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恩格斯曾多次声称,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发现的。但是,纵观恩格斯一生的理论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不仅同马克思一起共同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而且(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后)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各个方面,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恩格斯曾多次声称,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发现的。但是,纵观恩格斯一生的理论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不仅同马克思一起共同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而且(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后)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各个方面,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工农联盟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列宁、斯大林深入研究了工农联盟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和农业合作化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阐述了农民革命动力思想、土地革命思想、农民战争思想、农业合作化思想、工农联盟思想和农民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原始社会家庭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概括了家庭的本质,建构起原始社会的家庭理论。家庭历史观彻底地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唯心主义者否认家庭历史的谬论。原始家庭本质的科学理论成果促成了原始历史观的革命,丰富和完善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不仅对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的阐述,而且,对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期到文明时代的客观过程中所表现的本质联系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整个理论体系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由于他把辩证法广泛用于历史研究中,这使他的历史观内含了许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并成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直接理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扬弃”,创立了唯物史观。这是一个吸取精华、克服缺陷的统一过程。但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在研究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历史观的关系时,往往只注重马克恩恩格斯对其中合理成分的继承,而对于黑格尔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过程注意不足。这种状况有碍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本文拟就黑格尔历史观的两个重要缺陷及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的具体克服过程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光辉的日出。虽然恩格斯谦逊地把这一伟大发现归功于马克思,但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全面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经典性的表述。这个《序言》的思想,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唯物史观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也是紧密相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在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完全有理由说,唯物史观的这些理论成果,在《反杜林论》中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反杜林论》是对唯物史观发展三十年来(1846年—1876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一个卓越的总结。正如恩格斯说的,唯物史观的“大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基础不同: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民主与法制的理论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地分析了法律现象,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人学思想并构建了其人学理论的基本雏形。当前的"中国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通过编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籍、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范例,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毛泽东的史学思想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有助干推进我国史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89年6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改革》一书,该书“编后记”说,这本书是中国恩格斯思想研究会组织一批学者集体地长期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它既包括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又涉及到现实生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各个领域;既体现了整体性的内在逻辑联系,又保持了各个专题独立成章;既力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创新,又努力使读者在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受到启迪。每个专题都运用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回答当前改革中提出的一些现实问题。读毕该书,觉得它的确是联系现实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本有价值的著作,主要有如下特点: 1.坚持和捍卫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其主要内容。以阐述恩格斯关于物质生产是决定社会制度和历史变迁的终极原因的思想为例。在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通常讲人类的生产时只讲一种生产,也只讲一种生产关系,即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在其中进行的经济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该书阐明了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关系的思想,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确立唯物史观时一开始就讲人类有两种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家庭学说详细体现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尤其以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为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与黑格尔在婚姻观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黑格尔的婚姻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婚姻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婚姻做出新的界定,超越性地阐释了婚姻的缔结基础、实现形式和属性三种婚姻要素。这种理论上的飞越,旨在消除婚姻对妇女的束缚,以此把妇女从病态的婚姻中解放出来,再一次映射出马克思毕生追求人类解放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把家庭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他们扬弃了摩尔根等人的家庭理论,深入批判唯心主义的家庭历史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家庭新历史观。其主要内容有:在古代社会中,家庭与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家庭是亲属制度的基础,家庭是生产力,家族关系支配着社会制度、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挑战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等。研究及阐发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将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家庭新历史观再现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之中,修正其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倾向;指导家庭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建设;有助于对“和谐家庭”的认知与把握,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有助于通过“全面建成小康家庭”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石羊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发展史上,列宁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阐述,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宝库,成为留给我们的一份非常珍贵的思想财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指导我们正确地制定民...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反对思想观念统治现实生活世界的神话学,乃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创立、捍卫、深化和传播方面有独特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小提琴手"。这种贡献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独立地走近唯物史观,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并与马克思共同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他在论战中捍卫、在捍卫中深化唯物史观,深入阐发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反对经济决定论和教条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误解;三是他在唯物史观方面的理论遗产深刻影响了苏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第二国际之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主体、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民生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4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取得丰盛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对指导我们今天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通过编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籍、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范例,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毛泽东的史学思想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史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自乔治·卢卡奇以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恩格斯在晚期著作中背叛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确立了一种旧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和机械论历史观,对后来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种理解是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极大歪曲和误解。恩格斯在晚期关于历史辩证法的研究中,所坚持的正是马克思主叉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思想;恩格斯所提出的关于历史辩证法精髓的思想,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观点,解决了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古老对立,为唯物史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形成与发展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关。其中,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孙中山民生主义影响较大:孙中山民生史观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民生主义的四大纲领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孙中山师马克思唯物论之意,倾及中国国情,在不少方面创造性地阐发了马克思唯物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基本理论由于社会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双重影响。列宁、毛泽东探讨研究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实行有一定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的道德建设。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