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制度就是内在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激励水平和交易成本的规则体系,这个规则体系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规则体系的变化就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有两个:经济制度都存在内在缺陷、由相对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收益流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可分为资本集中化制度变迁与资本分散化制度变迁两个阶段。资本集中化制度变迁后,经济活动以非物质激励为主,交易成本表现为计划成本。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当这种激励资源耗竭时、当计划失灵时,这种制度就对经济增长不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导致资本分散化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激励机制、制度变迁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制度内在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激励水平和交易成本,从而内含了增长效应。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包括资本集中化制度变迁与资本分散化制度变迁两个阶段。资本集中化制度变迁后,经济活动以非物质激励为主,交易成本表现为计划成本。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经济具有增长效应,但当这种激励资源耗竭时、当计划失灵时,这种制度的增长效应就随之消失,从而导致资本分散化的制度变迁,即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内含持久机制,从而具有持久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3.
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中 ,首次用交易成本解释企业代替市场的原因。当把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用来解释帕累托效率和经济制度变迁时 ,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不再成立 ,现实的经济过程只能达到帕累托“次”优 ;同时 ,交易成本也阻碍了经济制度变迁的步伐 ,不能实现理想中的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依据转轨时期国家制度变迁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可以把县域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启动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我国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正负效应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快慢,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变迁是以中央政府为供给主体的产权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要在顺应国家制度变迁的前提下,主动进行以县级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创新,进一步降低县域经济增长的交易成本,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加快县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能调整人们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可用来增进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使绩效迎合偏好。国内已有的研究中,对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已屡见不鲜。但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人将乡村变迁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纳入经济学分析视野。本文着眼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制度环境,力图对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经济行为进行分析,进而给出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疆农业增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乡镇企业、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改革这5个主要影响新疆农业增长的制度因素,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对1978年-2012年总体和不同阶段新疆农业增长与乡镇企业组织制度、财政制度、税费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价格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讨制度变迁对新疆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正是由于不同阶段乡镇企业组织制度、财政制度、税费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价格制度的变迁,导致新疆农业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因此,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后新疆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决定性因素。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新疆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政策、经济制度和经济法的协同变迁与经济改革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具有密切的联系,经济法实际上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经济法与经济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正式规则的组成部分,经济制度的变迁——经济改革有赖于经济政策和经济法的变迁,正式规则的变化又是制度变迁的内容之一。作为制度正式规则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变迁应当以制度事实为依据。我国的经济改革应当坚持从现实的制度事实出发,形成中国的制度规则,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应当具有自己的制度事实依据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分析批判。"人民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资本民主化"与"管理民主化"。其论者认为由于小额股票的大量发行和股权的分散化,全社会人人持股,人人都是资本家;劳动同资本的对立已经消除,资本主义实现了质变。本文运用劳动同资本对立的辩证性理论,对"人民资本主义"论进行分析,得出了其实质是资本进一步加强自己统治的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社会化、集中化与垄断化的内在需求。通过对"人民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是改革开放制度演化的产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把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共生发展的经验,细化成为介质结构的激励架构与经验测度模型,主旨对其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共融性进行实证分析.两者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演化动力的主体,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发展共融性的迹象.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微观变迁的创新主体,是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互动的激励结构作用下形成的,其正在成为市场竞争与合作中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的决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道德"的伦理观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经济制度决定着一定的道德;二是一定的经济水平决定一定的道德.文章由此而分别分析论证,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即经济制度的转变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分别促进和决定着道德的变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决定性力量--决定力,并从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变迁的必然性、必然趋势、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的绩效传导与绩效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时间变量来分析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认为在不同的时间跨度内,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传导途径有所不同.短期内,制度创新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从而直接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长期内,制度从属于技术创新的要求,其绩效通过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而间接地体现出来;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制度变迁绩效都呈递减趋势,但两者成因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效应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作用于交易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能有效促进产出。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如果偏重于能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的那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公路、通讯等),则会较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但是,当该比重达到一定水平后,交易效率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就变得十分有限。这一结论是在提示政府:不能总是拿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惟一手段,它不是拉动内需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成本和交易成本会从不同方向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对劳动力成本比较敏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促使这些产业或生产环节外迁,并推动本地企业更多地利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对交易成本比较敏感,即使劳动力成本高企,较低的交易成本也会吸引这些产业或生产环节移入,从而增加本地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的比重。因此,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交易成本的降低则会诱导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目前面临着经营规模过小、社区成员异质性加大和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少的现实约束,这导致他们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成本过大,同时由于政府相应的制度供给缺位,使得制度创新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这些是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加大政府有效的制度供给,减少农民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农地产权结构从“权能合一”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离”的变动过程。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宏观层面上的原有农地产权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微观层面上的农地矛盾、农民的主观创造性、原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各项权能的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较高交易费用;外部动力来自于变迁主体的动机及变迁环境。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需要规范政府力量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性因素在制度变迁中的推动作用,并有效发挥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转型时期信贷契约的软约束问题,从信贷合约多重治理角度探讨了转型时期机会主义与多重成本、交易成本结构与契约选择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现,不同契约制度安排下的交易成本结构是不同的,其中关系和计划指令契约安排常常会替代或软化由法律强制实施的契约治理,导致所谓的"信贷契约软约束",从而加大信贷履约成本.商业银行为有效地阻止合约中的违约行为,不得不同时寻求多重契约治理的保护.因此,由关系契约、命令计划和法律强制实施构成的多重治理制度无疑会提高合约的交易成本,这是导致我国信贷契约软约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立足当前存在的劳资分配关系问题,从集体行动的视角,应用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剖析了企业利益集团形成的机理,探讨了工人集体议价制度缺失的诱因,并考察了发达国家的相关历史情况,指出利益集团的非"共容性"会增加社会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使经济发展进入僵化阶段,并引致劳动报酬比重持续走低。因此有必要从建立开放的市场准入秩序、完善要素谈判制度、构建"共容性"利益集团等三方面着手,提高工人报酬比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抵押是担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法理论强调抵押权之附随性,即附随于其所担保的特定债权。但是过分强调抵押权的附随性,有碍交易便捷和交易成本的最优化。德国、日本和瑞士等国通过抵押权的证券化,在充分发挥了抵押制度担保债权维护信用之功能的同时,亦保证了交易便捷和交易成本的最优化,使这一矛盾得以缓和。这一立法模式可兹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易费用概念由科斯创立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的内涵有交易分工说、交易合约说、交易维度说、制度成本论、交易行为说等典型观点。交易费用的构成主要包括搜寻信息、达成合同、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履行和违约后寻求赔偿的费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交易费用测度结果表明,降低交易费用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研究课题。因而,交易费用理论在国家理论、产业理论和企业理论中均得到广泛运用。交易费用的测度、交易费用理论对转型国家的解释以及用交易费用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可能获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