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韩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慰安妇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被遮蔽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慰安妇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两国政府不得不正面处理和应对的棘手课题。日韩两国在处理"慰安妇问题"上龃龉不断,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朴槿惠上台执政后,通过美国的居间斡旋,两国迅速就"慰安妇问题"达成"最终且不可逆"协议。该协议充分体现了日美韩在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的不同考量,但缺乏深厚的民意基础。随着朴槿惠总统下台,协议在韩国成为众矢之的。日韩"慰安妇问题"并未因这一协议的签署而被彻底解决,今后仍可能成为影响日韩关系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都只把"慰安妇"们当作历史的一份证物,但是她们是否快乐,是否孤独,是否受到伤害,这个日本姑娘在乎。8月12日,90岁的黄有良去世了。她曾经是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幸存者。2001年7月,黄有良、陈亚扁、林亚金等8名海南"慰安妇"幸存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还她们清白,并给予相应赔偿。黄有良作为原告代表,两次赴日本出庭作证。一生坎坷,老病相催,如今她们都走到了生命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一国的兴衰与实现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二战时期,由于对"国家利益"的误判,日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家利益"一词几乎成为禁语,但随着国际环境及日本国内情势的变化,"国家利益"论再度兴起并日益突出。特别是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以强化"国家利益"为由不断加强对媒体的控制、监督,打击进步势力,为实现其政治目标扫清"障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2014年日本《朝日新闻》就错误报道慰安妇问题的道歉事件。而安倍之所以能够逆历史潮流大肆否认"慰安妇"问题,实现对《朝日新闻》的打压,主要是受国际环境变化、日本右倾化以及舆论保守化的影响。在日本政府和媒体报道日益严重的右倾化趋势下,日本若片面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必定会造成中日关系的紧张,对东亚地区安全造成影响,甚至重蹈二战的覆辙。  相似文献   

4.
胡澎 《日本学刊》2007,(5):116-127
"慰安妇"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有组织地实施了性暴力,是一种"反人类"的罪行。在研究"慰安妇"问题上,性别是继历史、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法等视角之外的一个新的也是重要的切入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的女性研究者、女性社会活动家和民间妇女团体跨越国境对"慰安妇"幸存者的调查、采访以及由女性主导的"关于妇女的国际战犯法庭"活动,使得"慰安妇"问题在性别意义上超越了国家主义的藩篱,成为一个东亚和世界的问题。本文是从性别视角对"慰安妇"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影院,连角落里的抽泣声都觉得是对她们的一种打扰。"这是一位网友看完"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后的感受。在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这天,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正式登陆国内院线,据统计,截至8月21日,《二十二》累计票房超过1.26亿元,排片率由上映当天的1.5%上升至9.8%,成为中国首部票房破亿的纪录片电影。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统计,在日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80后导演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对中国"慰安妇"的首次集体缅怀。4月29日,纪录片《二十二》因获得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纪录单元"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进行了特别展映。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的生活记录。影片从一位已故"慰安妇"的葬礼开始,没有解说,不加史料,仅是展示老人当下的生活情境。和我们之前见过描述她们的语境不同,镜头里的老人没有控诉,没有煽情。  相似文献   

7.
正这位年号平成的天皇,肯定会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他的不寻常的一页:第一位与平民女子结婚的天皇,第一位自己抚育孩子长大的天皇,第一位主张死后火葬的天皇……以及200年来第一位要在生前让位的天皇。而他的这一决定,注定搅动日本朝野。当地时间8月8日下午3时,日本明仁天皇发布视频讲话正式向日本国民表明"生前退位"意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相继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和基于"自由主义史观"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使"历史认识"问题成为日本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解读安丸良夫的《近代天皇观的形成》,从民众思想史的角度,分析近代天皇观的内涵及其伪造性,并通过阐析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所具有的象征性、权威性、统合性、禁忌性以及回避战争责任意识,揭示天皇观与日本"历史认识"误区的结构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名古屋市讲演时称,从靖国神社祭奉的"英灵来看,他们都是喊着‘万岁’为天皇陛下(而死),没有一个人喊‘总理大臣万岁’,所以,天皇陛下最应该参拜靖国神社".他还说:"如果说(天皇)为什么不能参拜,是因为所谓公职身份、私人身份的问题,如果说怎样解决,则答案会有几个."他似乎在强调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并不是天皇不能参拜的理由.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他甚至说:"靖国神社问题解决了,不等于日中间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是邻国,保持某种程度的紧张感只能如此."此论一出,共同社、时事社、读卖新闻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舆论为之哗然.  相似文献   

10.
龚娜 《社科纵横》2013,(3):116-118
在近代日本政治体制下,皇权的重要基础就是天皇可以集中垄断高度的政治、军事情报。天皇通过"内奏"与"御下问"的形式,实现天皇与内阁意志的统一;通过大本营和御前会议,实现统帅权一元化,协调陆海军,指导战争;通过发布战争诏敕、表扬有功军人,使政府和统帅部所采取的政策和行动得到天皇的承认而合法化,并带有权威性,迫使国民无条件地支持,并从精神上推进战争进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战后日本对慰安妇问题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日军普遍地设立了合法的强奸中心——慰安所,在这一制度的奴役下,40余万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妇女惨遭日军的蹂躏。其中,中国是日本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先后沦为日军的性奴隶。  但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的某些势力对慰安妇问题不仅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还百般抵赖,恶意中伤,与其他亚洲国家大唱反调。日本政府至今仍无正确的决议来真正解决慰安妇这一战争遗留问题,对此,我们不能不予以严重的关切。一、日本右…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曾一度流行的皇国史观宣称,日本自神武天皇以来,天皇治世一脉相承,即所谓"万世一系",从无间断。毋庸赘言,这种日本天皇乃"万世一系"之说缺乏根据,但若称其"千世一系"倒还基本符合史实。总体来看,尽管日本的政局经常风云变幻,政权由摄政、关白、幕府将军到藩阀官僚几经易手,但直至今天,天皇作为日本唯一合法的君主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本文对天皇在日本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得以世袭延续的原因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与韩国解决"慰安妇问题"之后,日本迅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与俄罗斯厘定和平条约交涉"新思路",并启动了谈判。从战后处理的历史过程和日俄交涉最新进展来看,双方极尽博弈的最大相互利益,将是日本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日俄间领土改变"结果"与俄罗斯承认战后美日间"冲绳返还"的"历史事实"的平衡。这意味着,日本不再纠缠"北方四岛"返还,俄罗斯确认向日本移交两岛,但目前维持现状即还要谈判移交条件甚至于美国不从冲绳撤军则俄不实际或不完全移交,而在确认战后"琉球再冲绳化"为合法的意义上强化了日本把钓鱼岛作为冲绳一部分的立场,陷中国的钓鱼岛权益于危险境地。日韩、日俄相继和解,将使中国对日外交面临更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仁天皇、德仁天皇即位时都宣誓,遵守《日本国宪法》,尽到日本国及日本国民象征的责任。从历史、制度、天皇退位这三个维度,分析日本明仁上皇和德仁天皇为何不断强调其象征性,有助于更深刻认识从平成时代到令和时代过渡期的日本政治。从日本宪政史看,明治帝国宪法下的天皇制是一种军国主义战争模式,而在二战后《日本国宪法》下的天皇制则是一种象征和平的模式。安倍晋三首相力图在任内修改日本宪法,不仅涉及宪法第九条问题,也涉及天皇制问题,其前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根据日本宪法第二条及皇室典范第四条规定,裕仁的长子明仁皇太子于同一天正式即位,成为日本历史上第125代天皇。 裕仁天皇是日本历代天皇中在世最长(87岁)、在位最久(62年)的一位天皇。裕仁天皇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及战后不同的历史阶段,日本天皇制也发生了从具有  相似文献   

16.
天下看点     
正韩国:对付"空闹"拟多用电击枪韩国大韩航空近日宣布,为了对付闹事乘客,将放宽对乘务员使用电击枪的限制。就在前不久,美国"情歌王子"理查德·马克思在网络上吐槽,这家韩国最大航空运营商不知道如何处理"空闹"。一名韩国男性乘客曾在大韩航空从越南河内飞往韩国的客机上醉酒闹事,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日本学者关于天皇论的三种观点:精神意义上的天皇、权威象征的天皇、政治权力象征的天皇。作者从中国皇帝与日本天皇制的比较入手,对日本天皇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日本天皇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像中国皇帝那样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日本历史上只是几段极为有限的时期。而天皇之所以能够一系世袭是由于天皇远离权力中心、天皇的神性权威和“君权神授”的儒家学说的影响等原因。“虚君”是天皇制的本质特征,天皇只是个权威的象征而非权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于2019年4月30日退位,平成时代即将落幕,日本国民将在暌违200多年后再次迎来天皇与上皇同时存在。日本历史上,孱弱的皇室在各种势力的干预下,天皇退位曾经是常态化的存在。近代以后,为了维护国家最高核心的皇室的稳定,通过制定《皇室典范》确定了天皇的终身制,战后新《皇室典范》继承了这一基本原则,由此构成明仁天皇退位的法律障碍。在安倍晋三主持下,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天皇退位等皇室典范特例法》,使明仁天皇退位愿望得以实现。探究日本古代诸多天皇退位的原因和近代以来否定天皇退位机制的建立,以及当今实现天皇退位的现实过程,有助于认识天皇制的历史与现状及当今日本政治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仁天皇以《日本国宪法》赋予的"日本国的象征"这一特殊地位,长期倡导和平,维护日本宪法和平主义原则,珍重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史的中日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真诚期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友好,从而在中日外交中起到了独特作用。明仁作为科学家从事鱼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树立了作为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日本国家象征的天皇形象。明仁天皇积极同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交往,显示了日本皇室作为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皇室在保持其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具备了与时俱进、追求现代科学、发挥独特"皇室外交"作用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平成时代的象征天皇制处于连接昭和时代及令和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日本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天皇"象征"作用在平成时代被赋予了全新内涵。明仁天皇既对昭和时代形成的宫中祭祀、接受"内奏"和"侍讲"以及开展"皇室外交"等一以贯之地系统继承,同时也在拓展"公务行为"边界、主动提出"生前退位"、运用大众媒体表述心迹等方面进行了有别于传统的突破创新。平成时代的象征天皇制以其富有"继承性"、"革新性"、"大众性"和"世俗性"的鲜明特征,彰显了明仁天皇及美智子皇后联袂主导形塑的"平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