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说过,作为一个“贤妻”除了要孝敬公婆,还必须服从丈夫,这第一条杨绛做到了,她常去婆婆家“做媳妇”,但是杨绛绝不是一个对丈夫无条件服从的妻子。他们曾为了“bon”的读音吵过一架,结果杨绛赢了,但两人心中都不爽。后来,定下条约:以后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让人觉得杨绛刚硬十足,大有“我爱我夫,但我更爱真理”的味道。但杨绛也温…  相似文献   

2.
既然我们这辈子成了上海人,那么,我们就总免不了要谈论上海的。尽管现实中的上海并不处处令人满意,但她毕竟以现代城市美的全部魅力滋润着我们,期待着我们把更多优秀的文学和电影奉献给她。可以说,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上海现实之一,便是上海的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尤其是在反映上海当代城市生活方面,更是需要我们急起直追的。当然,这决不是说上海在这方面没有好作品。事实上,象王安忆的《流逝》、程乃姗的《蓝屋》、杨延晋的《小街》、白沉的《大桥下面》,都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是,无论是从全国的创作现状来看,例如北京有  相似文献   

3.
杨绛与读书     
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今年已经103岁了。现如今人们提起杨绛,总要提起她是钱钟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钱钟书的。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名声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国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观。杨绛的生命之乐源于读书。她与钱钟书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一同埋头于图书馆。两人比赛读书的数量,至年底统计时,钱钟书读的尽是大部头。  相似文献   

4.
杨绛是我国现代少数具有高超智慧、以喜剧心态理智地领会世界的女作家,她的喜剧创作,描摹都市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优雅风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显示了中国现代世态喜剧创作的成熟,与陈白尘的讽刺喜剧并立于四十年代的中国剧坛,成为了新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异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比照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了“史诗”和“女人”的概念,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为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组建了一个界碑  相似文献   

6.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一文中说:“这个世界主要的辉煌壮举就是造就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唱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唱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在《帕特森》中,威廉斯写道:“这座城市/这个人,一种认同.”可见,爱默生笔下这个“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人”在惠特曼笔下变成了一个包含“自我”和“全体”的人,而在威廉斯笔下,这“一个人”又进一步与一座“城市”相互“认同”.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一主题,深入揭示威廉斯创作抒情史诗《帕特森》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中,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而其中尤以《压迫》一剧最是脍炙人口,被誉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洪深语)。今天,《压迫》一剧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选”课程的“精读篇月”之一;这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五四”时期话剧创作概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压迫》一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格开始萌芽并显露出来。虽然这一风格特色,还有待于莎士比亚以后的喜剧作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但是它的“面目”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明朗;甚至可以说,正是《维洛那二绅士》所体现的风格特色,照亮了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给喜剧下了一个定义,即“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从而与“把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相对。鲁迅的这种喜剧观,具体而深刻地渗透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中,因而使他的许多小说具备着引人注目的喜剧性。我们研究这种造成喜剧性的喜剧手法,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鲁迅、学习鲁迅,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 喜剧存在的前提是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如果反映于人物的身上,往往是表与里、言与行的不一致即“名”与“实”的错舛。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的:“剧中人物只有在自己并不严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创作的小说《觉醒》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利埃的几个层面的“觉醒”,努力塑造了一位要求个人自由、敢于表达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敢于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艾德娜的这些顿悟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勇敢却痛苦的历程,远没有达到“醒”的目标。在寻求女性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许多梦想一个个地破灭,让她认识到,作为一位女性,现实中许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握的界限,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她自己,最终迫使她彻底放弃自己的所求。作为一个创作和思想观念均先于时代的“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错误地选择了《觉醒》创作主题的时机,她的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究是她同时代的人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也是她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喜剧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喜剧沿袭了中世纪重欢乐而轻讽刺的喜剧传统,其题材都以恋爱为主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的喜剧呈现了独有的美学思想与美学风格:其结构方式是“悲哀的开端,欢乐的结尾”;善于建构真正的喜剧纠纷;具有狂欢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当前都市文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式内容的多元化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都市人整体审美意识的加强从中也可见一斑.平民化、喜剧化和青春化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的三大特点,同时拒绝超越、逃避责任以及耽于自我也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繁荣背后的隐忧.  相似文献   

13.
《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喜剧作品,自清末传入中国后,多次被排练并上演。在第一届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的两出《驯悍记》中,上海人艺极具现代特色的《驯悍记》和陕西人艺对原著的忠实呈现形成鲜明对比。而就这部戏剧在中国的本土化来说,陕西人艺《驯悍记》因其内化的中国属性,演绎方式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4.
从吴祖光讽刺喜剧的代表作《捉鬼传》,兼及《牛郎织女》和《少年游》来看,他的喜剧创作明显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喜剧功能方面强调娱乐性、喜剧心态上幽默感的缺席及喜剧情节方面的荒诞、夸张与计谋的缺失。吴祖光的喜剧《捉鬼传》充分发挥了传统戏曲中谐谑娱乐的一面,注意力放在对多重戏乐和临场感的过分追求上,在结构与内涵上未尽完善。  相似文献   

15.
法国戏剧大师莫里哀终生从事戏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喜剧艺术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莫里哀将喜剧与性格相连是其获得长久喜剧笑声的基础之所在,他赋予笑声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喜剧脱离浅薄的关键。他以公开的秘密、重复中发展的结构特色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莫里哀的喜剧在欧洲艺术史上是一个高峰,它使喜剧同悲剧具有一样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西古典喜剧观的比较,认为中西古典喜剧在文化模式、历史生成以及审美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异同。在喜剧观上,明显呈现出中国人重讽谏和审美,西方人偏讽刺和视丑。指出中国的喜剧与悲剧都是一定体制范围内的喜剧与悲剧,不存在与悲剧观绝对对立的喜剧观,而西方悲喜剧则有着严格的体系界定,其悲剧表现崇高,喜剧表现卑微,从而使得西方古典喜剧观体现出强烈讽刺与视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马小朝 《东方论坛》2014,(2):100-106
中西喜剧意识因为具有不同的审美本质,所以也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西方喜剧意识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前后一贯的情景画面、社会生活中的缺陷揭示;中国喜剧意识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悲往喜的故事情节、社会生活中的美德礼赞。  相似文献   

18.
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把目光对准了都市生活,两者都有其浓厚的都市情怀,而这种都市情怀的落脚点即是上海,他们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使上海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新感觉派作家们表现出他们对都市病态人性和生活的批判与伤感,而张爱玲眼里的上海是个灰暗、阴郁的人性沦丧地。张爱玲描写上海多是写上海的街道、公馆等比较琐细的小地方,这就从新感觉派作家描写的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生活转移到每日每时发生的平凡而有质感的家庭这个都市细胞里面,是世俗人共同过着的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让上海(都市)作为一个全面复杂多层次的审美对象出现,利用他们手中的笔和他们的天赋才情将都市真实的面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19.
喜剧性促成了儿童文学的审美效应。儿童天性的艺术化构成了儿童文学的喜剧美 ,而儿童文学喜剧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且在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对儿童文学喜剧性的独特性及其表现形式作了探讨 ,并对儿童文学创作中如何把握喜剧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模因在相声和小品流行语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流行语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相声和小品中的流行语现象,相声小品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和幽默机制,将流行语嫁接到相声小品上或将模因变异使弱势模因变强,旨在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幽默指数,从而在相声和小品中发挥出特殊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触发模因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