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展先进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同属于社会意识 ,民族精神更接近社会心理 ,而先进文化更接近于社会意识形式 ,她们虽然各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领域 ,但也有相互交融的公共空间 ,这一空间既是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沟通的桥梁 ,也是民族精神向先进文化跃进的平台。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 ,民族精神可以为文化灌注原生的活力 ,文化又可以不断的蓄积民族精神的生命力 ,培育民族精神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 ,而发展先进文化为培育民族精神开辟广阔的沃土  相似文献   

2.
迩冬  弘华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4,7(4):F002-F003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建设先进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这种先进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积淀。深入研究民族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而且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之相适应。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提出先进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虽然先进文化的实质就是民族精神,但发展先进文化并不是对民族精神的简单继承与发展,更要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体现;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熏陶、实践、整合规范等功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前,要通过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并与公民道德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下简称《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报告》还强调:“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说明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的振兴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发展教育事业,又同文化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都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是阶级的和时代的烙印;另一个是民族的精神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的烙印。这里面既有先进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还有另一面,即由历史长期积聚、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优秀民族特质——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亚洲东方延续几千年的精神支柱。所以,在今天研究、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时,不能不注重研究、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就强调过“民族的精神发展”。譬如德国人曾经强调过“日尔曼精  相似文献   

7.
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又对政治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先迸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文化建设中 ,关键是建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凝聚民族团结和民族力量之所在。坚持发展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十六大精神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主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华文化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绚丽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战略的强大历史背景,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其发展目标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中国梦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理解中国梦战略的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中国梦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反对复古主义与虚无主义,科学地对待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 ,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发展主题中的凸显、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涌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现实境遇 ,昭示着当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依藉的科学方法论原则的确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当前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承继传统 ,广泛吸收 ,植根实践 ,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学意象的创造不是孤立的,它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太阳”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学意象的蕴涵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在创新过程中的转变,并从接受美学角度指出,读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文学意象理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纯文学的品牌效应逐渐成为纯文学与大众连通的重要通道。当前纯文学的品牌建构主要从地域界定、名刊丛书打造、文学活动宣传等方面展开,而对新生作家公众形象的展示较为欠缺。同时,本应成为文学品牌建构主要助推力量的文学批评仍然以学院式的“职业的批评”为主,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公众文化空间,故“以人为本”的纯文学品牌的建构需要更多新鲜生动的“新闻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它对当代文学创作、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一、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焕发主体灵性,张扬生命自由;二、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求新求变,加强艺术表现力;三、启示正确看待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审美为文学的价值之所在;四、启示倡导文学审美的多样化,反对单一的文学批评取向;五、启示反对庸俗的文学之趣,追求健康的文学趣味;六、启示文学批评要亲近文学现象,抛却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6.
现当代欧洲华文文学传承着20世纪初留欧学人精英文化的传统,作者普遍文化素质高,起点高,属学者型"文化精英".但人数少,也很分散,在欧洲本土强势文化壁垒下,只能处于边缘状态.不过这并不妨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华文作家和不少华文经典作品.值得关注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来自中国内地的一批新移民作家群的出现,他们视野更开阔,题材更丰富,创作基调积极乐观,叙述方式更多种多样,是欧洲华文文学的新高点,显示欧洲华文文学在"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正在艰难地突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战略;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能够推动这两大战略的实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为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可持续发展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内容,也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当前形势下,要确立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总体价值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传统可持续发展文化思想,教育和普及可持续发展知识,倡导生态消费,建立绿色决策体系,发展绿色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从而推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刺史多由科举考试出身的文士担任,文人出刺州郡,不仅是朝野迁转的政治活动,也是文学传播的空间流动行为。因此,有着“文人”和“官员”的双重身份的刺史,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刺史在任上的创作,以及刺史对地方文学生态的建构两个方面考察。在刺史的选拔过程中,文学才能是朝廷考虑的要素之一,中央郎官与州郡刺史的交换任职也是唐代官员迁转的重要准则。刺史对地方文学生态的建构作用巨大,首先,刺史在行政过程中,具体地执行国家的文教政策,对地方士子的求学、仕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直接的决定权。其次,有的刺史本身是成就斐然的文学家,当他们参与到州郡的文学活动时,吸引并凝聚了大批的文士,丰富了地方文坛。第三,作为最高长官的刺史,以诗文吟咏地方州郡的景观风物,宣传了州郡的名声,地域景观藉此完成了经典化、文学化的提升。在塑造地方文学生态的同时,刺史也成就了自身的政绩与文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不仅在建国以后长期被腐俗化、简单化了,而且在强调文学自律性、自主性的新时期几乎也被忽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此重新加以探讨,可望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当下的文学与经济关系研究,不仅应当在本文之外作家的经济生活状况对文学创作的掣肘和传播方式对版本真伪及文本内容的影响等文学创作的外部维度上加以拓展,而且应当在主人公的经济生活如何成为情节转换和推进的关捩等形式层面上加以深化。同时应当注意到,经济元素对文学的渗透,既可以导致文学成为经济的奴仆,也可以给文学创作更多的自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日益走向大众化、审美日益走向功利化的今天,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是文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道德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我们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他律与自律、中国特色与世界伦理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