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清民国女性文人的地位有所改变,大规模地结社吟咏也不会受到封建保守主义者章学诚等的抨击。同时,晚清民国女性词人结社将生活视野拓展至自然与社会,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词的题材,如秋红吟社女性词人的自然体验,南社女性词人强烈的社会意识,梅社女性词人浓厚的时代感,寿香社女性词人回归日常生活与性灵等,贴切地表现了晚清民国女性文人、妇女生活及其精神追求,也代表了晚清民国女性词风的重要节点,进而推动晚清民国女性词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与中国其它的封建朝代相比,唐代女性思想开放,行为通脱,作风潇洒。反映在传奇文本中的唐代女性寻情大胆,性爱自由,与男性人格平等。有时,现实社会生活中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意愿,她们就让其理想的化身即以非现实或超现实的意象来完成,就是为此献出生命,亦无怨无悔。唐传奇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个性的张扬,人格的觉醒、女权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从法典的角度考察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从刑事、民事和诉讼三个主要法律视角分析清法典,藉此考察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受父权制和传统礼教的影响,清法典总体上带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烙印。与男性相比,尽管总体上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但社会变迁带来妇女地位的提升在晚清法制改革产生出来的法律中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邓宏艺 《阴山学刊》2008,21(4):65-68
《路得记》以一个普通妇女为言说主体,并辅以众多女性的声音,无疑是对男性话语独白状态的大胆颠覆。它尤其通过路得勇敢面对厄运、积极追求生活幸福的描述,表现了她可贵的自我意识与主体精神。但同时,它也通过对家庭延续主题的强调和波阿斯形象的刻画反映出男权阴影的存在。因此,《路得记》仍未逃脱父权意识形态叙事文本的窠臼。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性普遍兼顾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两种性别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女性为摆脱双重角色的压力,倾向于放弃职业角色,选择“回家”。这体现了现代女性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但也有一种声音主张通过政策引导妇女“回家”,这是男性社会的一种怀旧情结。这两种性质的态度都反映出,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协调发展是女性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女性老龄人口在数量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多、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加弱势,女性老龄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尤其需要及时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的主观幸福感展开实证研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剖析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侧面反映福建省乃至全国老龄女性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批评语言学和女权运动思想体系,探讨了美国文化中的表扬语与贬低语所反映的性别倾向与社会导向。对女性的单向性表扬语掩盖了一个社会导向:对女性的不尊重。贬低语将男性的能力看得很重要,并要求女性满足男性的欲望,这些贬低语在意识形态方面从很大程度上迫使人们遵循这些性别角色。针对女性的贬低语更是说明社会导向中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或对妇女的歧视思想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雅典城邦,占女性绝大多数的非公民妇女地位极其低下;非公民妇女的存在成为男性公民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又一重要因素,非公民妇女还替代公民妇女成为男性公民社会生活的主要陪伴者;部分非公民妇女凭借自身条件影响着雅典男性公民的决策,从而对城邦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代电影的女性意识在它发展的初期,以抹杀差异性来寻求平等,“花木兰”式的女人,成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最为重要的镜象。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的复归,却未能跳出传统妇女观念的藩篱。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则成为欲望的代码。透过近60年来多姿多彩的中国镜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的生存状况,女性在社会中所遭遇的话语霸权和男权中心、以及谋求自己独立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0.
“合群”这一核心概念是立足于近代中国本土语境阐释妇女运动进路的文化向度。“合群”意识的积蓄与勃发逐渐成为推动妇女解放的重要思潮,随着“合群”对象的不断调整与充实,形成了妇女运动中独特的革命实践话语与社会动员机制。晚清时期妇女解放最初从属于男性启蒙者救亡图存的诉求,继而从“自发”走向“自觉”,创办妇女报刊、组织妇女团体,形成“群言合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引介及实践,使得妇女运动具有了明确的阶级指向。知识女性与劳动妇女的结合,“姐妹情”与“阶级情”的变奏,“妇女主义”与“阶级革命”的调适,展现了妇女地位从客体向主体身份转换的历史风貌,建构了妇女解放与民族社会革命相互交织的文化图谱。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体性,是近年来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利用近代报刊媒体来探寻女性主体性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以民国时期天津《益世报》的《妇女周刊》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史学材料分析和后现代文本解读等方法,吸收和借鉴报刊史、妇女史等研究领域中的相关理论,重点从女性社会史、社会性别等研究视角切入,对媒体与女性主体性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集中探讨。本文不仅从经验主体、思维主体、言说主体三个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性的建立,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女性如何从这三个层面确立其主体性。通过对《妇女周刊》中有关华北地区社会调查、媒体报道、口述访谈、女性书写等诸多层面的综合分析,客观揭示城市中不同阶层的女性是怎样向男权秩序抗争,在与男性的互动过程中,复杂地建立起女性主体意识的历程。而对民国时期华北社会性别史进行区域研究,一方面弥补了北方经验、立场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对社会性别史研究中南方经验的回应和比较,最终客观呈现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女性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发掘或恢复其身份认同和自觉意识,重现其主体性和自我肯定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1905年对美争约风潮中的女子演说运动,加入了建构晚清女性的性别群体新认同的进程之中:应时事而起的晚清女性演说运动,其语言学习和挪用了其时的政论修辞及概念,女性通过演说议政,建构了自我的国民身份;借抵御外侮的运动,女性以演说为结成团体的动员,以国民团体一员的身份加入新的公共社会之中。由此,晚清女性构建了其家族亲缘外的新的身份认同:议政的女国民团体之一员。追溯女性以演说形式发声的因由,可发现晚清新学中的女学堂教育提供了条件:女学以演说训练为其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设计了完整的演说课程以及提供校园作为训练空间。此时的女子演说走出闺门的限度到校园、讲堂、私宅的封闭空间内面对同性呼告为止,为五四后辈们走上街头的呼告做了准备。不过,通过文字、图像史料发现,隔绝异性的活动使男性只能臆想女子演说的情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多情善感的刻板印象,也因此加入对"新女界"面貌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在福柯看来,任何历史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起来的文本,这种建构与权利机制的运行直接相连。用福柯的模式去看待文本世界的建构,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结构中,性别的不平等形式使男性拥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强者地位,使男性理所当然地成为话语和权力的拥有者,从而整个书写史成为男性的书写史。福柯的分析模式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灵活、更具透视感的分析方式,去分析作用于特殊利益群体的妇女的权力模式,并探讨妇女抵抗这种权力的可能性出路。  相似文献   

14.
从晚明墓碑文献中挖掘出大量的女性生活史料,藉此可以考察晚明知识女性的发展生态以及性别文化在晚明的异动信息:一、晚明墓碑文显示了经由文人家庭家族而实现的女性教育及其复杂生态,知识男性因父女、夫妻甚至公媳关系而实行着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教育,由此出现的知识女性随之改变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存在意义,进而促进了性别文化在晚明的观念异动;二、晚明墓碑文规模化呈现了晚明知识女性才学识多元发展的人文景观,知识女性在才学识多个层面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三、晚明墓碑文也客观描述了女性教育的妇德旨归,即令是在男性世界崇尚博学的文化思潮中,知识女性也只是才艺易受追捧而学识不受重视,显示了男性话语的固有立场,知识女性仍无出路。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女性广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反映了我国妇女广泛地参与公共生活后的现实,但仍普遍存在着轻视妇女的发展潜力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新的品格特征的现象。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从道德层面反思女性广告中存在的男权意识现象,让女性广告真正承担起反映良好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展示中国现代女性美好品质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女性广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反映了我国妇女广泛地参与公共生活后的现实,但仍普遍存在着轻视妇女的发展潜力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新的品格特征的现象.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从道德层面反思女性广告中存在的男权意识现象,让女性广告真正承担起反映良好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展示中国现代女性美好品质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女性广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反映了我国妇女广泛地参与公共生活后的现实,但仍普遍存在着轻视妇女的发展潜力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新的品格特征的现象.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从道德层面反思女性广告中存在的男权意识现象,让女性广告真正承担起反映良好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展示中国现代女性美好品质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国湖湘女词人的创作与时代风会、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随着晚清进入民国,她们在创作上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转变:晚清湖湘女词人抒写传统的闺音闺情至民国跳出闺闱而抒爱国激情,故词风亦由幽婉而豪放。这种历史性转变反映了晚清民国女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蜕变,亦可从中窥探晚清民国女性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