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探讨唐代古文运动中,直接承受韩愈影响的“韩门弟子”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上所作的探索和尝试,以李翱、皇甫湜为主,兼及樊宗师、孙樵。他们继承了韩愈“文以明道”的主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的传统;追求意新词工,主张怪与奇,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技巧。他们的探索时有失误,其创作成就也赶不上韩愈,但都各具特色,别具风貌。作为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值得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2.
李翱是韩愈弟子,其论文理论与韩愈相似。然而,李翱学韩是比较灵活的,他对韩愈的论文理论既有吸收又有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论文理论。关于这一点,章太炎曾经指出:“按二人(皇甫湜、李翱)虽俱学韩,李能自立,不屑屑随韩步趋。虽才力稍逊,而学识足以达之。故能神明韩法,自辟户庭。”(《皇甫持正文集书后》)而李翱的论文理论集中反映在《答朱载言书》中,本文主要依据此《书》,对李翱的论文理论的特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略论贾岛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贾岛,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尊之者,把他奉为“唐宗”;贬之者,把他斥为“虫吟”。本文从唐诗的历史发展来考察贾岛在唐诗中的地位,以期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 在唐代诗人中,真正能够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而贾岛却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过去的唐诗研究往往把贾岛附于韩愈名下,或则列在孟郊之后,实际上否定了贾岛在唐诗发展中自成一家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贾韩、贾孟的关系作一番分析。关于贾岛和韩愈的关系,历来传说很多。如著名的“推敲”故事,说他们邂逅相遇,“遂为布衣交”。又传说贾岛曾为僧,韩愈令其返俗举进士。《新唐书》明确地说贾岛是“韩门弟子”。看来,贾岛曾经投身韩门是可信的。因为贾岛进京赴举,需要依附先达;而韩愈又“颇能诱厉后进。”所以贾岛才能够得到韩愈的赏识,“由是振名”。问题在于,贾岛和韩愈在诗歌创作方面究竟有没有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情理、逻辑和事实三方面的滞碍难通使得韩愈《师说》一文有着太多的漏洞,难以自圆其说。《师说》对唐代师道问题的判断完全错误,也使"师"的概念十分混乱。以韩愈所说之师为师,则师尊难保、师道必亡。韩愈为人为文为师的诸多缺陷在当时引起的非议和多数韩门弟子的不满、抗拒乃至反叛以及韩愈"独行而无徒"、门庭冷落的尴尬状况使得韩愈写作《师说》的动机显得扑朔迷离,令人怀疑《师说》有诈世嫌疑。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是一篇颇有名的文章。据某些译释的资料来看,恐怕有些研究者并不瞭解此文的真义。兹举四个问题讨论之。一、“其他”原文:“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古文观止》注:“其他美处纯乎其为汉氏。”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曰:“大意是,他的诗超过了魏晋时代的诗,有些精妙的诗达到了上古诗歌的水平,其他的诗也接近汉诗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6.
论韩孟诗派构成的个人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韩孟诗派的研究,已有不少可喜的成果,尤其是对韩孟诗派的一些重要标志特征,如理论主张、创作倾向、审美意识及艺术风格等,都有专文论述。本文拟就韩孟诗派构成的个人因素略作论证,从而进一步确立韩孟诗派是贞元、元和时期较自觉的一个诗歌派别。 韩孟诗派,主要是指以韩愈、孟郊为首,包括张籍、卢同、李贺、贾岛及马异、刘叉等人在内的一个诗歌派别。我们知道,以韩愈为中心的文学集团(或曰“韩门弟子”),包括一个古文派和一个诗派,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不仅表现在文艺思想及创作  相似文献   

7.
李翱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哲学家,曾积极参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但学术界对李翱一生行事之研究却甚寥寥。一九四八年李恩溥著《李翱年谱》(南京(《中央日报》,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七日),虽太简略,且有疏误,然其拓荒之功不可不表。今对该年谱疏漏、失误处略加订补,分列于后,冀能有益于较完整的《李翱年谱》之编写。  相似文献   

8.
一1960年下半年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举行了几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反对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的斗争和韩愈、李翱反对佛教的斗争估价;张载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另作报道);朱熹哲学的作用和估价的一些问题。讨论会是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的。分别参加这些讨论的有修“中国哲学史”一课的一百多位同学,有教研室全体教师、进修教员和研究生。由于在讨论中认真地贯徹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倡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互相尊  相似文献   

9.
题目25:痛根据韩愈的文意发挥。韩愈《与李翱书》有云:“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痛定:痛苦结束之时;当痛:正在痛苦的时候;自处: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10.
韩愈和李翱的道统说和性情论是对唐代佛教"世系"、"传灯"思潮的一种反动,是先秦以来儒家伦理学说的恢复和传承.唐代中期佛教日盛,对中唐民众伦理思想冲击甚大.为了扭转佛教伦理思想对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和破坏,韩愈和李翱吸收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的某些思想,提出"道统"和"复性"的主张,客观上遏制了中唐佛教伦理思想的影响,为宋明新儒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叛徒卖国贼林彪曾经窜到潮州,特意到韩祠朝拜韩愈的偶像。这不是偶然的。本文不打算对韩愈作全面的分析批判,只是通过韩愈要把潮州变为“海滨邹鲁”的言行,来看林彪尊儒反法的丑恶嘴脸及其反革命路线的极右实质。列宁指出:“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唐代孔孟之道的忠实卫道士韩愈正是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愈倡导古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韩文公庙碑》),远承西魏时之苏绰、隋时之李谔及初唐时之陈子昂,近接元结、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柳冕、梁肃等古文先驱人物,下开北宋欧曾王苏诸大家,“卓然树立,成一家言”(《新唐书·韩愈传》),使“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李翱《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其“摧陷廓清之功”(李汉《唐吏部待郎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序》),发扬光大散文之勋,彪炳史册,惊耀天下,不可磨灭。然时至今日,到底韩愈所谓的“古文”的涵义是什么,尚无专文论及。一些论著虽偶尔说到,似乎并未解决问题。笔者不揣谫陋,在此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3.
裴度对李翱"文字为意"的评价,是对中唐古文运动有意追求文字的高、下、详、略创作倾向的批评。韩门子弟的古文创作,在柳宗元、裴度、刘禹锡、杜牧等人的理论纠正和补充中,在宋初散文中逐渐消歇。但"文字立意"却成为宋人以才学为诗、文字为诗的榜样,宋元的去意论,正是对"文字为意"的反拨。  相似文献   

14.
唐朝中后期,佛教和道教达到兴盛,儒学受到佛道两家的严重威胁,尤其是佛教。李翱继承韩愈的道统说,明确提出了反佛的主张。李翱对待佛教的态度是在坚守儒学的立场上,对佛教进行"辨而排之";在对佛学的心性思想和方法分析、吸收的过程中,提出了"复性说",为儒学的改造和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李翱著作年代及版本考李光富李翱是唐朝中期一位较为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文学理论主张创新,反对因袭;他的古文为宋代古文大家所宗法,掀起了新的古文运动;他的哲学开宋代理学之先河。他的《来南录》是我国最早的日记体散文之一。他和韩愈同撰《论语笔解》,从版...  相似文献   

16.
李翱创造性的继承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创作论上,他接受了韩愈的文以明道、陈言务去、不平则鸣论点,并对这些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这些理论;在风格论上,他接受了韩愈提倡的平易畅达的风格,并以自己的古文实践使这一风格进一步推广,对唐中叶至宋代的文风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代罗浮山地区是岭南的宗教中心和文化中心。禅宗南宗以及同岭南禅宗有着因缘关系的韩愈、李翱性理学说都曾有一段在此生长的历史,并由此向中原内地漫延开去。唐代罗浮山地区的道教也得到发展,并直接参与全国性的“会昌毁佛”事件。罗浮山还吸引了一批士人来此读书习业,这对宋代岭南书院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杭州大学沈善洪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凤贤研究员合著的《中国伦理学说史》(下册),最近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册从“宋元明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伦理思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旧道德的冲击”,凡三十四章,68万余字。上册是从“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到唐代“韩愈、李翱的伦理学说”,凡三十一章,55万余字,于1985年春出版。全书共123万余字,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文献为依据,探索了四千年来的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材料详实,富有创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韩愈《进学解》写作年代质疑韩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进学解》是篇名赋,历来脍炙人口,是韩文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刊录于两唐书,足见其在韩文中的重要地位。弄清其写作年代,无论对教学,科研均有裨益。大学基础课统编教材《大学语文》(徐中玉主编)选有此文,汉语系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也辑有此文。对于其写作年代,朱东润认为:“作于元和八年(813)”。而《大学语文》则写作“元和八年(813)韩愈复为国子监博士之时。”究竟《进学解》写于何年,韩愈又在何时复为国子博士,在教学中我翻阅了有关资料,对此有些不同看法,故不揣谫陋,求教子有识之士,但限于材料,难免谬误,尚乞指正。  相似文献   

20.
李翱是宋明新儒学之远源与先驱,其去情复性的“复性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前承汉儒,后启宋儒之价值”。综观李翱的思想,可以理出其完整的道德修养学说:性善情恶的人性论是其道德修养的依据;从道不从众的君子人格是其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斋戒其心”、“寂然不动”、“慎独守中”以去情复性则是其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等等。李翱的道德修养思想是在心通《中庸》并融汇佛老治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仅积极回应了唐中期佛老对儒家治国治心之道的严峻挑战,而且为宋明理学完备的内圣工夫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