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 对劳动者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企业的劳动定额、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考察,适合自身条件则干,否则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要按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天数支付工资。因此,劳动者在对用人单位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坚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以防劳动欺诈。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否不符合录用条件,不能由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理由不正当,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应注意,在签订劳动合同对,就把用人单位招聘时提出的有关录用条件的资料如招聘广告、劳动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不管是因自己的原因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还是因劳动者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都让劳动者填写所谓的《辞职申请表》。专家指出,劳动者填了这张表,在诉诸法律时,将会产生两种于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3.
问:我已经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5年了,在提前30天向单位提出辞职报告后离开公司到新的单位工作,但是原公司不予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请问我应当怎么办呢? 小李 答:在解除劳动关系问题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往往不愿意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也不给劳动者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没有人事档案既影响劳动者求职,也会造成劳动者无法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合法、完备的劳动合同关系,还影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出国政审手续、技术职称评定等,这种情况是当前劳动纠纷中的热点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履行劳  相似文献   

4.
"逆向劳务派遣"被普遍认为是无效派遣,而实际上"逆向劳务派遣"分为原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和已经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两种情形.通常所认为的"逆向劳务派遣"无效仅限于要派单位在被派遣劳动者尚未解除或终止此前的劳动关系情形下刻意使其转变身份的范畴,如果确认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已经解除,逆向劳务派遣有效.而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应为倡导性适用,而非强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5.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已经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劳动力使用与被使用关系.根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现实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不与所属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与法律不够普及、人们的守法意识不强,以及国家认可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龄劳动者是指离、退休人员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而继续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劳动者,老龄劳动者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能够成为劳动关系的适格主体,用人单位聘用老龄劳动者应视为双方缔结了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对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规章制度,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而受到处罚后易导致对举报者的打击报复。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着眼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探究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表现方式及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实证的方法,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的程序完善、赋予并有效保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异议权和明确与强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等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对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08,(12):47-47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已经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劳动力使用与被使用关系。根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现实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不与所属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与法律不够普及、人们的守法意识不强,以及国家认可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等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二是因劳动合同无效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袁纲  范围 《理论界》2011,(7):45-49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争议案件的最大诱因。《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进行了规范,使得劳动合同的解除权之间具有体系的关联性。从宏观来看,基于"实质正义"的法律价值,形成了"劳动者解除易,用人单位解除难"的基本体系架构;从微观来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的解除权之间又形成难易有别的体系层次。尽管如此,《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解除权的规定仍然存在体系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内部规章、劳动关系稳定性之规定、用人单位收取押金、劳动合同解除中的工会监督权、劳务派遣的规制、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等六个方面存在理想化规定问题,对这些问题涉及的条款应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中现实难点的实证分析 ,从传统就业体制惯性、社会保障结构失衡、隐性就业的体制诱因、利益补偿机制的缺失等制度层面 ,探寻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难以理顺的症结所在 ,提出了化解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置难点、构建新型劳动契约关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娄宇 《社会科学》2021,(6):20-29
数字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着职业伤害风险,但是他们与平台企业的关系难以被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这个群体因此也难以被纳入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建立在稳定的劳动关系基础上,该制度的无过错补偿、单位单方面缴费、预防康复与补偿相结合三项原则的法理基础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格从属性,社会化经办原则的法理基础是私权的社会化实现。以职业安全风险高的众包网约配送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个群体与平台之间不存在人格从属性,但是具备社会化的同行业风险共担因素,应当以职工基本医保制度解决医疗待遇问题,再通过社会自治机制解决其他待遇。劳动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建立在雇主指挥权的基础上,因此与职业安全保障密切相关的第三者责任也应当由平台企业负担。  相似文献   

13.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原劳动关系时,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有偿劳动。其构成要件为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劳动者事实上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且已有劳动给付行为。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以及档案(保管)挂靠等关系是有区别的。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和保护是劳动法研究领域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蕴哲  高景龙 《河北学刊》2012,32(3):243-245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法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行为,不以对方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解除不当,就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破坏合同的效力和尊严。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劳动合同的辞退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帮助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是指劳动者对由用人单位收集或存储的,能够反映劳动者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所享有的知悉、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个人信息权受到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制约,极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内容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或解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将其归属于劳动权范畴。通过劳动权救济模式比一般私权的救济模式更能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在此框架下,确立遵循利益衡量、最小损害、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劳动者个人信息权救济三原则。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主要考察侵权事实、侵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弱化对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劳资双方的地位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完善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及劳动争议等多元救济途径,从实质上保障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6.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是《破产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但农民工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游离于“职工”范畴之外。因而,《破产法》在行使保护职工权益之职时不仅忽略了对与之建立起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的保护,还忽略了对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工进行额外的经济补偿,其债权人制度的设计从根本上剥夺了农民工对其合法权益的处分权。这些都是与《破产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因此,《破产法》应对“职工”作扩大解释,从而包容与之建立起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并对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工进行额外经济补偿。同时,在债权人会议上另设农民工席位,以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7.
年斐 《兰州学刊》2009,(Z1):130-132
新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出台,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劳动合同未按时签订、试用期无法正常解除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合同到期无法终止等原因引发的用人单位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无固定期限的过早签订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面对新法,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以更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在实质上规范自己的实际操作。让新法能真正成为完善劳动力关系基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法将劳动关系用工主体规定为"用人单位"而非雇主,并规定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的首要标准是主体资格,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不同的。然而我国劳动法仅列举了6种"用人单位",并未明确"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导致"用人单位"的范围局限于6种类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若干法律漏洞,更无法涵盖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因此,完善"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劳动关系由主要是职工与国家的关系转变为主要是职工与企业的关系。这一重大变化,引发一些企业的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就这工会组织如何从维权的角度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意见》规定,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的大部分(不低于50%)和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记入个人医疗帐户。个人医疗帐户的本金和利息为职工所有,可以转移使用和继承,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的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由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