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首先选取1978~2009年的数据,采用超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了我国28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情况,其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政府1978~2009年公共投资对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投资总体上提升了TFP,其中经济性比社会性公共投资对TFP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另外,不同性质的公共投资项目对TFP的提升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超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1978-2009年间中国内地28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基于我国1978-2006年间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政府公共支出对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支出总体上提升了TFP,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政策效果.此外,不同的公共支出项目对TFP的拉动效应在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评估。结合非参数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运用2001-2010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及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10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除个别年份和行业外,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及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正,10年间平均增长了7.7%,增长的动力来自技术进步。由于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投入过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依然是外延式增长方式,提出要从加工标准化、技术改造、资源整合、集聚化等方面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内涵式增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阿布拉莫雏茨核算美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方法,对皖北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进行分析,认为皖北经济需要防止无效资本的积累,其经济增长不能只依靠资本投入的增加,需要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不应单纯依靠大机器的生产,要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各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得出2006-2015年各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固定效应等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大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推动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旅行社行业2001~2010年的省际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测算、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旅行社行业省际技术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损失严重,省际技术效率水平的区域分布呈现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特征;旅行社行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整体下滑趋势,技术退步是其主要原因,具体到各个地区,西部旅行社因为技术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东部、中部的旅行社因为技术效率提高幅度较小,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中国各区域工业发展差异中的作用为研究起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使用相关的Panel Data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78-2006年间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成因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P-马氏指数1985—2011年间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幅逐期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转型稳步推进,但不均衡。其中,东部及东北地区整体技术进步较快、效率提升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走在全国前列;西部地区基本与全国同步,效率改进显著,技术进步较缓;中部地区技术停滞、效率低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严重滞后。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转型的第一动力,纯技术效率贡献次之,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较大。所以,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投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协调区域发展,保持生产率稳定提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涵盖经济、社会、自然和科技的多维复合系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各个系统的发展度,更重要地取决于各个系统的协调度.本文构建了经济—社会—自然—科技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并建立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1995-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0年期间,经济、自然和科技系统有序度呈上升趋势,社会系统有序度呈较为平缓的趋势,四个系统的协调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并存在波动.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1997-2005年间25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分析技术,从全国和区域两个角度研究了法制建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法制建设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法律执行效率等差异,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平息,2009年欧债危机又接踵而来,世界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日益加剧,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目前的认识还很模糊,面临当前国际及国内严峻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明确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3—2008年国内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和估计了包含电信通信能力指数的两因素生产函数模型。结果显示,电信通信能力变量的产出弹性为0.053,略低于劳动产出弹性。分区域考察表明,电信通信能力的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的电信通信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鉴于此,认为东部地区应继续加大电信投资,以提高电信通信能力;中西部地区应适度进行电信投资,使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象,文章构建了一个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和运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作用。通过动态面板的GMM系统,运用中国2000-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提出制造业主要向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集聚;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也有利于制造业集聚。最后,文章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y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ver 2000-2014. Moreov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ubsamples, Yangtze River Delta,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We find that, bo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pen economic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larges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ed by the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e direct effect of trade and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an the others;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pur economic growth indirectly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onl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17.
沿用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效率进行解读。通过对政府支出效率、投入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等多维度的度量和测算,发现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的效率在逐步提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支出效率与政府支出结构相关,行政管理费的过高支出不利于政府支出效率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并没有提高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和ICOR;同样,制度和基础设施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不明显。总体而言,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效率的提升贡献要弱于市场化、金融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园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199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的互补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分布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且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正向作用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20.
GDP主义、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DP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但是仅凭GDP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建构GNH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国家的发展水平,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NH是人类财富指标体系的又一次伟大发明,它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国民幸福为中心"。GNH指标体系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致力于制度基础变革:摒弃速度型发展战略思维,确立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弱化地方过度追求GDP的制度激励;减少宏观调控的行政色彩,有效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加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积极致力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民主法治下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