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伊本·赫勒敦,全名艾布·宰德·阿布杜拉赫曼·本·艾比·巴克尔·穆罕默德·伊本·赫勒敦,是伊斯兰世界十位天才之一,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学者,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但伊本·赫勒敦和他的思想直到现在在国内学术界还鲜为人知,对他的研究正  相似文献   

2.
公元632年3月,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带病从麦加朝觐后返回麦地那,感到病体难支,于是指派他最亲密的门徒、岳父艾卜·伯克尔代替他领导麦地那的信徒们进行每天的“拜功”。创年6月8日,穆罕默德病逝。由于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向人们明确指示由谁来继承他的职位,引起伊斯兰社会内部的混乱。穆罕默德所喜爱的、性格十分暴躁的门徒欧美尔站出来宣布:“谁胆敢乱说乱动,自作主张,就砍去谁的手脚”,有效地制止了骚乱。6月9日,艾卜·伯克尔由其好友——先知所喜爱的门徒艾卜·欧拜岱一同来到清真寺,利用领导例行“拜功”之机,在宣礼塔上告诫门徒们:“如果大家都仅仅信仰穆罕默德,那么,他就真的死去了;如果大家都按他的指示去信仰真主,那么他就活着,永  相似文献   

3.
易司马仪是伊朗萨曼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27/892—295/907),他在这个伊朗民族王朝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他的各项改革在伊朗乃至中亚史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打算就他的改革活动作一初步探讨.一、易司马仪的上台易司马仪·伊本·阿赫马德(lsmail jbn Ahm~ad)于234/849年出生在河中地区最著名的萨曼家族.据说他的祖先萨曼是萨珊朝大将巴赫兰·处  相似文献   

4.
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乡里家世,《明史》本传记载简略,七十二年前袁嘉谷先生发现并考证了昆阳的郑和父马哈只墓碑,四十七年前李鸿祥将军发现了云南玉溪的《郑和家谱》,袁先生命士厚作了考释,才了解郑和是云南昆阳的回族马氏,父,祖都朝觐过麦加,称为哈只。曾祖名拜颜。1983年、1984年两年,我先后发现了南京的《郑氏家谱首序》及云南巍山的《赛典赤家谱》。《首序》将郑和的家世由郑和的曾祖拜颜上溯到十一世祖、西域布哈刺国国王所非尔,《家谱》更上溯到三十七世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我对这两本新发现的谱牒,已经先后写了《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及《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两篇文章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5.
就其一生的多半时间来说,埃及人穆罕默德·阿塔看来是温和而顺从的。他怎么会领导一次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6.
前言近年出版的沙·马合谋·伊本·米尔扎·法即勒·忽刺思所著《编年史》(奥·弗·阿基穆什金校订、翻译、注释、研究并索引,莫斯科,1976年),是波斯文《编年史》的校订、译注和研究论文(以下简称《编年史》)。这部《编年史》是为察合台家族的亦思马因汗(1670—1682年在位)写的,成书于回历1087(1676—1677年)年,书中叙述了1428年至17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东突厥斯坦统治者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被誉为环球文学的旅行者,他的生活和创作之生命力都源于不断的旅行。不断的行走和旅行成为他寻求灵魂和肉体栖居家园的重要方式。奈保尔近五十年的创作无疑是一部行走的历史、旅行的记录,旅行是其创作的源泉,灵感的催化剂。可以说没有旅行就没有奈保尔,旅行成为他人生和艺术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泉州港,已经汇集很多海内外的商人,同交州、广州和扬州并称为我国对外的四大贸易港。迄至宋元之际,更加兴盛,超过广州,被当时人誉称为“世界上最大之港”。摩洛哥著名的旅行家伊本·拔都他说:“刺桐港(即泉州港)为世界上各大港之一,由余观之,即谓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亦不虚也。余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  相似文献   

9.
攻击美国的计划不是穆罕默德·阿塔的发明。他所得到的是计划的大纲,但他作为攻击美国的领导人,制订了计划的细节。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曾广泛游历,到过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中国的西藏地区他是否也去过呢?从《马可·波罗游记》的有关内容看,他并没有到过。 马可·波罗有可能进入西藏地区的机会只有一次,即他奉命出使哈喇章(云南)时。在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叙述马可·波罗前往哈喇章的路线时,均是抵成都后,又从成都出发,经“Tibet”到“建都”,再渡过“不鲁郁思河”,然后进入“哈喇章”。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1,(1):29-31
1948年7月30,日;胡安·莫雷诺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一个西班牙家庭,后来,他把名字改成了让:雷诺。在摩洛哥,雷诺有着美好的童年。那时,为了躲避摩洛哥炎热的白日,他和三五个好伙伴整天在海滩上玩耍。在雷诺的生活中,电影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著名哲人伊本·西那及其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中世纪哲学家、医学家伊本·西那的成就、影响,并着重评述其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科威特市的郊区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学,再到巴基斯坦白沙瓦的陋巷……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这个有27个化名的人也被称为“基地”组织的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5日,在“新丝绸之路与和谐世界”首届欧亚国际学术论坛的开幕式上,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张德广先生、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张信刚教授分别受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与名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分别为张德广先生和张信刚教授颁发了聘书,佩戴了校徽,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丘进主持了聘任仪式。“新丝绸之路与和谐世界”首届欧亚国际学术论坛是由西安交大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一次学术盛会。张德广先生、张信刚教授分别为论坛作了题为《新丝绸之路与上海合作组织》、《玄奘与伊本白图泰远游的…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日至11月7日在风景秀丽的桂林市隆重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120多所大专院校的130多位代表。会议规模空前,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热烈气氛。全国文科学报研究杨焕章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开创学报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他总结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自1988年11月5日成立到现在四年期间的工作成就。他说:“这四年里,在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全体会员团结一致的努力,我们的研究会日益巩固、发展,凝聚力日益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民主·团结·务实·创新’蔚然成风,各项工作都已走上  相似文献   

16.
“红别针换别墅”的传奇几乎是所有“换客”都耳熟能详的故事:2005年7月,美国一个比萨店店员凯尔·麦克唐纳偶然得到了一枚30厘米长的红别针。他在某个分类广告网站贴出交换广告,并成功换到一支好看的鱼形笔。后来,鱼形笔又换成了一个小手工艺陶器,接着换来了烤炉、一大桶啤酒、雪地摩托车、一次远程旅行乃至录音合约,并最终从一位落魄女歌手那里换到了一栋两层别墅的一年居住权。今年4月,他已带着女友住进了别墅。凯尔·麦克唐纳的故事如有神助,很快就在中国倾倒众生,追随者众,这种网络物品交换模式因此迅速被广为复制。用“天涯”用语来讲,凯尔·麦克唐纳这个美国小伙是当仁不让的中国“易物教”教主,他的“信徒”们则有着响当当的统一名号:换客。  相似文献   

17.
关于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产生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史学界尚未解决。月前我国史学界通行的意见是:在穆罕默德诞生的前夕,埃塞俄比亚人侵占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使也门地区的商业遭到很大的破坏。伊朗把埃塞俄比亚人逐出也门后,又把欧洲到亚洲的商道从红海转移到波斯湾,使地居南北交通要冲的汉志地区的麦加城市的商业遭到衰落。战争的破坏和商道的转移,促使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应该指出,这种看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3年6月2日和6月6日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中唐雎。本作“唐且”。据清人黄丕烈《重刻剡川战国策札记卷上》,《东周·昌他亡西周章·唐且》条,“雎”本应作“且”,今本作“雎”,均为宋鲍彪《战国策注》所改.黄丕烈又在同书《魏四·秦魏为与国章》中注明“且、雎字同”.据《说文·段注》,“且”,“古音俎(zu祖)”又据  相似文献   

19.
穆罕默德(570—632年)意为声望很高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者.我国古代史书曾将他译为“摩诃末”、“马哈麻”、“谟罕蓦德”等.他出身于麦加城古来氏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早亡,由祖父阿卜·穆台列卜抚育,祖父去世后,由他伯父阿卜·塔列卜抚养.早年放牧,十三岁时就跟随他伯父的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一生为人类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宗教革命前夕的阿拉伯社会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和任何一种其它宗教一样,在其创立阶段都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产物.而当它一旦成熟定型之后,则立即产生定一尊、排异己的特性,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公元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危机,社会在动荡着.当时半岛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草原上贝督因人的游牧部落趋于瓦解,从部落内部分化出一批氏族贵族,他们占据绿洲,掠夺奴隶,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也门,是一个富庶的农业区,历来有“阿拉伯福地”之称,早在公元前几世纪就建立了几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奴隶制发展的比较早;半岛西北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之一,在这条道路上的麦加城,受益于过境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商业城.整个半岛出现了错综复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个创作繁荣、作家辈出的时期,大小作家数以百计。乔治·罗伯特·吉辛(George Robert Gissing,1857—1903)是其中最后一位卓越的重要小说家。他享年46岁,活得比十九世纪任何一位主要小说家(除奥斯汀和勃朗蒂姐妹外)都短暂,但他却是一位多产作家,在二十三年文学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一百十一部短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以及为数不少的散文。从数量上看,他的作品比除司各特和特罗洛普外任何一位十九世纪主要小说家要多。在如此众多作品中,“……列入第一流作品多至十四部: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和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一个作家能写出十四部优秀作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难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诺德·贝内特称吉辛为“十九世纪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重要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