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知识革新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外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起步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目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虽然存在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氛围等的缺失,但是也具有开放社会青少年主体性创新人格和创新内容增加的优势。因此,要建立专门教育机构以提供技术支持,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目标中的比重,完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对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机制是美国教育的特色之一。长期以来,美国在对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多样性、灵活性的教育方法,渗透性、社会性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了政治性、阶级性的教育功能,有着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对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的分析审视,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提高我国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冲击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学校、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由于受到西方不良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出现缺失与淡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从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信息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筛选、驾驭信息的能力,是当前青少年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其整体素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青少年社会公德、理想信仰困惑,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中小学生存在非正常缀学现象,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独生子女成长出现新情况等。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改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法,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各种社会生活素质的培养,提高青少年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在具体工作中,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伦理道德素质的提升,是当今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客。教育的关键在于主动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在切实把握人与社会伦理规范之特性的前提下,将不可或缺的规范教化与永恒的道德理想追求结合起来,根据青少年的发育特点分阶段实施之,以期获取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阵地作用,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把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等有关廉政文化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通过师德建设、学科渗透、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等项活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崇廉憎腐”教育,培养高尚思想道德情操,为其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有过一系列论述,并指出,“有纪律、有理想”是转型社会中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两个重心。世纪之交,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将邓小平同志的“两有”教育思想理解为:践行底线伦理,注重人文关怀。这两个重心的明确,有助于当今的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与盲区,有效地提高家教质量,尽早使青少年养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一、从提出“四有”到强调“两有”改革伊始,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育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人才教育观。随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转…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非正常流失亟待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习得进入未来工作职场的专业技能,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为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国有相当部分青少年在求学过程中,因为自愿性(学习困难、情绪困扰等)或非自愿性(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养育不当、教师歧视劝退等)因素而中途流失辍学。2002年上海5715名未成年社区青少年中,中途中止学业流失者占44.83%。这些青少年除闲居家庭社区外,更可能因缺乏一技之长与社会适应能力,而无力扮演好相应的家庭与社会角色,成为社会的高危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新方向,元宇宙技术将不仅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实时分析、场景构筑和环境营造提供技术支持,也使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具有沉浸式全域体验、主体间性互动生态及“数字社会人”愿景等特征。但同时,由于元宇宙场景的去中心化逻辑,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将面临开放空间下的政治认知混乱、自由场景下的政治秩序试探、符码式参与的政治行为失范等伦理和道德风险。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布局下,党和国家、传统政治社会化机构及青少年自身应认清元宇宙技术背后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规避对策,化机遇为挑战,推动元宇宙技术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可担当数字未来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