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继2002年度邵生林教授的《西藏体育简史》、2003年度池万兴教授的《〈史记〉与民族精神》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之后,周德仓副教授的《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课题又获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这是我院连续第三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5月初揭晓,我院周德仓副教授主持的《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获准立项[批准号04BXW005]。周德仓自2000年开始开展西藏新闻传播史研究,多次进藏调研,已在《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该项目论文8篇,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了2008年12月成果鉴定等级公告,我院周德仓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04BXW005)获“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3.
西藏民族学院周德仓教授最近出版的《中国藏语报刊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这对于中国新闻史学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并不专注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但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却始终保持着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陈寅恪著述中有关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论述为根据,评析了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观及具体比较原则。研究表明陈寅恪的汉藏语比较研究观不因时过境迁而失去价值。相反,随着汉藏语比较研究凸显深入和发达,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历史比较研究观于现今的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而言,依旧为启迪借鉴意义的高论。  相似文献   

5.
胡坦的藏语语言学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注重继承传统的藏语文学说,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原理,创立藏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突出藏语在汉藏语系语言研究中的地位,推进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倡导并推动藏语文的应用研究,重视藏语科技术语研究以及藏语文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取得极大成就,各方面的历史空白不断被填补.本文着重分析近代报刊史研究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并认为应从重新评估近代报刊之于社会及当今学界的重要作用,注重探究在社会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却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报刊,注意归纳报刊史研究的方法理论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化报刊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任苒  陈殿林 《江淮论坛》2023,(3):115-123+193
党报党刊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记录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忠诚书写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大量涌现,其中,早期报刊的发刊词成为研究党在这一时期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文本资料。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发刊词彰显了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自觉把握历史大势、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勇于开创历史新局的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引领社会思潮、语言通俗贴近群众的基本特征。新时代,党报党刊应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把握时代脉搏,助力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6,27(5):8-14
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末世的近代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的历史过程,它的苦乐悲欢、成败得失,都通过报刊话语得到宣泄、得到表现,构成20世纪中国报刊话语“被历史言说”与“为历史言说”这样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一方面展现了20世纪中国处于空前转折与巨变时期所爆发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报刊话语袭承中国传统文本为天下言说、载道传道、忧国忧民的可贵品格,同时也体现了它与历史的一种互动互应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社报刊陆续发现少数作者存在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现象,为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倡导优良学风,努力为学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本社特发表声明如下:一、凡在本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报刊上刊发的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演进态势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的总体性意识分不开的。在实践总体意识、思想总体意识、人学总体意识以及历史总体意识的支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的历史使命在于推进整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现代化,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的整体转变,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瑶 《北方论丛》2010,(3):32-35
在电视艺术中,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内涵是人类普遍而亘久的情感诉求,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审美心理共识结构,直接决定着创作者与接受者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路径。集体无意识是在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它反映了受众普遍的心理要求。对特定接受群体、乃至整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把握,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一条契合受众心理、适应时代文艺发展要求的创作路径;其目的是既要给受众带来快感,也要带来超越感官的、在深层次产生共振的心灵美感,从而引领受众实现审美认知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20年代脂砚斋本<红楼梦>被学术界发现并刊行后,对于读者而言,小说<红楼梦>的文本阅读空间较之以前通行的百二十回本,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脂批从叙事和评点两个层面共同重塑了小说<红楼梦>的阅读空间,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近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内在焦点式的叙事效果,这是之前广泛流传的程本系列所未尝具备的,带有了一定的自叙传色彩,不过,与严格意义上的自叙传小说相比较,脂本<红楼梦>虽在某些情节的叙述处,采取了第一人称限制叙事,但这种叙事的使用,是相当有限度的;而评点在强化第一人称叙事者时,由于叙事者指称的混乱,也很难保持内焦式叙事者的一致性.更何况,文本还有大量的全知叙事与之并存,这些都影响了小说的自叙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趋势就是事物发展长时期的总的运动方向,那么,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中国民族互动、整合、融合和认同的长时期内总的运动方向。在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过从夏、商、周三代到秦,历时两千多年从多元融合到华夏一体的大趋势;从两汉到清代,又历时两千多年从民族互化到以汉化为民族融合主流的大趋势;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开始,直到当下中华民族认同已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民法是权利法,私权体系的建构是近现代民法典的主要目标。各国对于是否在民法典中对于权利的一般问题予以规定、权利内容的一般性规定是否可行,有不同的认识和立法例。我国正在进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将民事权利单独成章进行了规定,开创了民事立法的先河。但不可否认的是,草案的规定还存在若干缺陷。对此,需要予以论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5月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后,缅甸政治进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2010年大选了。围绕大选,各种势力正在展开较量。本文联系近几年缅甸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影响2010年大选的各种内外因素,认为支持和不反对大选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因此,2010年大选将按缅甸军政府的“民主路线图”既定安排举行。大选问题的焦点可能是各种势力围绕着大选是否以及如何“公正、自由、透明”地举行进行较量,而这一点也确实关系到2010年大选在国际社会所具有的公信力和较高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审计职业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职业判断检验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 ,是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优劣的关键。因此 ,应就审计职业判断及其有关影响因素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总体而系统的看法。我国的发展观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可持续、再到科学发展观、从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再到和谐社会的演变过程。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船旗国法,是指以国旗或特定标志旗作为连接点的系属公式。在船舶物权、海上侵权行为、海难救助、共同海损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方面,船旗国法原则是重要的法律适用原则。但是,船旗国法原则的适用有着严格的条件、特定的范围和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并没有把船旗国法原则作为一条普遍适用的海事冲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老"语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的语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义系统 ,该系统内部中心一般义项与中心义项之间的意义联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过度”为“老”的元语义特征 ,它将“老”的各个义项联系起来。“老”的语义系统不仅是一个层级系统 ,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仲裁案件管理上,即与国际通行实践尽量保持一致。而在仲裁员管理上,则实行具有本土特色的严格管理。该规则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仲裁界对仲裁国际化、本土化及民间化的探索,即国际化意味着采用国际仲裁界的共同规则,本土化意味着对共同规则的变通,而民间化则意味着要充分重视仲裁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