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兆言的历史题材小说已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其具有颠覆意义的先锋价值,对文学观念和与作形式的冲击,在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本文通过对其先锋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分析,阐述作家寻找反历史中与重建历史叙事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问世于20世纪初的“写情小说”,文本呈现出“联系古今”、“融通中外”的特点。“联系古今”表现在作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婚姻、伦理道德观念予以继承的同时,融入了作家对当下时局、政治的关照和对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婚姻问题的思考;“融通中外”则体现于小说沿用传统艺术手法的同时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的继承使才子佳人小说的余韵得以在写情作品中体现,新思考的融入和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来说,则又是一种变相的解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小说不断重复表现士子比商人更能获得女性青睐,这一题材不断地被解构,就在这破坏又建设的过程中,士子的白日梦做得越来越完美。直到最终纪昀对此题材真正地解构,以刻薄的手法把士子的白日梦唤醒。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经历了一个“去粗存精”的人为筛选过程.这种所谓的“纯文学”其实是当时作家、批评家和编辑家根据特定历史语境需要而人为建构起的“文学史共识”.先锋作家们的自我确立意识和寄生性写作姿态及其与上海“新潮批评圈子”的共谋关系,使得“先锋小说”日趋统一和规整.“先锋小说”在文学史上获取合法地位的同时也在悄然建立新的话语霸权.现在的文学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以先锋作家和批评家的文学趣味和评价标准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精神性通过鲜活的个性来书写。本文运用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详细评述《大浴女》、《外省书》、《浮华背后》等几部当代著名长篇小说的精神呈现。  相似文献   

6.
始于80年代中期的先锋小说作家群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大胆改进传统小说叙述的“掩盖虚构”和“似真性”效果追求,而变为明目张胆的“裸露技巧”、“消解故事”,将叙述作为“虚构”的摹仿。  相似文献   

7.
就文本而言,所谓懂,即理解和明白,理解作者的表达,明白作品的内容,特别是作品的思想意义。懂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实践形态则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所谓反懂,即不能理解和明白。反懂的理论基础是反理性或非理性,实践形态则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反懂写作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意写作,具有反理性或者非理性、无中心无主题、片断、残缺、拼贴等特征;其次是思想内容上的空洞,表现为叙事圈套和语言游戏等现象,语言只是表述而没有内容,故事只是形式而构不成情节,我们无法从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中、从作者的语言表达中看到作者或者作品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等,故事形式和语言形式本身成了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后期,以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并涌现了一大批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人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现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及先锋小说的对比中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先锋文学不仅是文本上带有超前性的叙事特征,更重要的是具有先锋精神.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实验探索小说被许多学者和评论家称为"先锋小说",但这种实验探索小说的形式革命超越了时精神向度的挖掘,"得言失意",它并不是真正的先锋文学,称其为"先锋小说"是对先锋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确认、厘定鲁迅小说文本的特异性与重要性无疑是必要的。鲁迅小说特有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辨色彩。在分析鲁迅和当代先锋小说作家的小说文本中,我们会发现鲁迅在他自己的时代语境乃至现今看来的伟大和不无先锋的言说。  相似文献   

11.
叶兆言的新历史小说交织着消解与构筑的双重意向,即交织着"形而下的客体真实的改写与形而上的超验世界的重构",其作品将虚构和真实融为一体,并通过故事叙述把历史事实溶解在平民化的认识和体味之中,消解了历史的神圣性;同时,以民间的视角展示历史本真面目和具体入微的社会生活存在,探究人在各种情境中的生命形态,由此勾勒出一幕幕有笑有泪的市井传奇。  相似文献   

12.
对叶圣陶小说的研究有近 80年历史。叶圣陶小说研究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时期。建国前研究的特点为 ,一、多为短而快的书 (集 )评或序 ;二、既有单篇分析 ,也有整体考察梳理 ,较全面地涉及到长、短篇作品 ;三、评论具有开创性 ;四、4 0年代开始进入冷清期。建国后研究的特点为 ,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深化 ;二、拓展了新领域。今后应采用新视角 ,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历史观",实践了一种解构的叙事策略。在他的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已非线性式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而演化了虚构故事的背景;以往所彰显出来的王者视野与庄重风格解构成了民间视角与轻佻叙事;近乎"神化"的英雄被拉下神坛,转而由流淌着自然人性的草莽、土匪等人取代。通过以上解构策略,莫言的历史小说实现了历史的祛伪目的,形成了新时期以来历史存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鸳鸯蝴蝶派”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重新评价叶圣陶文言小说提供了新的学术背景。叶圣陶发表在《礼拜六》等刊物上的小说 ,所呈现的思想艺术特色与“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的流派特征是很相似的。因此它并不是所谓鸳蝴派“逆流”的对立面 ,而是这个流派中格调较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家庭身世和生活经历,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使得叶广苓创作的家族小说,将家族秘史与个人心曲委婉交融。本文试从其与生俱来的贵族视角、文本创作中的"非贵族化"倾向及个人抒怀式的"京味"话语写作等方面,来剖析叶广苓充满悖论的审美价值心理。  相似文献   

16.
叶兆言是当代文坛的一位著名作家,其作品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历史名城。从小就生长在南京的叶兆言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品格。然而,在当代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价值取向逐渐步入困境,部分观念在现代思想的冲击下显得陈腐、落后乃至僵化,呈现出进步性与保守性并存的悖论。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叶兆言作品里故都南京传统观念的尴尬境遇和地域文化生态形象露出了它沧桑的历史容颜。由于找到了地域文化思维这样一种独特的叙述视野,从而使叶兆言小说成了传达、展示、探寻传统观念的尴尬境遇与地域文化生态形象的一簇流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叶兆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发表了《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夜泊秦淮》《艳歌》《枣树的故事》等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多部散文集,学界对叶兆言的研究一直也处于较为热门的状态。文章对近十年有关叶兆言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按照学术论文内容将众多研究成果分为关于叶兆言小说价值的研究、关于叶兆言小说本体的研究、关于叶兆言小说的比较研究三大类,以及若干小类,指出了研究的得失,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叶兆言小说的语言风格表现为冷静从容而略带幽默色彩,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叶兆言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密切相关.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叶兆言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死亡这一特殊的生命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死亡意识在先锋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形态一是通过死亡来反思、确证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草菅人命的"文革"进行否定与批判;二是将个体死亡与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死亡成为民族重获新生的一种神话;三是将死亡作为一种艺术,诗歌成为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自杀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