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重点批判了黑格尔国家学说的“头足倒置”与“首尾不一”,前者指黑格尔忽视了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决定性因素而非相反;后者指黑格尔未能贯彻自己的原则,既无创见更充满妥协。实际上,“头足倒置”并非直接批判黑格尔国家学说,其主要目标是近代政治哲学,在批判近代政治哲学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共享了同一个逻辑。“首尾不一”则沿用黑格尔的逻辑框架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非批判性”之缺陷,这一批判指出了黑格尔法哲学存在的问题,但不是以往研究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于马克思的批判,我们不应简单定论,既要认识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关系,也要认识到马克思批判的错位之处,更要认识到他们各自政治哲学自身发展路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对语言分析方法的批判,使身处英美哲学圈中的他显得像是一个异类,不过波普尔赋予语言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任何语言哲学家.语言其实是波普尔哲学的一个重要论题,其文本中对语言的论述到处可见.波普尔语言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日常语言论、语言存在论、语言功能论.语言观是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一条思想脉络,能够将他的主要哲学观点串联在一起,构筑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站在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立场批评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错误”态度,指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是“完全虚构”,是变相的神学,是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既包含合理成份,也存在一些错误。这一批判推动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对卡尔·波普尔哲学的不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年十一月在北京召开的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上,对应该怎样评价卡尔·波普尔的哲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争论较多、评价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波普尔的认识论 1.波普尔是不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者? 有同志认为,波普尔在批判了休谟的归纳观点后提出科学知识的起源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假设的提出不是靠归纳,而是自由创造,强调期望、信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种期望或信念,是人的“天生反应”,这说明波普尔从批判休谟的唯心  相似文献   

5.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这种批判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在对康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崔永杰一肯定主体因素尤其是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贯穿于康德的批判哲学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之中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就这一思想的提出而言,二者都是针对经验主义认识论的。然而,仔细分析他们对经验论的批判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7.
可错论是波普尔开启的一个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并引领了科学哲学的发展。可错论不仅体现在波普尔对归纳批判基础上的证伪原则、强调科学是试错的过程,更鲜明地体现在他的社会科学理论中。通过对波普尔可错论的分析指出历史主义是波普尔基于可错论的批判,可错性是开放社会的本质特征,基于可错论的零星社会工程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颠倒黑格尔的法哲学之后,马克思对被黑格尔歪曲了的市民社会产生了直接的理论兴趣。1843年底马克思才认识到,要把隐藏在市民社会背后的因素呈示出来并对其进行批判研究,必须具有足够的经济学知识。于是,马克思将其理论研究的维度从纯哲学领域推进到经济学领域。在此过程中,被黑格尔用来论证法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给予了马克思相当多的启发。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市民社会的构图,明显地受到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研究方法转向的历史轨迹众所周知,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就读期间,由厌恶黑格尔哲学转向推崇黑格尔哲学。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受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的影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问题上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思想史的考察, 可以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和 《巴黎手稿》 中存在重要差异。 由于其批判尺度的变化, 这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肯定和改造奠定了思想地基。 以至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做了新唯物主义改造和科学应用。 由此,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存在理论上的限度, 但正是对这种限度的自觉肯认为马克思建构科学的政治经济体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近代法哲学的最高成就。黑格尔认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国家是伦理观念的现实,法则是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法哲学的本质在于高扬人的自由本性,批判封建专制,实际上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神学性质,费尔巴哈提出未来哲学应当是"人本学"。但费尔巴哈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一种心理学的、直观的方法,没有能够充分挖掘和汲取黑格尔的泛神论体系中有关人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因而他所建立的"人本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贫乏的。要从费尔巴哈所提出的这一转变中结出真正的果实,就不能将"人本学"与"泛神论"形式地对立起来,而必须吸纳后者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著作里阐述了消极政治概念和积极政治概念,消极政治显示了一种现实主义政治观,积极政治显示了一种理想主义政治观;马克思在建构意义上论述消极政治,在整合性意义上论述积极政治,这种一体两向的政治观是在对黑格尔政治观的批判中形成的,并在马克思的不同著作中得以显现。马克思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过他们,其对政治的细致论述,为人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次全面批判.尽管当时马克思的批判仅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社会历史领域,但正是在这次批判中生发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方法,使马克思在后来的研究中经过多重的辩证扬弃,最终形成了从社会历史的深层视域出发的、真正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确立了自己哲学的开放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虽然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自然法思想,但自然权利思想则是现代的事情。它是以主体性的凸现为前提的,具有个体性、还原论、计算理性、功利主义等特征。霍布斯、洛克等哲学家用它来对抗神权和王权。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原理》的“抽象权利”这一部分就重构了这一思想,将之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通过指出抽象权利、自然权利的不充分性,黑格尔的法哲学也过渡到了“道德”。  相似文献   

16.
对波普尔哲学的后现代性挖掘,是在后现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以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后现代的转向为着眼点,运用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整体把握他的理论体系,以检视出与后现代具有的"家族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波普尔的哲学体系中能够得到体现,只是体现程度有所不同,更确切地说体现为秉承真理客观性并追求真理,以及对形而上学提出限定性反驳的一种调和的反对本质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1950年代,李泽厚将黑格尔的“理念”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进行了成功的嫁接,实现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化。1980年代他把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加以唯物化,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这就是李泽厚的“移花接木”法。李泽厚哲学是工具论哲学,它是起点,也是贯穿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线索。中期李泽厚提出建立主体性哲学,后期又提出“情本体”。进一步强调了感性、偶然性和情欲论,但是,“情本体”和“工具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张力结构。因此,工具论在学理上桎梏了他学术发展的潜力,使之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为了突破这种理论上的尴尬局面,李泽厚把马克思主义与康德三大批判相互参照,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历史观来改造康德的先验主体性。李泽厚试图将“先验”变成“历史”,这历史不是黑格尔所言的“总体历史”,而是具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他同时要推翻两个哲学家,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导致李泽厚的“主体性”变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概念。概念语义之间经常产生矛盾,相互抵触,貌似严密,实际上逻辑欠缜密。虽然他自己生造的词语很多,但还是掩饰不住内部体系的紊乱。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一直存在不同看法,通观黑格尔的早期神学到后期思辨哲学体系,现代自由精神都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其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对现代自由精神的论证。黑格尔的哲学的起源和秘密应该是现代自由精神。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的问题,而且还是我们理解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当代历史文化问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现代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9.
《法哲学》的“秘传文本”隐藏着黑格尔的激进本色,黑格尔对理性与现实、君主权力等问题的关注,不是其政治保守立场的反映,而是其革命情绪的表达。马克思在接触了政治经济学后,悄然淡化了对黑格尔保守倾向的不成熟的批判,却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下将哲学研究的关注点转向了经济领域。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革命的赞扬以及在法哲学中对生命权优异性的肯定,潜存着通过革命实现历史进步、穷人为保存生命而必然造反的观点,这成为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提前预演。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有关革命与财产权的观点,并最终将其发展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争取生存权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