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性间的关系(即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虽然是人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社会人际关系,但恩格斯早就指出人类两种生产的全部过程,是在男人和女人结成的各种关系中完成的。没有人类的自身再生产,也就没有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史。 在人与人的最一般的社会关系这个大前提下,男女由于“性别”的特殊差异,使两性间又具有三种关系,即性关系、爱情关系、婚姻关系。这三种关系伴随着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脚印,直接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乡村性别关系呈现出动态的时代性变迁,表现出不同的范式,分别是传统时代的伦理范式,集体化年代的政治范式,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范式。在这三种不同的范式中,性别关系实践与性别关系规范都存在着张力关系。而在这种变迁的历程中,就乡村基层女性的实践形态而非观念形态或制度形态而言,具有性别均衡的显著特征,与长期以来女性主义者坚持认为的性别不平等及性别压迫结论并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
性别身份就是作者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社会关系特别是男女关系中设定的位置。它并不是单纯地指男性和女性两种身份,它就像一个指针一样,重点在于它偏向哪种性别。在劳伦斯的小说中,性别身份一直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所致。分析这种历史发展中的性别身份变化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对研究劳伦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权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在20世纪末最为独特和影响深远的发展。在众多的女权主义流派中,社会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及激进女权主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中汲取了营养。但这些研究就其核心来说,大多是借助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人的方法来研究女性。"性别政治"概念的出现为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权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所谓性别政治,即性别集团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结构。从这一角度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权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对男性支配和统治女性的揭示、对男性权力根源的追寻和对两性权力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的认识,欲给"生理决定论"以彻底打击,但有"矫枉过正"之嫌。法国唯物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进行了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却分散在性、家庭、阶级和再生产等领域中而未能统一。这种"多元决定"女性主义理论,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二元模式"的超越,因为二者都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  相似文献   

6.
以性别为视角,融入弱势性别群体的经验和感受,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新的探讨,开展性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推进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空间不断由平面走向多维,学术内容不断从简单走向多样,在今天已成必要.可以将作为社会心理学一个分支学科的"性别社会心理学"(gender studies in social psychology)定义为:探讨拥有某种性别身份者之思维、情感及行为如何受到社会和个人的性别建构、社会的性别结构以及其他性别身份者真实或想象的性别存在的影响并与之互动的科学研究;其核心内容有三:第一,有关性别的社会观念;第二,有关性别的社会影响和个人回应;第三,有关性别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集商品交换与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海南东乡渔港的"黄昏市场"作为真实的空间,是被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建构的,其反过来又建构了一定的社会性别关系.通过对商品市场与观光场域的重叠——"黄昏市场"中的性别分工、凝视中的社会性别关系建构——看与被看中的性别图景、照片中的人文之美——影像中的"黄昏市场"所塑造的性别形象等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黄昏市场"图景所折射出的黎族渔民的社会性别关系是在特定时空中被典型化、简约化建构的结果.但关于"黄昏市场"中的性别图景与当地真实性别关系的互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姑恶”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和小说中大量存在,“姑恶”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在性别理论观照下,“姑恶”叙事虽然有明显的性别语法,但与西方女性主义所提示的“妖魔化” 女性有所不同,“姑恶”所表征的婆媳性别关系具有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特殊性。一方面,婆媳关系是父权性别机制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代行父权的母权也是有限的。因此,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姑恶”主题表征,建构着父权机制之下的姑贤媳孝性别理想。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的两性对立本质主义观忽略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社会建构论则强调性别和性别关系在语言、社会实践和社会身份中的表现,认为性别和如阶层、种族等其他因素交集,是多层面的和变化的。在语言和性别研究中,社会建构论关注性别身份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语言建构,将语言、文本或各种形式的语言产出看作是性别建构的主要场所,并对“女性语言优势”观和黑人女性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革"宣传画可以划分为"革命斗争"、"生产建设"和"教文卫体"三种类型。这些类型都从各自的功能出发,服务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国家主义实践。"文革"宣传画最大的特征是其对样板戏艺术形式的借用,它作为一个功能主义的表意能指,服务于国家主义及其革命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文革"宣传画功能主义的性别传播具有以下三大消极特征:1.它表现的是一种革命化的性别和无性化的宣传;2.革命、生产、建设这样的实际功能遮蔽了性别生态的多元显现;3.画作中隐藏的国家女性主义本质上是以国家、阶级和单位替代以往的父权和夫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起农村纠纷个案的叙述和解析,说明了法律处于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边缘位置,非正式控制手段仍然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法治秩序在农村的实现是一个必然趋势,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要发挥非正式控制手段在调节农村社会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中的积极作用。由此阐释了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秩序及其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社会法和社会治理分剐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学界新的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少有论者通过社会治理理论价值来考量、反思社会法研究的。尽管社会治理这一词汇被提出时间不长,但是其背后的理论探讨却与西方思想体系密不可分且其本身充满着众多学派的论争。这些论争背后的理论价值取向对于研究我国社会法本身具有重要反思性启迪。  相似文献   

13.
论转型期的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快速转型期。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是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而社会失范是转型社会的必然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把握社会转型和社会控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创造发明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彼此依存 ,不可分离。中外历史上有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谐统一以创造历史辉煌的先例。当今必须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克服轻视社会科学的思想 ,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西方社会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当前的中国社会面临市场、市民社会、政府、自然多方面的风险。中国的社会风险既不能解释为国际经验,也不能归咎于改革开放。从社会风险治理主体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社会风险治理体制存在缺陷。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风险治理体制要让位于由公民和政府共同负担的复合风险治理体制。公民问责和公民担责是公民承担风险治理责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框架 ,为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及社会保障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导论》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作出的一项建构性的研究。该书特色在于系统性与拓展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7.
指出在社会分层研究中 ,有三种基本研究视角 :从决定要素解析社会分层、在结构中把握社会分层和在社会变迁中把握社会分层。要考察集权社会和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 ,需要考虑到历史因素的变化 ,即在社会变迁中把握社会分层。本文以费正清的中国研究为范例 ,描述了社会变迁视野中的社会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首先,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形势进行了高度概括;其次,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应当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通过结构视角分析得出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15年的重要论断;最后,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认为应从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社会结构调整4个方面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社会资本主要存在于入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民众参与网络、普遍信任和互惠规范等作为构成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与社会良性运行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社会良性运行,需要对当代中国社会资本进行重构,在对现有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发掘和利用传统性社会资本的积极效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利用制度创新培育和壮大现代性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0.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