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曲品评是戏曲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明代的曲论家朱权、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等运用戏曲品评这一方式评论作家作品,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明代戏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吕天成的《曲品》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溯源得委法、比较分析法和意象鉴赏法品评戏曲作品,公允恰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天成的《曲品》是明代曲论中的"双璧"之一。20世纪以来,随着《曲品》各种抄本的陆续发现,关于《曲品》版本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曲品》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间吕天成的《曲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特别是中国戏曲批评史方面有它一定的重要地位.过去梁钟嵘有《诗品》,唐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为世所知.但词也有清郭麐、杨夔生、江顺诒的正续补《词品》,赋也有清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曲有明代吕天成的《曲品》,应该也是值得注意的.同时,《曲品》还保存了一些明代传奇杂剧的剧目,为后世所引用.我这篇短文所要谈的,主要还是关于一些剧目的问题.至于戏曲批评问题,当另写专文.《曲品》常见的本子都出自曾习经所见的旧钞本,经刘世珩、王国维、吴梅等各据己  相似文献   

4.
在明代文坛上,李开先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下了大最的诗文、散曲、戏剧及文学论著,并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明代文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明清两代的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对他及其作品评论颇多,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词坛之雄将,曲部之美才也。”(明·吕天成·《曲品》)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我国戏曲理论繁荣发展的时期,论著极其丰富。其中,明代戏曲题材理论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总结了宋元两代戏曲创作题材所取得的成就,对明清两代戏曲创作题材以及清代以来题材理论的发展,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今天戏剧、曲艺的题材理论与创作题材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题材是作家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作为他所要描写的具体生活现象。描写什么样的对象、用什么作创作题材,对一部戏曲作品的创作来说,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吕天成《曲品》记录了孙铲(月峰)对题材的重视。“我舅祖司…  相似文献   

6.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萍副教授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与宁波古代其他多以勋业、学问、诗文名家的望族进行比较,明代的余姚吕氏无疑是独特的。此家族不仅出过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吕本这样的政治人物,而且数代与戏曲结缘,家族成员遍布曲坛。这样一个戏曲薪火相传不绝的地域性文化族群自然颇有研究价值。该著从明代余姚吕氏崛起的肇始者吕本入手,揭示其在奠定家族文化基石方面的贡献;探讨了吕氏与门庭赫奕的孙氏家族联姻后文化优势的强化,及孙鑛、孙如法等曲学家对吕氏姻亲源于亲情的文化传承;对吕胤昌、吕天成、吕师著、吕师濂、吕洪烈等吕氏后裔的戏曲活动与作品作了系统阐述,并着重分析了吕天成《曲品》在古代曲论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戏曲批评深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对戏曲艺术规律的探讨多集中在填词制曲方面。晚明曲家吕天成《曲品》的大量品评则围绕着“事”和“关目”而展开,越出了单纯以诗评曲的范畴,启动了古代戏曲批评从“曲”的意识到“剧”的观念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8.
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多次运用“境界”这一术语品评戏曲作品。“境界”具有不同的内涵,或指情节或事件,或指戏曲作品所达到的某种艺术境地,或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同时,祁彪佳还赋予“境界”说现代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9.
《荆钗记》是一部在人民中间流傅甚盛的戏曲,即使文人,对它也极重视。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云:“《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吕天成《曲品》也说:“《荆钗》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真当仰配《琶琶》而鼎峙《拜月》者乎!”可见他们都是以《荆钗》来配比《琵琶》《拜月》的。直到现在,还留存有《荆钗记曲谱》(朝记书莊,殷溎深本,192)全部能唱;苏州也有《道和曲谱》(振所书社,1922)以《荆钗记》?六出作为道和曲社的代表曲谱。倘若说这些都是文人搞  相似文献   

10.
《少年作家》致同学们: 各位局学,自上期《少年作家》专拦与大家见面后,我们收到了不少同学和老师的来信,还接到了一些电话,有的老师把自己学生的作品推荐来了,还有同学推荐同学作品的,当然,更多的同学还是自己把自己的作品寄到了编辑部。看来,这个栏目还是受欢迎的。因为,能在《少年作家》发表作品的同学,毕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啊。在这里,我们再把栏目编辑方式向你介绍一下: 《少年作家》专栏每期隆重推出一位少年作家。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过作品的同学,均可加盟本栏。要求:同时寄来作品(三千字内,可多篇文章组成)、个人生活照片、作者简介、读书写作体会文章(千字以内)等四部分内容,本刊将邀请作家撰写评论文章一并发表。有的老师来信问:"能否把一个作者多种文体的作品同时发表?"这个建议很好,本期《少年作家》推出《李湛作品小辑》就是由童话、随笔、诗歌组成的,请大家品评--  相似文献   

11.
撰著于明代晚期的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与《远山堂剧品》,是明、清之际颇具批评特色的两种戏曲论著。"二品"共对708种戏曲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品评,慧眼独具,新见迭出。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突出结构的重要性,注重语言的兼蓄性,主张本事的新奇性,升华"境"的审美性。而其批评价值之所在,则又主要表现在具有很高的戏曲文献价值等多个方面。"二品"对李渔《闲情偶寄》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金瓶梅词话》与《花营锦阵》、《绣榻野史》之间的关系入手,进一步论证笑笑生就是屠隆.文章首先指出现存晚明署名"笑笑生"的两部书《金瓶梅词话》与《花营锦阵》多有相似之处;继而论证《绣榻野史》同时受到这两书的极大影响,而吕天成创作《绣榻野史》时,《金瓶梅》尚未公开刊行;接着就以吕胤昌、吕天成父子与屠隆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且有吕氏曾以重资向屠隆索取一部奇书的记载,证明屠隆创作的奇书当为《金瓶梅》.再从屠隆的第一知情人屠本畯为《绣榻野史》"校阅"来看,也可反证《金瓶梅》、《花营锦阵》的作者笑笑生即为屠隆.  相似文献   

13.
黄人(摩西,1866-1913)是南社的著名诗人,近代颇多创新成就的学者,但其研究中国戏曲的拓荒业绩,却知者寥寥。究其原因,则在于他初版于1907年的巨著《中国文学史》因国内只有几家图书馆藏有此书,故鲜为人知。而恰恰在这部由中国学者撰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摩西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对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辟的品评。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有其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前四史之一的范晔《后汉书》不仅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还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范晔为东汉时期众多的文学之士立传,还在诸传中著录了他们的作品及文体数量。文章对范晔《后汉书》的著录体例及作品、作家品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范晔不仅重视作品的社会功用,也注意到了文学的情采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历代文话》中存有不少关于《文选》的零星品评资料。这些品评资料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品评《文选》整体者,或持褒扬态度,或存批评意见;品评《文选》作品者,常从形式、艺术风格、与同类作品的对比及"以小见大"的评文方式上着眼;品评《文选》文体者,常从文体名称、文体起源、文体类别、文体体制和文体演变等方面入手。这些资料虽然带有随意性和重复性,但对《文选》在整个文评史上的地位以及《文选》的评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开创了历代诗话之先河。它不仅首次提出品评的准的,使评论有所依循,而且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品评风气。《诗品》品评了自汉迄梁一百二十多位作家及其五言诗作,能品之以公,评之以理,堪称品评态度端正,不偏不私,“平理若衡”。其品风可概括出四个特点: 不私于师友亲朋在品评的对象中,有钟嵘在国子监就读时的老师王俭。《南史·钟嵘传》:“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南齐书·王俭传》说,王俭曾依《七略》撰《七志》,又撰定《元徽四部书目》。永明三年,齐武帝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是一位深受满一通古斯文化影响的作家,她的小说在面对死亡等悲剧题材时,能以神性的温暖进行富有永恒意味的审美超越.从她早期的《北极村童话》到《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等历史题材作品,都有一种以超越的审美观来理解不同政治场中的人性的价值,尤其对经历历史悲剧的普通人,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关注与尊重.  相似文献   

18.
帕斯捷尔纳克十分尊重生活,其《日瓦戈医生》首先是生活而非政治、爱情的文本。小说通过丰富的材料揭示了生活现象的原生性、生活内质的神秘性与创造性,并用生活的尺度来品评革命和主要人物;对宗教题材的处理也体现了作家的生活思想。在习惯于从社会的维度去阐释作品的时代里,《日瓦戈医生》使我们更多地想起了生活  相似文献   

19.
《古文苑》所录署名宋玉的《舞赋》,全文266字,几乎全部包含在《昭明文选》所录署名傅武仲的《舞赋》中。到底是傅武仲抄袭了宋玉的文章加以增补后,署名为己作呢?还是谁砍削了傅武仲的文章,署名为宋玉作呢?抑或有这种情况:傅武仲根本没有作《舞赋》,《昭明文选》中的《舞赋》原为宋玉所作,在传播过程中张冠李戴了?从审美观而论,傅武仲所持的是儒家审美观,在情感上他是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的,而《文选·舞赋》却是热情赞美郑舞的,因此从创作主体意识上讲,傅武仲创作《舞赋》是绝不可能的。再从才情而论,傅武仲艺术才情平庸,文笔笨拙,他也不可能创作《舞赋》。《文选.舞赋》在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上与宋玉的其他作品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判定可能系宋玉所作;而《古文苑》所载《舞赋》,系流传过程中被人任意删削的残篇断简。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文联主席、老作家马加同志根据他的亲身经历,经过长期构思,写出了反映三十年代东北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北国风云录》。这部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是进行形象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在语言艺术上也是一部成功之作。本文仅就其语言风格和修辞特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文艺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在运用全民语言描绘形象表达主题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氛和格调。读完《北国风云录》这部作品,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