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努尔哈赤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恩威并用、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和伐木理论三部分组成。努尔哈赤的民族关系思想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其民族关系思想既受传统汉文化、前代政治家和李成梁的影响,又与个人对民族关系的深切体验有关。努尔哈赤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思想对后世子孙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兼制夷狄"、德力观、恩抚蕃部和与"夷狄较,须操纵广大"四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兼制夷狄"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德力观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北宋激烈的民族矛盾有关.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世为唐臣"思想虽是吐迷度与铁勒诸部首领的共同思想,但吐迷度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世为唐臣"思想虽有一个演变过程,但其主线十分清晰.在吐迷度等人的意识中,"世为唐臣"思想具有接受唐朝官爵、成为唐朝臣民、加强与唐朝联系以及得到唐朝的庇护等比较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已经渗入到吐迷度及其之后许多回纥首领的脑海之中,成为回纥首领处理与唐朝关系的主流思想.顿莫贺可汗提出了"以血洗血"和"以水洗血"的概念,"以血洗血"相当于以暴易暴,"以水洗血"相当于以德报怨."以水洗血"思想的形成,既与顿莫贺可汗个人的智慧有关,也与回纥当时的政治局势、各种利害关系以及复杂的外交环境有关.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以水洗血"的思想处理各种矛盾,民族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社会秩序就会更加稳定,世界就会更加和平.  相似文献   

4.
宋文帝在位的三十年,与多个少数民族互动频繁,总结其民族关系思想,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划河而治"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处理汉族刘宋与鲜卑北魏关系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文帝与北魏发生数次战争,宋多战败,影响深远;2."以夷制夷"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夷制夷"思想的指导下,浪费掉了很多北伐机会,反而使北魏坐大;3.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思想,目的是想拉拢处于中间势力的少数民族的首领以抗衡北魏,但收效比较小,因为随着北魏实力的膨胀,这些少数民族逐渐依附于北魏.纵观这三十年,北强南弱的局势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5.
苻坚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在结合儒家思想、本民族传统习俗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以恩德处理民族关系、以提高各民族文化水平来促进思想的融合以及分散削弱降服民族等理论观点.其思想对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融合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忽略实际、怀柔过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统一中外、因俗而治、怀柔以德及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统一中外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因俗而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基本方针,怀柔以德与剿抚兼施,以抚为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及羁縻之道的影响,又受其祖父、父亲的熏陶,还有他本人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7.
始终怀有反清复明抱负的王夫之,通过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研究、反思和评论,系统阐述了“不以信义结夷狄”“夷狄相攻,中国之害”“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及“和亲无耻”等思想观点。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有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也有个人对民族关系的体验,还有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影响。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经验理性和托古论今是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特征。王夫之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认识局限以及狭隘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于谦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力排众议、保卫北京”,“积极防御、相机战守”,“可抚则抚,可剿则剿”三大部分构成。对于谦的民族关系思想应该给予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思路,对稳定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作用明显一些,但对处理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作用似乎不大。  相似文献   

9.
胡寅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胡寅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探求国家发展之路。正值北方陆沉,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锐之际,其民族关系思想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天命所钟”论华夷、反对“华夷之交”、“德能配位”为正统、力主北伐、号召复仇以及“内治民安,边圉得人”五个方面。胡寅的民族关系思想既反映了时代的特性,又具有强烈的“义理化”倾向,对南宋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和后世处理民族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契丹最强大的迭剌部耶律家族,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以及杰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在中原王朝衰落,草原霸权分裂的历史机遇面前,他顺应契丹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和实践了广土众民之志、化家为国、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等民族关系思想,缔造辽王朝,基本统一中国北方,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和进步。阿保机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2 0 - 3 0年代 ,中共、孙中山、汪精卫扩大会议派、蒋介石分别阐释了国民会议思想。中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政治问题。孙中山就召开国民会议的意义、议题阐述了其思想 ,认为召开国民会议是为了解决国事。汪精卫扩大会议派召开国民会议的设想 ,仅仅停留在理论设计上 ,目的是控制国家大权。蒋介石召开国会会议制定约法是为了使其统治法律化。蒋汪主张的国民会议都排斥中共。倡议的主题不同 ,思想内容、性质既有所区别 ,也有共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的民族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经济思想,他赋予“民族经济”以新的内涵,扩大了其外延,认为“三资企业”也是民族经济;以“着眼于把民族地区发展起来”作为民族政策的目标和判断民族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改革开放,民族才能发展进步;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沿海要帮助内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认为其民族主义从提出"反满"到"反清"再到"反帝",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而且每一次飞跃都是革命的需要和时代的反映;同时还对孙中山的新旧民族主义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是一个建立在少数民族世居地的城市,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汉族移民的到来,逐渐改变了这里的居民民族成份,形成了汉族人口比少数民族人口多、苗族和布依族人口比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多的分布特点,从而使这里的民族关系呈现复杂性和隐含性,形成了文化不适、弹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民族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使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的民族思想由金即宗国的家国观、仁民爱物的民族相处观、中州一体的中国观组成。元好问民族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和当时的历史现实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元好问的个人因素有关。元好问的民族思想对金末元初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席泽宗先生<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一文中的部分结论和论证,诸如立论前提、康熙学习科学的目的和动机、用人和培养人才及<律历渊源>的编撰等问题值得商榷.导致康熙科技政策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不能让康熙对近代中国科学落伍承担过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民族利益与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利益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转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新的民族利益要求凸显,民族利益矛盾增加,少数民族利益意识增强。妥善处理民族利益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建构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协调民族利益冲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发展是满足民族利益需求,化解民族利益矛盾的基础;加强法治建设是协调民族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利益观,是解决民族利益问题的重要保障;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利益矛盾的破坏活动,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前期主张改良建国,"宪政秩序内的言论自由观""权力监督的媒介功能观""查事之精的新闻真实观"和"启蒙民众的传者受众观"构成其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李大钊主张革命建国,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成为未来国家形态的根本特征。李大钊"学"随"术"变,"阶级专政的新闻自由""主义宣传的传媒功能观""解喻现象的新闻真实观"和"崇拜民众的新闻受众观"构成了其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这种思想的跳跃,呈现出极致性、功利性和急躁性等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我国建立了团结、平等、互助的民族关系,但因一些历史原因,也存在个别影响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问题。其中有由于经济发展落差出现的问题;有各民族问文化交流不畅出现的问题;有复杂的国际因素导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的关键是要不断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和打击国内外分裂势力。  相似文献   

20.
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而且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观点,使清朝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满族与汉、蒙、藏、回等民族的关系并制定出合乎清朝发展实际的民族政策。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并具有二元性特点:早在清太祖统治时期就出现了二元性倾向,至清太宗统治时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清朝民族关系思想的二元性特点既与满族形成初期满族文化的二元特质有关,又与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