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应重视通过权利的救济来解决。法治、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和救济,是检验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在宽容、平等的条件下,坚持人权保障的理念,用法治的标准来救济缺失的权利,和谐社会的建构才有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现代化推进的速率大大加快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列车强势驶入了黄金的“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在逐步陷入了“矛盾凸显期”的沼泽和泥潭。与此同时,群体性事件的生发呈愈演愈烈之势,其宏观背景固然与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断裂沉积的矛盾有关,但政治体制方面的现代化进度的滞后也是群体性事件突发的诱因之一。因此,迅速推进政治现代化将有助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化解。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为当时处理执政者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策略,对于当前执政党"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第一,要以常态化的心态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第二,要讲究策略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第三,要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调控.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与公民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公民社会理论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匮乏,民众与政府对话平台的缺失;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之一,成为引起社会各方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对科学研判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完善和发展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的干群沟通机制、社会利益平衡与共享机制以及教育宣传机制等群体性事件的相关预防、沟通和化解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开始加速社会的转型,伴随而至的是社会成分越来越复杂多样,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由此产生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与稳定,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采取措施把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进而实现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多元利益矛盾的交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解,从而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规模和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使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剖析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产生原因,建立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机制,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受当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社会各阶层矛盾利益的激化和转变,我国近阶段频繁发生一些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冲突事件,并表现出多种特征.这些事件反映了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开始进入一个敏感阶段,需要各界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完善方案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科学态度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这些重要思想对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为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确方向,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地域不同,表现方式不同。南方特征:事件主要发生在流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涉及土家族等民族;涉及穆斯林比例较大。东南特征:世居和流动少数民族同时参加;2006年后显著增多;百人以上重大事件比例较大;有较强转化性;东西部联动;经济利益纠纷为主。北方特征:回汉族矛盾居主导;利益纠纷逐年增多;不能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世居和流动少数民族构成比例不同,地域性经济文化特征不同,地方政府处理策略不同,是导致不同地域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重要理论著作,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极其重大,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稳定社会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并且,人民内部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复杂。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卓有成效地构建和谐社会,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较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非公有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在企业管理上的矛盾,以及党政机关公务员与普通公民在社会管理上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牢固确立和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执政活动中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构建人民调解机制,大力宣传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力求实现人民内部相互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或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和容纳矛盾或冲突的社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这个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从观念范畴和实践范畴两个路径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校园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建设“和谐校园”对社会和高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校园应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以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思考对象,从民主、有序、发展三方面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而又艰辛的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所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是这一探索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把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看成是今后要着力加强的五大能力之一,而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并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的隐患,无论政府还是学界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以便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伦理考量是现阶段研究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另一个突破口,而伦理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伦理道德建设,要解决伦理道德建设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全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重点要突出“公德优先”教育、突出社会平等与公正教育和突出对弱势群体的自信、自强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一直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背景。这个讲话的目的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其理论意义在于:不仅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而且为中国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今天的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黑格尔将绝对精神当作总体,从而为总体注入一种内在动力,使总体从一种静止的封闭状态转化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状态。马克思将社会历史过程看作总体,从而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总体的根本含义是和谐,是各种不同的要素之闻有差别的同一。我国当前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正是意味着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差别的同一,是它们共同构成的总体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