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国人是讲究知恩图报的,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 的“感恩”场面:公安机关全力以赴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受害者家属感激涕零,一头跪倒在公安人员脚下;乡政府牵头帮某村修了一条灌溉渠,增产增收的该村农民敲锣打鼓地将锦旗送到乡长等人手中;某医院及时挽救了一位垂危病人的生命,病人一连几天在电台点歌赞颂医生的功德无量;某人的冤假错案被平反昭雪了,他感激地给有关部门递上长达万言的感谢信;某厂家按承诺在保修期内给某用户换了一台新电器,那用户感激得直向厂方人员鞠躬…… 乍一看,人们的“感恩情结”,发自心灵深处,真挚而炽…  相似文献   

2.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0,16(4):106-109
中国现代诗坛的杰出代表闻一多,从艺术着眼,从新诗创作起步,继承传统,学习西方,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研究诸方面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3.
正俄罗斯油画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在很多中国现代写实派油画家的作品里,都能看到些许俄罗斯油画的影子。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油画艺术几乎全部继承和来自于这个邻国。上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一切都向老大哥苏联学习,其中也包括油画艺术。很多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4.
郝美娟 《唐都学刊》2011,27(1):70-73
通常意义上的"吏隐"往往饱含着世俗的人情味,也意味着隐逸文化由抗争转向顺应。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他三次贬谪外任地方官之际,流连往返于名山秀水之间,自称"吏隐"。他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使其"吏隐"具有温润平和、和谐从容的特征。其"吏隐"涵盖了向内向外两个维度的意义,向外为世人立法,履行社会责任;向内则开辟心灵的一片净土,追求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6.
野性十足,张开血盆大口就会吃人的狮子,恐怕除过专门的动物学家或训兽师,是没有多少人会对它格外垂青的。然而作为一门雕塑艺术,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渊远流长的狮雕艺术本来就因这种矛盾的状况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更费思量的是,它的命运居然随着时代的风浪大起大落,在中国文化舞台上,走出了一条颇具哲学韵味的"肯定--否定--再肯定"之路。分析透视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清晰地看到我们文化构成中某些本质的方面,及其在时代风雨冲刷下所经历的发展演变,这对激活重构民族文化人格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7.
试析影响日本对华政策的“台湾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关系自1972年实现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一直较为顺利,其间虽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但从总体上看,友好与合作一直是主旋律。随着两国政府首脑的互访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对日本的访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主旋律将会继续高奏下去。中日关系的顺...  相似文献   

8.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事实上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他的岳母和刘表的后妻是亲姐妹,都是蔡讽的女儿,蔡瑁的姐姐。这样算下来,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诸葛亮本人则是蔡家的外孙女婿。刘表是荆州长官,蔡家是襄阳望族,曹瑁是刘表亲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盛行,既有美国的影响,同时也是他者情结的真实反映。日本散播"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在于威胁中国,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然而,真正威胁日本的不是中国,恰恰是日本本身。对于中国来讲,则可以利用日本的他者情结来改善两国关系,进一步印证"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恨是朝鲜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它不仅影响了朝鲜的古典文学艺术,也对现代电影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朝鲜电影一方面继承了朝鲜民族恨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另一方面又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恨的内容,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和宣泄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三大新恨:亡国之恨、阶级之恨和分裂之恨,并将恨的情感转为对国家和领袖的认同,从而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全体民众进行心理控制和精神统御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实际出发,对近年几位有成就的青年批评家所倡导的“新状态文学”论进行了理论上的商榷与探讨,在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它的偏颇与缺陷.指出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命名的情结”,并初步分析了孕育这种“情结”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家庭成员关系中,婆媳关系属于较难处理的关系之一,现实中,不少家庭由于婆媳关系紧张导致整个家庭不得安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不难发现婆媳关系天然地存在三大矛盾。婆媳间相互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今日青年人多数都是自选对象、自由恋爱。多年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都是在避开父母和家人的情况下进行的,婆婆与未来媳妇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往往是不多的。女方进入男方大家庭后憧憬未来美好生活,包括与婆婆友好相处,她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往日自己母亲对自己关心和疼爱作为参照系来对照婆婆的言行。婆婆对进门的媳妇也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3.
姜朝晖 《社科纵横》2006,(10):99-100
一切历史研究,都具有其当代性。咏史怀古诗歌对历史题材的歌咏,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蕴。本文考察论析杜甫诗歌对诸葛亮的吟咏,探讨杜甫赞颂、吟咏诸葛亮的现实意蕴、情感向度,并进而揭示出这一特殊题材的抒写与杜甫的政治理想、生活经历和情感心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允  许志刚 《求是学刊》2014,(3):130-136
东汉官场污秽,众多守节之士向道家思想寻求人生寄托,不与当道合作,多高蹈隐逸之行。有的人志追巢父,裂冠毁冕,栖居岩穴,轻慢王公,傲视天子;有的怀道隐居民间市井,以全性遂志为人生理想,躬耕自给,泰然处之;有的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违心地屈从征辟,但他们居官不视事,身在魏阙,心驰岩穴,身与心陷于极度的矛盾中。这些岩穴之士,有的以坚定的隐逸之志和岩穴生活实践著称,有的则将隐逸之志见诸吟咏,抒发岩穴情怀。东汉士人寄情岩穴的人生实践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后的今天,反思上世纪末那场风雷激荡的变法运动,可以这么讲,它的失败命运是必然的。必然性在于:三个相互缠绕的惰性因素达到一致。它们是文化与思想—制度上的惰性,政府各级官员的惰性,广大士大夫(知识界)的惰性,正是它们封杀了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一种世纪末情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文精神问题又一次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就“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已经失落”、“人文精神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其实质”以及“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等主题作了富有意义的探讨。细究起来,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既非中国独有,也非今天才有,它始终作为一个重要主题贯穿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从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视野对当下的人文精神讨论进行一种价值分析和总结,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问题研究,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无疑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一、人文精神讨论的几个主要议题1.何谓人文精神?在对…  相似文献   

17.
晓英 《今日辽宁》2004,(2):21-23
“我经常看有关鞍钢的报道,知道鞍钢在变化,可怎么也想不出这变化竟是天翻地覆!那40里长的鞍钢哟,宛若一个大花园,到处都是春的气息,难道这就是我曾为之魂牵梦绕的鞍钢吗?“或许是在记忆的长河中认真地检索,或许是怕那往日的辛酸和今天的幸福碰撞出一些感慨的泪水,年逾七旬的杜连仁先生,说到激动的时候,总是在他那副显得有些夸张的大眼镜后面,紧  相似文献   

18.
一篇叙事性文学作品,首先要向读者提出一个话题,然后解说演化这一话题,展示出一个合理的结局。所谓作品的意蕴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作者在谋划构思作品时,其实也就是在寻找呈现话题的方式。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向人们演示的是两个青年男女从恋爱、受阻,到最终能够成婚的过程。但是作者在处理这一题材的时候,并没有把叙事焦点仅仅放在主人公身上,他还讲述了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情事故,用很大篇幅叙述了三仙姑、二诸葛、金旺等的情事;相反对小二黑、小芹自身的描写却不多。如果《小二黑结婚》能象其他小说一样。让主人公占去更多的篇幅,相信也会获得成功,但那就不是“这一个”《小二黑结婚》了。《小二黑结婚》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人民大众不断塑造,形成了与其历史形象完全不同的艺术形象,我们将其称为二重形象.诸葛亮是典型的二重形象具有者,但其两重形象的差异何在?如何从技术上实现两重形象的分离?本研究在前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表明,诸葛亮的元形象和塑成形象虽然都包含"忠义"、"智慧"、"刚毅"和"审慎"四个方面的人格特征,但是,二者是存在内涵和倚重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东方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大江健三郎获奖的启示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魏善浩在世纪之交回顾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有的人说它是“诺贝尔文学”。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能否在本世纪剩下的四年内一解、再解为快?日本作家两度获奖,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