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上自劳军”一句,出自义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中及书下注释标志:“劳”军之“上”是汉文帝(刘恒)。而正在热播的历史大片《汉武大帝》第三集中。却是汉景帝(刘启)由他的“智囊”老师晁错陪同去检阅周亚夫的细柳军(剧情细节与文中描写无异)。归来后信心十足地实施了“削藩”政策.并由此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怀着对教材与电视剧内容相异的疑问,笔者粗略地翻阅了《史记》,肯定地说:“劳军之‘上’”。文帝也。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154年,因汉景帝实行削藩,导致七国反叛。梁作为藩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乃汉之东部屏障。加之梁孝王刘武忠于中央政府,足智多谋,广济贤才能将,力抵叛军,终使吴楚叛军不能越梁而西进,保证了汉军在战略全局上的主动,从而最终赢得七国之乱的平定。  相似文献   

3.
忽必烈惩李璮之乱,于中统四年削夺河朔山东大藩的兵权,保留其管民总管一职,同时擢升大藩属下的千户为万户以统领其军队.对大藩来说,削夺其兵权与“兵民分治”其实是同一项措施.忽必烈罢世侯世守、行迁转法开始于至元元年八月,分两步进行:至元元年迁转河朔山东大藩,至元二年闰五月开始全面迁转路府州县中小世侯.次年完成对世侯的迁转.忽必烈暂时将大藩兵权转移至其属将之手,并由大到小、分步骤迁转世侯,都是他潜销大藩专横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战国后期及汉初,鲁地时局变动频繁,楚灭鲁,秦灭楚,鲁为项梁、楚怀王、项羽驻地;汉六年封功臣奚涓为鲁侯国,奚涓死事,无子,母刘疵代侯,惠帝七年改母侯刘疵封地为重平,高后元年四月置外孙张偃鲁王国,文帝元年废为南宫侯。张偃鲁王国至少有三地:鲁母侯刘疵的侯邑、鲁元公主琅邪食邑和城阳郡汤沐邑。鲁地风俗好学、重礼、谨慎小心,也存在识时务、与时俱进的传统,之所以如此,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也有鲁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更有战国后期及汉初鲁地时局屡变而无改于劳民使民之道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秦汉之际,蜀郡严道铜山是全国闻名的铜矿采冶地。汉文帝将铸币权放归民间,而后赐其宠臣邓通以严道铜山铸钱,使得邓通铸钱与吴王刘濞铸钱一样流布全国。这个看似任性的帝王行为,实际上是文帝与吴王刘濞斗争的重要棋子。在政治上,它缩小了吴汉矛盾被挑拨的空间,降低了吴王的反叛势力聚集力度;在经济上,它为汉廷中央赢得了与刘濞至少同等的战争物资汲取力,同时为未来的武力削藩积累下巨额财富。其手法巧妙含蓄、迂回曲折,符合文帝的削藩风格,是文帝巧妙削藩的又一力证,从中也可一窥当时西南铜矿资源对帝国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一般都认为,在西汉削藩三部曲中,众建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方案,推恩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案,而直接削诸侯之地激化了中央与地方固有的矛盾,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导火线,最为下策。本文认为,众建并未普遍实施,削藩效果非常有限;而推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武帝时的诸侯国与文、景时期的诸侯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汉削藩三部曲中,直接削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刘邦称帝建汉以后,深感异姓诸王的威胁,便处心积虑予以翦除,随之“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把广建同姓诸侯王国作为巩固西汉统治的政治支柱。结果同姓王并不完全同心同德,“世为汉藩辅”,反而对中央集权产生一定程度的离心力,不时发生一些危害专制皇权的谋反事件。这种离心力的产生一般认为在于同姓王拥有很大的封地和权力,具备闹独立性的经济和政治条件。这样看固然有些道理,但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有的同姓王谋反时封地并不大,也未多年苦心经营,  相似文献   

8.
西汉的削藩是汉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行削藩前,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郡国并行制,其时诸侯王踌躇满志,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实行削藩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仅在名义上是郡国并行制,而在实际上却是郡县单行制,其时诸侯王一蹶不振,终成外无强藩之局,今仅就以下两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尚祈贤者正之。一、如何看待王国的尾大不掉和削藩原因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出于战胜项羽的策略考虑而分封异姓王,这对于最后打败项羽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楚汉战争结束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因此,刘邦又出于消除异姓王威胁的策略考虑,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分封同姓王,结果,终高帝、惠帝和吕后三朝,未见诸侯王反叛之举,史称“海内晏  相似文献   

9.
古希伯来王国的灭亡是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主观因素是王国的统治政策造成了百姓的不满、宗教信仰的混乱和南北矛盾的加剧.其客观因素是统一王国时期犹太古代民族形态还不完备,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这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使得传统的氏族部落制度和部落势力不断挑战中央王权;自然地理因素导致王国内部思想文化联系薄弱,引起了周围强敌的觊觎、渗透和干涉.  相似文献   

10.
西汉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王国分封制并存,郡县直属西汉王朝,王国则为封王管辖的地区。王国建有一套独立的职官体系,其中相是最主要的职官之一。王国相的设置、地位变迁、职权、任命以及与诸侯王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中央集权的强化。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