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玉珠措姆 《民族学刊》2012,3(5):18-29,91-92
历史文献中,19世纪中叶康区中部瞻对地区的一位名为工布朗吉的土司的形象经历了从一个惹人生厌的幸福与和平的破坏者到悲剧性的农奴起义领袖,再到追求私利的军阀的过程.工布朗吉形象被建构的过程说明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一个复杂和矛盾的过程,意识形态的侧重点、官方文件的倾向、当代政治的语境以及当时学术研究所关心的问题都对工布朗吉形象的建构施加了影响.历史叙述依靠当时流行的叙事方法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来塑造历史人物.而这些叙事结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学的迅速崛起对网络教师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探讨与分析网络教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较之传统教师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师形象塑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人物为主题的唐传奇中,爱情总是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于爱情的描述,使女性形象塑造变得更为鲜明.贵妇、大家闺秀、侠女等不同身份的女性都在爱情中获得了成长,克服了封建礼教,最终实现对爱情的领悟.本文选取了《莺莺传》《李娃传》和《聂隐娘》三部作品为例分析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塑造地方文化形象,是适应现代传播规律、增强地方综合竞争实力、引导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需要。地方文化形象是“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的统一,也是多种文化要素所展现的形状相貌与舆论反映的集合。青海文化形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在聚合性、整体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我们应当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文化形象品牌矩阵,建立更为有效传播机制,合理推动青海文化形象有效塑造。  相似文献   

5.
罗丹 《民族论坛》2008,(4):54-55
元散曲塑造了情真意切的俗女子形象,她们是纯真、质朴的可爱女子,是大胆、泼辣的倔强女子,是直面情欲的率性女子。元散曲女性形象塑造的这种平民化倾向与元代市井生活的繁荣、散曲娱乐交际的文学功能和散曲创作家们的世俗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下,在影视剧中植入古村镇以衬托故事情感基调的手法越来越普遍.古村镇作为一个文化场所,依赖影视剧的大规模受众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光游览.而影视剧塑造的"古村镇形象"与古村镇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对古村镇的原生形态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如何在满足"他者"的体验追求、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并传承古村镇民族传统文化,保障民族利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科幻小说以其独特的建构、批判与整合功能,成为当下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研究现状,然后以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为研究文本,从历史架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外译三个层面,对其所构建的中国形象加以分析,挖掘其作品在对外传播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光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41-144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塑造自己的非语言形象.非语言形象从三个方面塑造:行态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姿态,使其具有审美性;情态美,指教师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所显示的审美性;服饰美,指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衣着打扮来表现高雅的情趣,给学生以熏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水墨意象绘画领域中探究动画角色形象的创新规律,从而增强动画角色形象的艺术性、创新性.动画角色外在形象设计是决定其有生命力、感染力、商业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水墨意象绘画的造型方法:不被现实客观物象所束缚,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此启迪动画角色形象创新,从中国水墨意象绘画造型原理中探究动画角色形象的创新来源,探究绘画、动画艺术两者最本质的、共通的一些理念,从而推动动画角色形象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大众传媒中存在着一种成见化的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通过符号化的设定来形成一种刻板的女性印象,通过对女性的物品化的处理使女性陷入到被看的境地,女性被当成性对象而丧失自我,这些需要女性自身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来改变。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民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一直是传播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民族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核心环节。本文通过对新疆纪实纪录片和民族电影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他者塑造"和"自我建构"两个角度进行透视,以案例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努力寻找正确的新疆民族形象的影视建构方法,从而将新疆的形象更好地传播出去,能够走出新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献在对壮族的书写中大致塑造出了六种壮族形象,它们都是书写者根据汉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中描述了大量的女性故事,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在家庭题材作品中,家庭女性的描写是突出的亮点.这些女性分为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在她们身上透视出新的时代特点,体现着时代女性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导致传播媒体终端变化,通信手段和传播、受众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在创建一个新的媒体环境.而在新媒体下,如何传播国家形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欣宜 《中国民族博览》2022,(3):182-185,201
随着"大IP时代"到来,各个领域掀起一股IP浪潮,地域博物馆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对其IP形象进行设计.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现有地域博物馆IP形象,总结出国内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地域博物馆主要特征地域性出发,解构整个IP形象设计过程,将地域性与IP形象设计中的每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从符号、寓意、意蕴入手...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大桂林旅游圈桂北山区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农民礼仪形象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应该采取全民参与礼仪形象建设等多种对策,来提高农民的礼仪素质,塑造旅游品牌,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彝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具有独特性、生动性和可感性。这些女性形象,是彝族优秀伦理道德观的反映、彝族传统社会角色定位的折射、彝族传统习俗的反映、自由奔放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写照以及彝族社会女性审美追求的体现。彝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历史文化意蕴丰富而深刻,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的特有内涵,记录了彝族传统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