都是统治者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南宋立国153年,以往人们对它的历史地位评价颇低.实际上,这种评价缺乏对南宋国内外环境的总体认识,忽视了南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忽视了南宋人民在抗击金和蒙元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更忽视了南宋在传承中华文明中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总之,绝不能贬低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程敦厚是南宋初年有名的文人,善为诗文,尤妙于四六,著有《义林》一卷、《金华文集》、《外制集》、《韩柳意释余》。然因正史无传,又无墓志铭等对其身世记载详细的文献传世,故程敦厚生平事迹,南宋人已不甚了了,有关程敦厚的介绍当然颇多舛误与疏漏。关于程敦厚生年,限于资料,无法确定。而其卒年,  相似文献   

17.
论南宋初年韩世忠罢兵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从拥兵权到罢兵权,反映了南宋政权局面的演变以及当时宋金关系的变化。他拥兵权在当时是形势需要,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而后来罢兵权又是南宋政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宋室南渡以来高压政治盛行,朝廷实行祖宗家法,诗赋取士,重视骈文的实用价值,骈文创作是当时文人实现自我价值与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洪迈之父洪皓因忤秦桧而被迫迁岭,迁岭经历激发起了洪迈及其家庭成员对四六文的重视和努力肄习,从而使洪迈骈文创作成就突出,与汪藻、孙觌、周必大并肩,成为南宋骈文名家,共同促成了南宋骈文的繁盛。洪迈骈文创作成就的取得,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在特殊政治环境下迁岭文人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化承传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第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在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古琴流派--浙派诞生了,它是在古琴音乐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后才姗姗来迟的.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两方面:南宋这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浙派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南宋时期琴人、琴艺的高度发展是浙派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05-110
寺记作为一种重要的"涉佛文体",在宋代数量较为庞大,值得我们关注。在南宋,佛教的世俗化加深,而寺院与帝国政治关联颇多,这就使佛寺这一原应神圣的场域被世俗政治进一步介入。同时,佛寺的这种政治属性也为多以儒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之寺院书写提供了合法性,因此可以说,很多南宋寺记的产生,都源于政治的考量。随着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浙江佛寺因其地缘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浙江地区的寺记在数量上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为权力书写这一现象在南宋浙江寺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