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流域地处中国东北边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空间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独特性,也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民族强烈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明、渔猎文明、牧业文明、城邦文明和玉器文明。黑龙江流域民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密切来往,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撞击中,两个文化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利于黑龙江流域民族吸收中原文化优秀的发展因子,促进北方民族各族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使黑龙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既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原文明影响下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文化特色,又从各个民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期望这组笔谈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地处中国东北边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空间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独特性,也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民族强烈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明、渔猎文明、牧业文明、城邦文明和玉器文明。黑龙江流域民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密切来往,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撞击中,两个文化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利于黑龙江流域民族吸收中原文化优秀的发展因子,促进北方民族各族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使黑龙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既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原文明影响下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文化特色,又从各个民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期望这组笔谈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女真人以这个名字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千年,如果说,黑龙江流域文明有6000年的历程,女真人拥有六分之一的时间,金戈铁马纵横东西,幅员万里,把黑龙江流域文明推向了巅峰,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一、千年女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流域文明”概念的提出虽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研究实践却肇始于19世纪中期。中外学者从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以及民俗学等多重视角对黑龙江流域文明进行探索,对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尤其是清代学人吴大潋、胡省三与曹廷杰关于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其意义更为重大,如果没有这些学术积淀,今天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则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联合组建。本中心的宗旨是探求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为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本中心在黑龙江流域文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它在广袤的地域中孕育,由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它不但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特质,还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化存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其起源与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流域生活的各民族 ,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 ,其主要特色是民族强盛、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开放与封闭并存、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市。黑龙江流域文明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民族兴起 ,统一中原 ,推动中华文明 ;中西兼容、开放包容 ,丰富了中华文明 ;辛勤创业、无私奉献 ,促进了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原系我国内河,其流域河流众多,山脉纵横,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黑土先民,形成了多元文化.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虽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但与中原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属于中华民族文明渊源之一.由于中华文化的北传东渐,使得黑龙江流域不仅是东北亚腹地文化的集中区域,又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东北亚腹地文化向日本列岛、美洲大陆辐射与传播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6):F0003-F000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2009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梯队带头人喻权中,后备带头人庄鸿雁,第三梯队于学斌、金刚、王璐。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6日,由黑龙江历史学会主办、佳斯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暨"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佳木斯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副长李凤飞教授主持,佳木斯大学校长邱洪斌教授、黑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修朋月教授、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敏教授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肃慎、东胡、夫余、汉族及其后裔就劳动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我们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世世代代经营开发黑龙江地区,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到处都留有他们的遗迹。大量文献,尤其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出土的丰富文物雄辩地证明:美丽富饶辽阔的黑龙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族人民(包括汉族)都为开发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为推进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三皮文化指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和鱼皮文化.黑龙江流域是中国三皮文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三皮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三皮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在黑龙江流域一直较完整地保存到20世纪50年代.然而现在黑龙江流域三皮文化已处在濒危的境地,因此时它们的抢救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大兴安岭是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其实,从旧石器时代起,大兴安岭先民就创造了积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岩画就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自1974年和1975年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发现了两处岩画遗存之后,近几年又有大量新的岩画被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岩画点44处(黑龙江境内29处、内蒙古境内15处),单幅岩画3000多幅,基本为红色岩绘,内容极为丰富。大兴安岭岩画表现了大兴安岭地区及黑龙江流域远古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早期文明形态和原始宗教内容,为研究东北古代民族的形成及文化的变迁提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指示,为我国开展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对上述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基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主要缘由、基本原则和相应路径,能够为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世居的农业民族,清初由黑龙江上游的精奇里江流域陆续迁到嫩江流域的现居地.几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黑龙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民族史学界长期以来就达斡尔族称的含义众说纷纭、解释不一,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依据有限的资料,就此作一探讨,有不当之处,望同仁们指正.  相似文献   

17.
赫哲族曾是一个不断迁徙流动的民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范围内。在其迁徙过程中,来自不同民族的"外来移民"受政治、经济及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而进入赫哲族聚居区与赫哲族共同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8.
对赫哲族历史文化传承与演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赫哲族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文明成果,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类型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环境、经济、政治等原因,赫哲族文化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深入研究赫哲族文化内涵与特色、传承与变异,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益于赫哲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益于引导赫哲族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有利益三江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费雅喀族是清代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基本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黑龙江河口湾沿岸和库页岛的北部。该族在地域上分为两大群体,即大陆群体(黑龙江群体)和库页群体,中国档案、文献中习惯上称作赫哲费雅喀和库页费雅喀。根据现代考古发现,这一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和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族一样,他们对开发和保卫我国东北边疆地区作过积极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中原地区位于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中下游,包括河南省的绝大部分、晋西南、冀南、鲁西及陕西关中一带。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黄土堆积,其被覆的深厚和堆积的广袤是世界上所罕见的。那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地貌,被誉为“疯神捏就的世界”。疏松而肥沃的土壤,培植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被称为“黄土地区的繁荣”。按照传统的说法,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至两千年间,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几个奴隶制国家,因而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把世界上七个古代文明称作现代文明母体的“母文明”,这些“母文明”即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密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安底斯文明、哈拉巴文明和中国文明,它们是各自独立发生的。在这些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是一直到现在持续了四千多年的。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就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本文仅就我国中原地区的古代文化与文明问题加以探讨,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