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党全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以后,到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中央作出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决定之后,到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三年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第三阶段是从十四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实践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深化了邓小平理论中贯通着的根本观点,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广泛,成果颇多,其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有五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研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一个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重大论断。以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有力促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当代中国的第二次法律革命已经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建国六十五年来的中国法治发展之路,历史性地确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蕴涵着的深刻的理论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6.
作者谈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刻内涵的理解,论述了三者有机统一的关系;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逐步提出的过程,描述了其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表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认识,明确了高举这面旗子、走这条道路和坚持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31-2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红线。《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展开表述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义,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工作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重点任务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定内涵,党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是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为起点的。以历次党代会为线索,我们可以探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新发展 ,在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任务、全面发展、发展阶段、劳动价值论、执政党建设和未来命运的认识上 ,实现了理论创新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在建设高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方向正确,思路清晰,主旋律突出,宏观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和全国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深入开展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具体表现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加强和谐环境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传承、发展与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导方针,既是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的总结,又因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与13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贯穿着同一条血脉,即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代表性和标志性成果,其构建的历史起点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体表现为: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逻辑肇始,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现实起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动力源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二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填补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空隙。和谐社会理论来源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凸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际操作意义,并且深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5.
杨仕奎  贺建云 《齐鲁学刊》2006,42(4):118-1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它坚持了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有着深刻的伦理意蕴。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显与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本质,重申了人的理性精神,整合了人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前人生态治理经验,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结晶,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生态问题,积极主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着理论、现实、制度与价值四条逻辑主线,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体现理论深度,现实逻辑提供问题导向,制度逻辑保障制度基础,价值逻辑呈现价值引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证成对于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滞后的现状分析,发现农地建设与经营成本负担是制约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的主因。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提出采取“农地收购”、“招募式移民安置与农地产业化经营模式”是解决当前农地短缺和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这意味着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内核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外在体现,是引领多元文化发展的先锋向导,是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思想灵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信念支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指南,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的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开启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新开端,发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依靠力量、找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科学理论、拥有了实现救亡图存的领导核心。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勇担历史使命,一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不断衰弱的悲惨命运,实现了由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五四精神对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起点.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政治沟通为契机,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治沟通被弱化、被曲解的现状不容忽视.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完善政治沟通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