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朱悦怡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4-7
本文通过对苏东剧变的探析 ,指出任何一个政党 ,无论它曾经多么强大 ,如果不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不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是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不重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最后都将难逃垮台的结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正是对苏东剧变教训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2.
刘常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41-43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在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方向,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态度等方面,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韩振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1):91-95
文章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客观地分析了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历史原因、基础性原因、直接原因、决定性原因,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对外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捍卫社会主义政权和国家独立主权;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开展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古巴目前已经基本走出困境,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呈稳步发展势头。古巴的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付正芸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5-17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变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刻历史教训表明,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冉清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只是暂时改变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社会主义火种还存在,它必然会带来烧毁整个旧世界的熊熊烈火.社会主义已深深扎根于社会之中、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向往.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只能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它锻炼了人民,纯洁了党的队伍,社会主义高潮定将到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戴平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5(1):60-64
苏东剧变后,古巴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古巴共产党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誓死捍卫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执政战略和策略,及时调整内外政策,加速进行改革和对外开放。使古巴的社会主义事业终于经受住了考验,走出了困境,并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孝山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4
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等方面,重新审视苏东剧变的教训及其对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影响,其中的消极影响是表面的和暂时的,而积极影响是间接、深层和长远的。它表明党的执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苏联、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引发人们对马克思提出的跨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产生怀疑。本文认为 ,苏联、东欧“回归欧洲”,“跨跃”失败 ,是“跨跃”途径和方法上的失败。要实现复正的“跨跃”,就必须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从东欧剧变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 :制定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快速发展生产力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占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 ,是实现真正“跨跃”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0.
陈毓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3-4,10
苏东剧变为我们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警示,其中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路线的前提;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战胜各种困难与风险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陈力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135-140
列宁关于党报的论述是为人熟悉的 ,但是他的党报思想得以提出的环境背景、思想来源、个性特征等等 ,尚缺少研究。作者认为 ,列宁思想的成熟期是在西方国家度过的 ,西方国家的政治自由与俄国的极端专制 ,不同的环境参照系对他的思想有较大影响。列宁长期主持具体的党内事务和主编一系列的党报报刊 ,没有在面向社会的一般报刊工作过 ,因而他的新闻和宣传思想主要表现为党报思想。列宁是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闻名世界的 ,他不像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世时便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概括。因而 ,研究列宁的党报思想 ,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 ,着重从他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特征来理解他的党报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苏东剧变十年来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炎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本世纪 80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是一次根本性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由共产党一党执政转向了多党议会制 ,由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向了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由意识形态一元化转向了多元化。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原因是苏东各国没有一个自觉的工人阶级。也就是说 ,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还不成熟 ,对本阶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理性的自觉 ,没有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 ,使他们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历史主体。对苏东剧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 ,但是 ,从“阶级问题”入手分析 ,是理解苏东这个“历史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祖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1):121-124
十月革命前的列宁市场思想是列宁一生市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这一时期的市场认识思想经过了从一般商品生产与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到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的不同认识变化,并结合对俄国社会现实的具体研究,确认了十月革命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和渐进式的经济变革预程. 相似文献
14.
殷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3):114-12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苏东国家相继发生政治剧变,随后开始了民主化和市场化的制度转型。由于面临的初始条件及约束条件不同,同是民主化先行的原苏东国家呈现出"同途殊归"的转型结果,建立了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显示出不同的转型绩效——民主化和市场化水平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通过对原苏东国家转型进程的总结和反思,试图说明,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通向民主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应是多样性的,民主化先行式转型未必占优。 相似文献
15.
方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7-30
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邓小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主张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并善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从而抵御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和西方对华制裁,同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周柔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在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列宁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观点,包括对党员、干部进行“社会公仆”意识教育,加强权力监督制衡的体制、机制建设,严惩贪污腐败分子.这些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也对我国现阶段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对邓小平和列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列宁初步建构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系;邓小平在继承列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教育目标、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宋素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文章首先考察了列宁关于新生苏维埃政权内部官僚腐败实情的认识和批判,认定这是他产生形成社会主义监督机制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进而,从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是搞好监督检查工作的前提、有效的党内监督是搞好苏堆埃政权监督的基础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列宁有关社会主义时期监督机制的思想主张。文章认为,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开展的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鱼水工程”仍有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岑燕坤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5-8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民老师的地位,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主要任务是农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家机关和共产党员的文化建设,是解决苏维埃俄国全部经济任务的关键。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耕耘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77-82
腐败自私有制出现以来有之,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时期就开始探索遏制的方法,在实践中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治理的主体,提出了治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内涵丰富,既治标又治本,形成了苏联治理腐败的体系化。深入学习和研究列宁的有关论述,设计出一个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政策框架,对于建立廉洁政治制度,科学整治和预防腐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