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死事尤为壮烈。在他绝命诗的最后的两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般都认为“两昆仑”是指康有为与大刀王五,“去留”是指留下的和逃亡的。还有人认为“两昆仑”是指大刀王五和武师刘某;也有人认为“两昆仑”是指两仆。  相似文献   

2.
李炳海 《东岳论丛》2004,25(4):139-143
汉武帝在求仙过程中兼顾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 ,是造成二者融合的契机。由于蓬莱神话在汉代的影响超过昆仑神话 ,这就使得它在与昆仑神话融合时居于主导地位。蓬莱神话对昆仑神话的同化 ,造成昆仑神话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 :一是昆仑神境的形态变成下狭上广 ,是东海三神山的投影 ;二是昆仑神境的仙性得到强化 ,最后成为道教圣地和天地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 昆仑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境,有关它的地理位置,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就是今日的昆仑山;也有人分别断定它是巴颜喀喇山、祁连山、岷山、泰山;还有的猜测它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境内。本人在《蓬莱、昆仑神话同源于东夷考》(《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一文中,从总体上论述了昆仑神话所体现的东夷文化特征,认为它和蓬莱神话出自同一母体。至于昆仑的具体方位,却未暇考证。下面,从昆仑的地理位置上进一步证明,昆仑神话确实出自东夷,昆仑是古代东夷文化区的西限。  相似文献   

4.
黄伟 《船山学刊》2008,(3):48-51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中的“两昆仑”所指为何。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梳理前人诸说的基础上,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诗中的用典和谭嗣同轻生任侠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两昆仑”系指两个维新志士群。即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逃亡志士群和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留守志士群。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两昆仑”指意何在?历来释者歧异,未有定论。近读《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何泽翰同志《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新解》,谓“两昆仑”意指罗升、胡理臣二仆。未便苟同,故略抒浅见,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宋小克 《云梦学刊》2010,31(1):40-43
屈原有很深的昆仑情结,其神游天地多以昆仑为中心。屈原在运用原有昆仑神话的同时,也改造、构建神话:其一,增加了许多《山海经》中原本没有的地名、物象,诸如县圃、成池、春宫等,丰富昆仑神境;其二,调整神话物象的方位,重新构建昆仑格局;其三,以空间运动超越时间,赋予昆仑以新的生命内涵;其四,颠覆了昆仑的神人关系,人成为神境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正入秋后,您是否时常犯困、四肢乏力,任凭前夜睡饱8小时,第二天醒来依旧觉得疲乏无比?这可能是"秋乏"的表现。"秋乏"实则机体发出周期性修整的信号,因此我们应给予重视。那么,秋乏怎么缓解?按摩穴位解秋乏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指腹揉按该穴,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力道,慢慢放松。如此反复揉按3分钟左右,以指下产生酸胀感为佳。  相似文献   

8.
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她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昆仑神话的文化意象、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和女神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昆仑神话与青海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了昆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华民族史上的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昆仑关的地理位置和战前形势昆仑关位于南宁的东北面,是邕宾公路途中一个重要的隘口,亦是邕宁和宾阳两县的交界处。关口左右两侧,地势高峻,巍巍崇山,密林遍布,绵延不绝,深谷万丈,坡陡崖险,昆仑关则踞于西边高山之间,其地势之险要,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052年,北宋广源州(北宋广南西路的邕管羁縻州)的壮族首领侬智高,举兵反宋,北宋皇朝大为震惊,遂令狄青南下惩讨。1053年2月,狄青之部众抵达宾州后,就在昆仑关受  相似文献   

10.
昆仑神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开发以其为核心的昆仑文化品牌是未来青海旅游,甚至是西部旅游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昆仑神话及其文化的旅游开发类型,并提出了如何围绕昆仑神话进行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源信仰植根于黄河文化,与古代的水崇拜、河神信仰相关联。河源信仰是在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产生的昆仑崇拜、昆仑仙乡信仰的综合文化,是昆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分析河源信仰特征,认为"河出昆仑"之说影响深远,河源信仰与昆仑信仰密不可分;历代人们追寻河源昆仑是一次精神长旅,却也最终探明了河源之所出,显示了国人务实进取的理性精神;在河源信仰中始终体现了"国家在场"。  相似文献   

12.
"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是2010年"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将昆仑文化放到了国际学术话语的语境中,与世界创世文明、神话相作了比较,凸现了昆仑文化在世界神话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还存续着一个“中部神话群”,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折射出浓郁的人性之光与盆地意识,与昆仑、蓬莱神话又保持着某种特定的链接。发现和整合“中部神话群”,是对顾颉刚先生“两个神话系统”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海昆仑玉产业发展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选定昆仑玉作为奖牌镶玉,为青海昆仑玉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目前,该产业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在详析昆仑玉的类型、品质、分布及产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产业促进政策措施,以期推进昆仑玉产业实现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省近年来昆仑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蟠桃盛宴、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古籍如《山海经》、《庄子》、《楚辞》、《诗经》、《博物志》等,印记了昆仑神话的传颂。这些宝典与神话故事,可作为当代文创经济之根。从艺文教育的观点,可培育一群有才华的学子来传习与再创文化,藉由图文并茂的绘本和动画,结合考察研究、创艺表现与教育推广,继续生动地叙说故事,为昆仑文化的转创应用,注入一股活力经济泉源。昆仑文化博大精深,还拥有美丽丰富的自然资源加持,例如昆仑圣境之美,以及享誉盛名的昆仑玉,可结合多元文化、自然资源、人才培育与观光产业,以具有美感体验的软创新(soft innovation)来提升文创经济效益,台湾与国际文创案例,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良渚文化祭坛释义——兼释人工大土台和安溪玉璧刻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祭坛象征天地柱,即《山海经》的“昆仑”。祭坛都建在人工大土台或当地最低的小山上,这些小山和人工大土台象征天地柱的地基,即《山海经》的“昆仑虚”。余杭的几座祭坛都被墓葬打破,这是象征墓主人葬在天地柱上,便于灵魂升天。安溪玉璧的正面刻符象征“昆仑”,反正刻符象征“昆仑虚  相似文献   

18.
<正> 蓬莱神话和昆仑神话是两个并列的系统,学术界的传统看法是:昆仑神话起源于我国西部地区,是由西北古族创造的,它流传到东方以后,才在沿海地区形成蓬莱神话。前辈学者闻一多、顾颉刚先生均持这种观点,并有详尽论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蓬莱、昆仑两个神话系统的关系在看法上趋于多元,但由于缺少对二者统一的综合考察,结论仍可商榷。从两个神话系统的基本内容方面审视,它们确实渊源相同,然而,二者并不是源于西北古族,而是源于古代东夷族,是东夷文化的产物。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却都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东夷文化的突出特征,地域色彩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9.
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学术论坛是促进中国神话研究的契机,将加深世界对东方文明的认同。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母,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来源于昆仑文化。王母神话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完美的部分,与青海有着较为紧密的源缘。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昆仑公司按照现代商饮服务企业的发展要求,把"昆仑"作为企业的品牌来培育和经营,对构建企业品牌作了一些尝试,在大庆地区逐渐形成"昆仑"品牌优势,提高了公司竞争实力,促进了效益的提高.下面,结合昆仑公司几年来的实践,谈一谈我们对构建企业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