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农村妇女的作用非常重要,农村妇女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而在农村妇女的各项素质中,道德素质是核心,所以说,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目标,决不能忽视农村妇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村妇女道德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陕西地处西部,又是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无疑是陕西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阐述新农村建设对于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玉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3-107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陕西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创新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措施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4.
金一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3):9-11
一、农村社会变迁与主体失落的困局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农村的经济人口社会结构因高度持续的流动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持续二十多年男性优势的性别化流动,使得今日农村无论常住人口还是农业劳动力,都呈现女性化特点。女性在农业人口中占到多数,似乎当然应该成为农业乃至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除了妇女组织和一些女性主义的学者,在官方和主流理论家那里,妇女的“主力军”地位都没有得到正式的肯定,相反,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女性化、老龄化一样被视为当前农村衰落、农业弱质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李小云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3):11-12
回顾新中国建国60年,农村妇女发展经历了多次波折。建国初期,农村妇女作为妇女解放的主体,在国家的高度动员下,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此外,妇女在婚姻、土地权益方面都得到了保障。从1949-1978年的妇女发展体现了高度的平等性。但是,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不仅重新塑造了中国农村,而且也对农村妇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的发展。农村年轻妇女大量涌人城市,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她们或外出打工,或返乡在农村独当一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许多女性农民工在城乡流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改变了她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入了新的血液。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农村妇女在城乡流动中所面临的困惑、无奈和牺牲。因此,应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努力为农村妇女营造更为公正的城乡流动环境,以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2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的新农村建设评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排在21位,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中部地区的排名也较为靠后。在此分析基础上为定量评价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为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官(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现阶段村官素质以及对其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并提出培育新型村官的有效措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调整和优化村级干部结构,促进农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效果;实行村官任期制,适时调整和交流,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府视角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实证分析——四川省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决策.为此,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粮食直补、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取消农业税等.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资金链,有效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筹措难、使用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学习理解胡总书记讲话的精髓,今年以来,笔者先后深入一些农村村社,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立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3-17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主要依据在于国内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唐卫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2):151-155
根据湖北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结合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实际,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运用女性人类学的理论,分析随着改革开放,外出打工成为当今农村主要生活方式之后,农村妇女在稳定家庭和建设新农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没有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也不会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蒋满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0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存在农村金融资金大量外流的背景下,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农村金融生态是将金融学和生态学有机结合,以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研究农村金融问题,为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把具有代表性的中部农业大省安徽省的农村金融生态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的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陈巧玲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50-5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强大的动力和复杂的阻力。动力包括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农民自身的愿望及农民具有的作用。阻力系统可分为观念约束阻力、素质束缚阻力和制度制约阻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应增强动力,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15.
刘晓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2-3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的重大国策,它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山东省平度市温家村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大,公共文化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主化程度不高.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刘飞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20-24
在对福建三明市辖区、市、县1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明的农村现状与基础。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集体行动困境做了实证分析和理论阐述,并结合调研中的若干认识,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以陕西咸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咸阳为例,阐述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应从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三个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路径抓起,并要抓住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杜立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13-20,124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远郊F区的个案研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郊区农村妇女人员结构和发展需求的特征,分别是:农村居住人员中人户分离现状严重,居住女性呈老龄化、贫困化倾向;中青年农村女性通过购房方式实现"市民化"过程中造成新的"贫困化";女性的就业期望值和实际就业状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外来女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加大,已经与本地女性数量持平。根据这些现状,对妇联工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最后研究启示中针对新农村建设中郊区农村城市化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的原因做出总结性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要有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