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9,(5):149-157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对世界华人文学发展、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其所体现的现代跨文化意义、身份皈依感的诗性审美探索,以及基于超验性体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其成为世界华文创作的一支劲旅。但作为一种"他者"语境的流散写作,美国华人的新移民创作也存在早期作品写作主题单一"、淘金者文学"功利心态的文学表达"、非母语"写作中"中国想象"的记忆落差与本土生活的隔膜等局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新移民作家需要直面自己的创作局限,在全球化时代选择好进阶路向,迈过"两栖文化"门槛,将民族文化语境难题消弭在跨文化创作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论浩然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位置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作为两部当代文学"名著"<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作者,浩然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标本"性意义.他"文革"前开始创作,"文革"中被时代风潮挟裹到"成功"顶峰,"文革"结束后,"隐居"在京郊通县反思和写作达7年之久,1987年后迁居河北省三河市至今.他身上带有浓郁的农民精神气质,其作品也与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性格特征、道德价值观念等血肉相联.浩然一生在文坛上大起大落,颇为独特的是"来自农民,归于农民".这既造就了浩然,同时也成为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面向国民与社会的科学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他所理解的"建筑",作为表达"强国新民"的政治理想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性和民族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建筑教育,他引导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共同走上了开创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之路,赋予他们作为建筑师的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历史感的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时代"是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概念。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太平洋时代"进行了宏观描绘。马克思关于"太平洋时代"的论述,是他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循着马克思的思路,我们能勾勒出"太平洋时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太平洋时代"对于中国而言是"天时地利"。"太平洋时代"和"中国梦"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在"太平洋时代",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从童年时代起就开始通过文学作品初识中国,20世纪初曾邀请契诃夫一起来中国访问,并关心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希望了解孔子的思想,30年代曾就"左联"五作家被害一事向反动势力发出抗议;在高尔基的作品中,也出现过不少中国人的形象,这些形象既体现了高尔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面的痛切批判,又倾注了他对作为被欺凌、被损害者的"东方"和中国的真挚同情,两者都显示出作家对于中国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正傅山是兼具晚明和清初艺术风格的书法家。一方面,他是求"奇"最为激进的艺术家,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位狂草大师;另一方面,他是碑学思想最早的雄辩鼓吹者。作为终生拒绝与清王朝合作、终老林泉的隐者,他集思想家、诸子研究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和具有极高的医道医术的良医于一身,奇峰般突起于17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顒、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这一美誉并不过分,顾炎武  相似文献   

7.
正中铁设计京张高铁总体设计师王洪雨,是一位"80后"。不少业内人士说,由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高铁是中国乃至世界高铁技术发展的集大成之作。由此,中国高铁即将进入2.0时代,中国智能高铁即将进入1.0时代。  相似文献   

8.
利益关系形成与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立平 《社会》2008,28(3):7-14
一、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 早在几年前,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说法,叫做"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尽管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利益博弈"这个词,但将其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将一个时代冠之以"利益博弈的时代",是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的.我觉得这对于认识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是一个很必要的判断.现在我们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是与这个背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熟悉的艺术界朋友中,曹鸣喜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阅历深厚,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一些朋友戏称他为"双栖"画家,实不为过。今天,当我们看到曹鸣喜的工笔花鸟画,更能够充分说明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始终如一地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真谛,他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常说的"笔墨当随时代"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画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采风写生"活动中,何水法看到了作为昔日海上丝路重要停靠点的东南亚各国的"百花齐放"——有自然之"百花",也有人文之"百花"。这"百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激情,也给了他追寻属于他的中国梦的无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大哉孔子美哉《论语》--纪念孔子诞生25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本命 《唐都学刊》2001,17(1):96-101
孔子是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纪念的文化伟人.作为政治家,他主张以"礼让"治国,提倡"仁义",对为政者提出严格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思想家,他关于"仁"的学说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影响深远.作为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提出全民教育的思想,开创了民办教育的先河.在教育教学中他特别强调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的主要道德形态以"私德"概括,同时认为中国人亦有"公德"观念.他对中西的公私观念不做区分,原因在于他对"公德"的目标即"群"的关注只着眼于它的效果,而对其类型未进行明确的辨析.梁启超提倡的"公德"受效果论的影响,强调尽己责己,这与"公德"是"私德"之推的结论相关,最终使得公德、私德这一分析框架回到传统的问题结构.国家作为重要的"群",是梁启超"公德"观念的最终目标.梁漱溟以理势观作为方法论,认为公德观念产生于现代西方有边界的团体之中,他区分了中国与西方各自的公私观念及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将团体建设作为培养"公德"的入手处,并认为,以无边界的天下作为公的视野是中国思想的卓异之处.从梁启超到梁漱溟对公私之辨的回答体现了中西思想交流中方法论的渐趋成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建立在连续性与创造性基础上的中国思想史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利平 《东西南北》2014,(24):54-55
10月21日晚间,任志强的退休消息由潘石屹在微博上宣布。在前一天的深夜他本人曾微博自语“一段老路的尽头是新路的开始”,他说他不再谈房价。有网友第一时间留言反问:野心呢? 作为一名房地产企业的掌舵者,从1984到2014的30年,任志强几乎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改革开放后的整个历史变迁,关于行业他以惊悚逆耳的预言一再饱受非议,却一再被证实,而他领导下华远地产却远非中国最成功的地产公司。 作为中国社会精英群体之一,他是一位彻底的公知。博客时代,任志强写作了448篇博客,阅读量超过3400万;微博时代,他写了1661页微博,拥有逾2495万粉丝。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甚至掌控议题设置。  相似文献   

14.
鲁迅"狂人"形象原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智钢 《学术交流》2003,(8):141-143
鲁迅创造的"狂人"形象,是以章太炎作为原型的."狂人"形象作为思想家、革命家、学者的章太炎等时代精英的审美沉淀,表达了中国文化内部张扬个性,弘扬学术,用生命激情重构文化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徐帅 《青岛画报》2022,(4):40-43
提及"四方机厂",老青岛人多半会联想到老四方曾经辉煌的工业时代.在市北区杭州路、兴隆路与海岸路的合围区域,有一块600多亩的工业老厂区.中国中车,创建于1900年,是青岛最早的民族工业萌芽之一.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接连创造了新中国铁路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16.
盖志平 《社科纵横》2009,24(6):90-92,98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没落、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蹂躏中国的时代,马克思对中国的局势十分关注,在他的著作中有30多篇谈到了中国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为依据,尝试勾勒出马克思心中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17.
李恒瑞 《探求》2010,(4):80-80
<正>我们正处在开放的时代。城市在开放中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广泛的宣传、推介,形式多样的"城市名片"便应运而生,成为当代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州,最近推出了自己的"城市名片",这就是广州出版社推出的系统展  相似文献   

18.
正投资圈如此评价这位创投界"湘军":"投资人"是人中之人,而熊晓鸽是"投资人"中的投资人。他率先将西方的风险投资模式引入中国,被称为"中国VC第一人"、"中国VC拓荒者";他是马化腾、李彦宏创业时期的贵人,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投资神话。他就是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他常常以90后自称:"在你有90后心态的时候就要疯狂一把,敢想敢干。"  相似文献   

19.
张晓校 《学术交流》2013,(1):211-214
图拉真作为"五贤帝"时代"最佳元首",对内各项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外通过征伐扩大了帝国疆域,使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化,军事业绩让前人和后来者无法与之比肩。图拉真治理帝国、治理军队成效显著,是他能够顺利推进他的征服政策的基本保证。图拉真军事征伐有直接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他本人对军事胜利的追求,以及对被征服地区财富的掠夺。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学术交流》2012,(Z1):123-124
饮酒、作文历来是中国文人的雅好,蒲松龄作为清代著名的作家,虽然科场失意,长期困于场屋,但他同样好酒、嗜酒、不时沉溺醉乡。酒不仅浇平他胸中的块垒,而且在他"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聊斋诗和聊斋故事的解读,探索酒在蒲松龄的为人、作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