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包括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的贡献,如何促使海外高层次人才真正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已成为高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国际化视野,亦需要本土意识.一流师资队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需秉承"引育并举"理念,从政府、高校和家庭等维度多管齐下,以才育才、以校养才,共同构筑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的耦合系统,助力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日前表示.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息息相关.不可分开而论.他认为,即使一流的教授.如果没有一流的学生.一般来说其研究成果亦会逐渐落伍。这就是世界上的名校都积极争取一流好学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应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国内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人才、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开展教科文卫领域人才国际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在教科文卫领域引进外国专家工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是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部委共同举办的人才遴选工程,旨在"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2007年,四川省共有5名候选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为推动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本刊将陆续推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系列报道,充分展示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如何将中央,省有关人才工作精神落到实处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争创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一流人才环境;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以"组  相似文献   

6.
岁末年初,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重要时刻,也是各地引才觅才的高峰时段.继上海开辟清华北大本科生落户绿色通道之后,北京也开闸引进"双一流"高材生,清华、北大和"华东五校"毕业生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与此同时,深圳也再次向全球发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邀约.  相似文献   

7.
施方 《人才瞭望》2003,(8):14-15
“以人为本”,是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才和以人的管理为中心来认识的。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中,人力作为资本,不仅参与价值创造,也参与价值分配。所以一流的企业必须依靠一流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机制尤为重要,它是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相似文献   

8.
当前郑州大学正在致力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音乐学院按照学校总体规划目标,结合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秉承"高起点、高水平、创一流"的办学思想,确定了"积极开拓对外联系渠道,增强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发展战略,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为了将国际先进的办学和教学理...  相似文献   

9.
松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松下幸之助23岁时靠100日元起家,创办了“松下电器制造所”,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下辖130多个工厂,产品行销全球的跨国集团。松下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它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外,它的经营思想的精髓——人才思想也为其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事业成败取决于人”,“没有人就没有企业”,“先做造就人才的公司,而后才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诚然,创造一流的产品是企业赢得顾客的关键,而拥有一流的人才团队则是企业最终决胜于市场的根本,优秀的人才团队是松下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松下的人才之路是如何走的。  相似文献   

10.
除了识别和管理现有的人员,如何吸收新的血液加入企业,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来说,管理人才是最为重要的,技术、市场等都是次要的,麦肯锡公司的公司使命中对于杰出人才只用了四个动词:吸收、发展、激励和保留,仔细想一下,这四个环节非常关键,巨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吸引一流的杰出人才加入公司,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公司;第二步,如果吸收了很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但是却不给他们机会去发展,那他们也不会在这个公司停留很久的;第三步,如果吸收了优秀的人才,给他们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做为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起来的非公经济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广纳人才,增加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树立知识经济时代超常规发展的人才新观念。 一、重视企业人才开发。非公经济企业在自身发展中,首先要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产品的优劣,取决于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高低。一流的设计,需要一流的员工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二是非公企业要重视人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厦门市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实施名为"海纳百川"的人才引进计划。其核心内容为:厦门市财政每年投入各项保障资金近15亿元,从现在起到2020年,预计引进1700名各类领军型人才和6500名骨干型人才,新集聚的人才总量达到23万人,一流创新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造就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泸州市龙马潭区大力实施"新村惠民"战略,按照"选派结合、选育并举、开放选人、梯次储备"的思路,多途经选配新农村干部、努力突破人才制约瓶颈,培育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成长。以换届选举为契机,选配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一、树立“一流大学就是一流教师”的办学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竞争就是大学的竞争,大学之间竞争就是教师的竞争,谁拥有一流教师谁就占有了竞争的制高点。为此,学校从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 1.学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在大会上明确“一流大学就是一流教师”  相似文献   

15.
面向新世纪,绍兴县提出要继续在全国争先保强,建一流强县,建一流县城。为此,该县在世纪之交,在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之际,及时采取了六个“一”举措,加快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步伐,力争全县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赶超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建立人才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才研究会年会1998年2月27日于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人才研究会会长黄耀文作97年上海人才研究会工作总结和98年工作报告。 黄耀文说,1997年上海人才研究会在市社联的领导下,组织发动广大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人事人才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和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一批重要课题研究。在“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政策体系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人才投资、人才培育、人才利用、人才引进、人才工资、人才职称、人才奖励、人才兼职、人才市场、人才退休等十个方面跨世纪的人才政策。此外,还参与了“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课题研究”、“经理革命与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上海乡镇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研  相似文献   

17.
选择到中国工作或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既有原来从未到过中国的外籍人士,也有偶尔涉足中国的他国人才,还有一部分在海外长大的华裔。文化差异问题是他们在中国工作时常常碰到的问题,既为外籍人士津津乐道,也引来众多学者关注。另一方面,在各地陆续出台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中,"优化城市人才竞争与人才服务‘软环境’"成为共同的关键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营造一流的人才软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又好  相似文献   

18.
各地动态     
采取六个“一”举措 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步伐 而向新世纪,绍兴县提出要继续在全国争先保强,建一流强县,建一流县城。为此,该县在世纪之交,在实施第十个五年汁划之际,及时采取了六个“一”举措,加快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步伐,力争全县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赶超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建立人才保证体系。 一是建设一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 充分利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宋蕾 《人才瞭望》2005,(4):12-13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没有人才,科技创新就是一句空谈。因此,温总理在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三个“需要“:“我们需要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科技领军人物,需要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是从不同层次概括了我们必须具备的科技人才资源。没有这样的人才队伍,就不能支撑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科技进步、创新和腾飞,  相似文献   

20.
王泽 《人才瞭望》2014,(7):62-63
一、把好人才的留用(流入)关招聘人才,实质上就是企业外部的人才流入企业的第一道关口。这一道关口是否把好,即能否留用合适的人才,不仅关系到留用的人自身,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才是否能留住。在招聘人才时,尤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定位要准确。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也需要二流、三流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时定位要适度,不宜把人才要求定位得脱离企业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