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中敌后第一块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在文艺战线上面临着宣传抗战文化、抵制投降文化和奴化文化侵害的考验。为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组建优秀的文艺队伍,建立稳固的文艺阵地,加强文艺建设。这些实践举措在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巩固建设和军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满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皖东抗日根据地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前身,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安徽东部(含江苏一部)地区。抗战时期,它是华中新四军向西防御、向东进攻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在受日寇、伪军残酷的军事“扫荡”的同时,还受到日伪的经济封锁,给抗日根据地带来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军需民用得不到保证。为战胜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进行经济建设。淮南抗日根据地同全国其他根据地一样,开展了根掂地的经济建  相似文献   

4.
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立足于抗战时期农村社会的政治实践,不仅是“三三制”原则在基层政治层面的实现,更体现了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把“三三制”政权作为政权建设的主要方向。淮北区致力于改善与加强党对政权工作的领导,合理解决了军队与政权的关系问题。淮南区、皖江区也坚决贯彻“三三制”原则,以推进政权的民主化进程。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积极完成对基层政权的改造。为尽快实现改造保甲制的直接目的,淮北区强调发挥作为代表会议常设机构的行政委员会的职能,努力使基层政权改造与各种政治运动相结合。淮南区通过增加选举程序的公开透明度,鼓励群众参加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5.
聂荣臻与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 ,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抗日民主政权在从建立、初步健全到完善的过程中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作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进步 ,密切了政权和人民的关系 ;推动着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充分调动了一切抗日的力量 ;推动着根据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建设的开展 ,使晋察冀成为了敌后模范根据地。同时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 ,为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苏皖边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在实践中特色凸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战斗性,坚持依靠群众的办报方针,成为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这为丰富党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养分积淀,也为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洪山戏是流传于皖东来安、天长,以及江苏扬州、六合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脱胎于明末清初的傩,因而具有鲜明的仪式性、祭祀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加以改造,使其一跃成为“抗战戏剧”,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和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对淮南大众剧团的洪山戏演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剧团在演剧活动中呈现出演职体系规范化、舞美式样成熟化、宣传手段多样化以及管理制度系统化等特点,洪山戏也逐步从“香火戏”发展成为“红色戏剧”。淮南大众剧团在演出模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冀中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它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存在原因、财政经济、传统势力与根据地的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冀中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皖东地区,位于津浦铁路浦口至蚌埠段的两侧,南临长江,北到淮河, 西抵淮南铁路,东至高邮湖西,是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38年春,江南日军占领南京后,渡江北犯,侵占了滁县、蚌埠等地及淮南、津浦两路南段,江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国民党军队弃地而逃。中共中央及时指示改编后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皖东敌后,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1939年春,中共中央书记处又根据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指出要在淮南铁路以东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39年7月,新四军四、五支队分别开赴津浦路西、路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初步完成了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通过滥发日伪币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掠夺。为了建立抗币的本币市场,各抗日根据地和政府采取了政治上加强宣传、行政上制定法令和经济上迂回驱逐等手段驱逐日伪币。抗日根据地政府和银行驱逐日伪货币的斗争稳定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研究抗日根据地的对日货币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境内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和晋冀鲁豫等三大抗日根据地,并在抗日根据地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土地法规。这些土地立法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主导思想,具体表现为重视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土地法规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村财政建设,既成功地使千百万农村革命人民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也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财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我党提出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各方抗战力量的投入和战争形态持久性的显现,为我党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开辟五指山根据地过程中,中共琼崖党组织始终注意把握好统战政策的尺度,与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适当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原则方针,为深入白沙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黎苗族人民发动的白沙起义,使得黎苗族人民从开始单纯地进行反顽斗争,到在琼崖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自觉地加入全民族的解放斗争行列,有力地促进了白沙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和五指山根据地的开辟。  相似文献   

14.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亦是华中八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中抗日根据地属于物产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区,襟江带海,人口众多,工商业活跃,经济文化发达。同时交通便利,又靠近宁沪杭等大都市,文化名人聚集,知识分子众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各级政府以扶持各项经济建设、建立稳固后方抗战基地为目的,在鄂西后方国统区进行了一系列金融业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建立起中央、省和县三级银行体系,为支持抗战和促进鄂西后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考察了战时后方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其积极作用,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具有“驱逐日寇”与“争取民主”的双重性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民主政治,是以党的领导为前提、法制为保障、普选制为基础、“三三制”为原则、抗战和“帮忙政府”为目的的有机整体。这一民主实践既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也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鄂西后方国统区各级政权组织以抗战为目标,领导后方民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斗争,发挥了后方国统区政权组织应有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动全民抗战的积极性,争取中华民族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重点在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展开工作。这项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为山东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建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的权力制约机制和广泛的监督机制,优化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环境。分析阐明其对当前的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必须加强内外部监督,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