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求》2020,(2)
从史论结合上论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历程、经验和规律,从深层次的原因上阐释了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什么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据史立论、论从史出,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改革开放为解决当今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曲径  黄磊 《学术交流》2004,(2):81-84
网络经济的原子化单位不再是形形色色的商品,而是以陈述这个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新事物为其核心概念。网络世界中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精神主旨:中心与平面化。垄断与自由的冲突,知识与资本的竞争,经济与文化之中的交融形成的社会褶皱及以往的经典经济学的经典定律均告失败。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的生命权利而非政治权利,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型的权利模式———控制权利的诞生,这将把整个人类组织成一个具有内稳态生命的系统。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开展以来,至今已有半年多了。文化问题从书斋走向社会,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改革的认识的深入,人们看到了有许多非经济的因素在影响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文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文化传统、文化素质、文化结构类型和文化心理等等,是行为模式的基因,不解决文化这个斯芬克斯之谜,中国将无法走向现代化。在当代世界各国朝着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文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化已不再局限于抽象的概念之中,停留在具体的形式之上,而是逐渐成为寻找整个社会发展途径的宏大背景。  相似文献   

4.
所谓文化,就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发展及其成果。按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大形态的思想,商品经济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形成的一种大文化系统或文化形态。它展示了人类征服自然和自身发展的辉煌成就,也记录了人类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问题、矛盾、苦恼和磨难。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也是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商品经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  相似文献   

5.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对于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说 ,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年轻的共和国来说 ,五十年则几乎与她们的年龄相等。五十年来 ,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起伏断续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 ,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这种交流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两国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惠及亿万中国人民,还使整个世界受益。仅从它对人类社会贡献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深远影响看,此举堪称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变革!"联合国商务理事会前副主席约翰·艾伦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愿意用"所能找到的最美丽辞藻"来赞扬这场发生在中国的变革。"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艾伦说,"更令人兴奋的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新中国70年来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有效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这是最具不可替代性的贡献,其重大意义会越来越明显;二是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是中国最具主观意愿又贯穿70年始终的贡献内容;三是为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贡献大国责任,这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对世界作贡献的新亮点;四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创新道路,这一贡献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五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这一贡献既有不自觉的成分,也有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时代转换,"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反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语境.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文化交流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态的发展特点.可以预见,伴随着冲突与融合的不断扩大,法律文化全球化将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质上并非生成一种普适的法律文化,而是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趋同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20,(5)
深圳作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践行者和开拓者,40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式"奇迹,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经济、政治、城市治理和文化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令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1.
雷在福 《社科纵横》2007,22(1):117-118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而文化的影响则更加久远。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等领域,更要体现在文化的作用上,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历史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对当今世界及未来发展仍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个哲学世界观,都是过程思想。宇宙基本的二重性,也很受怀特海的青睐,恰如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概念。亚洲哲学所强调的内在超越性是一种超越经典认知方式的人类经验的内在愿景。对支撑意识的神经生物机制的研究表明,文化的差异可能在特定的大脑激活模式中找到其根源。中国古典哲学多基于直觉性解释,关注"怎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右脑半球主导的。西方哲学则主要涉及左脑半球体现关注"什么"问题的精神活动。可是,在深层意识反思方面,大脑的不平衡并不能阻止我们通过整个大脑的作用,用终极概念来给经验现实一个最终的、纯粹的解释。因而,内在超越性将不再是依赖于文化的,而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一种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13.
哲学总是面向于人的存在,<文化哲学>作为中国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论纲是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特质的反映,表达着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核心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观念,它面向人的现实性存在,以对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为关切,不是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的理论兴趣,而是源于人的现实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因而在其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既是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研究的回应,但更重要的表现着对社会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所形成的认知逻辑.实践论文化哲学的研究尽管以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目的,但不同于动物本能性活动的人类自觉实践决定了其必然包含理论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和实践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14.
危机与探寻——“中学西渐”的分期、特点及其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中学西渐”的视角来考察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文章认为,从16世纪末开始的四个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中学西渐的高潮,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与西方世界业已爆发或潜在的文化危机相联系,都给予西方文化的发展以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建设的需要,人类自我完善的需要来评价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学者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和借鉴反映了特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要求,其观念的逻辑是从属于并服务于社会进步的客观逻辑的。中学西渐的历程,既表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同时也说明从全人类共同繁荣与进步的观点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东西对峙,南北分野,逐鹿中原,决一雌雄。东方已不再是(原来的)东方,西方也不再是(原来的)西方。我们今天连婚姻都跨国跨洲跨半球了,遑论跨国公司企业文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手写宇宙文章的人比比皆是。世界的出路不在于回归到中国传统思  相似文献   

16.
唐善梅 《社科纵横》2020,35(2):21-25
本文中的新时代不是一个泛指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特指概念,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当前时代特征的概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中国由经济全球化的后来者变成领跑者,在多极化的世界政治体系中成为重要的一极,中国开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并提供中国方案。新时代宏伟目标的实现即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依托依然扎根于传统文化中。回顾历史,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割裂传统,回到当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与民族心理建立现实联系。在判断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借用习总书记提到的四条标准,即"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建立在全面理性、系统批判的实践思维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宝贵经验,建设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发挥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学校系统、杰出个人等传承主体的作用,通过文化场馆、大众传媒、开发利用、数字技术、民间活动、学校系统、师徒教授等方式将中华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伦理精神、社会制度、知识体系、民族艺术、生活方式、节日习俗等传承给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开放、推行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倡议,展示了中国模式的广泛国际吸引力,成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对接的合作平台和中国崛起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揭示中国与世界关系自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迁:从"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到"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在国际上的体现——战略自信,生动展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大合唱,应及时、有效回应西方对"一带一路"及中国模式的质疑,提升中国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应对国内外复杂情况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其有逻辑的支撑:历史逻辑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总结;文化逻辑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凝练升华;发展逻辑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实践逻辑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8,(2):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时代。文章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视角,指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新历史方位,将完成中国实现富起来的兴国目标,开启强起来的强国时代。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已经打牢强国的坚实根基,即将实现若干强国目标,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制造业强国、创新强国、人力资源与人才强国、企业强国行列。中国开启强国时代的基本战略思路是深入贯彻各领域的强国战略,补短板与强优势相结合,一步一步实现各个领域都强,成为全面现代化强国。中国强大有利于世界,中国将为世界做出多方面贡献。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强是共同的强,中国正在开辟一条"国强共赢"的新型世界强国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