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峡地区摩崖石刻以其自然、野趣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从其生态分布特点看,或在溶洞里,或在浪涛中,或在悬崖上,或在峭壁间。正是这种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生态分布,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2.
三峡石刻大体可分为墓冢石刻、宗教石刻、水文石刻、碑刻及其他等五类。这些石 刻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礼仪、生活习 俗、经济政治状况、雕刻书法艺术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素有“道南理窟”、“闽邦邹鲁”之称,是朱子学的发祥地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遍布于碧水丹山之间的哲理刻词,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朱子理学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对假座武夷山的武夷学院的校园石刻予以诠释,揭示其深刻的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伍振 《百姓生活》2014,(3):63-65
为了一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庆大足石刻,我们来到距离重庆市区160公里的郊区大足县.去观赏那独特的摩崖石刻,感受那博大精深的佛宗禅意。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最为著名,足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检索,考证了赤峰市区东北隅之红山摩崖石刻文及其作者生平,纠正了石刻文的相关谬误,还原了历史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摩崖石刻景观不仅是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武夷文化的有机组成与参照系统。应用Arcgis软件系统分析了武夷山景区内摩崖石刻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北宋至今的1054年间,景区内共统计石刻403方,水平格局上,石刻景观集中分布于九曲溪与云窝-天游峰两大热门景区;垂直格局上,平均海拔高度248 m以上的石刻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100300 m,其中位于200300 m,其中位于200300 m的石刻数量占总数一半以上。对景区内已考定占总数74%的298方石刻进行时间格局分析,其年均值为0.3824,历朝历代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石刻的热点区域随朝代变更发生空间转移,石刻分布也随时代变迁趋向高海拔。  相似文献   

7.
石刻唱和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刊行与流传,也是诗文唱和活动的凝定,它融人、事、景、情于山岩石壁,是“诗可以观”“诗可以群”的典型。石刻唱和诗文多以诗摹景、以景解诗,形成诗景互观的模式;石刻唱和诗文常借景联结唱和,以诗和群,唱和相勉;同时,将唱和刻之于石,使得“唱”与“和”相长相发,促进文学乃至文化的交流传承与生发。品评摩崖石刻中的唱和诗文,既能深刻体会诗中所咏所叹的景、人与文,也能感知文与景背后的石刻意趣与氛围。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遗产地.自然遗产的完美保护与文化遗产的精神浸润具有内在的契合.选取"逝者如斯"、"鸢飞鱼跃"和"智动仁静"这三方具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来揭示朱熹的生态思想,并认为朱熹的生态思想是一个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三者内在统一,亦即真、善、美完美结合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9.
摩崖石刻是传统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文化现象,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信息,是研究旅游的重要实证资料。武夷山明代摩崖石刻反映了当时旅游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反映了明代旅游所呈现的人本主义、旅游者对游览对象的敬畏态度、审美体验层次的多样性等特征。这一角度的研究,对今天的旅游发展和开发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摩崖石刻《瘗鹤铭》是焦山摩崖的滥觞之作,后世寻访《瘗鹤铭》的摩崖石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瘗鹤铭》,也就没有今天的焦山摩崖。《瘗鹤铭》对唐、宋、明、清相关的书法石刻源流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焦山寺僧为摩崖石刻的发展兴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三峡石刻的民族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璀璨多姿的三峡石刻主题中,民族主题特别引人注目。以抗日为内容的摩崖石刻,浓缩着凝重深沉的民族精神;以石刻为载体的抗战呐喊,昭示着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以抗侵为题材的纪念碑刻,印证着爱国奉献的民族品质;以正义为内涵的建筑符号,诠释着三峡文化升华的民族主题。  相似文献   

13.
水库存在消落区现象是自然规律下的客观存在,消落区对水库景观有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三峡工程所形成的超大型水库,其消落带长度长达600千米,平均宽度高达30米,存在的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更为致命的是其消落区刚好覆盖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区,这无疑会对其旅游景观和旅游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从表面看,消落区的存在对三峡旅游来看是一个不利因素,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其对旅游交通建设、旅游视觉景观和旅游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但它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契机。即利用消落区进行湿地公园建设、在进行消落区耐水植物培育时候进行大地景观艺术建设、利用滨江景观廊道遮挡消落区等。  相似文献   

14.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5.
对三峡库区移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民是库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移民有其历史渊源;与脱贫互为因果;因信息传递影响,先期移民的成功至关重要;从文化心理感知,群体移民比个体移民可取。  相似文献   

16.
三峡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名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在引导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且代表着茶叶生产、消费以及茶文化交流的方向。对三峡名茶源流、成因和生活文化的揭示 ,有利于丰富三峡茶文化的研究内容 ,也为名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民间茶俗表现为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茶俗现象的考察研究 ,笔者认为 :三峡民间茶俗属于区域性茶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具有地方性、传承性和可欣赏性  相似文献   

19.
三峡地区的"丧歌"近似说唱的表演形式加上锣鼓伴奏,其音乐结构和音调简单,易记易唱."丧歌"集民问文学和民间音乐为一体,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一地区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劳动情形,是一种值得发掘和研究的在特殊环境下产生而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三峡远古的盐丹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地区在"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三大盐泉及大巫山中盛产的丹砂奠定了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巫山诸巫对这两种宝藏的开发利用是远古三峡地区兴旺发达的标志.其中,巴人亦是靠为人煮盐、运盐、贩盐而成长壮大起来,成为三峡盐丹文明的重要开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