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书研究国际法的一个新领域——宇宙法。作者强调指出,尽管在宇宙空间进行某种活动的国家有限,但一切国家都关心对宇宙空间的法律调整。这就是为什么法律调整字宙空间利用问题成为联合国注意的中心。本书分析了联合国范围内颁布的如下一些国际文件:关于各国研究和利用宇宙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活动原则条约(1967年);关于宇航员救护、宇航员返回以及发射到宇宙空间的客体返回的协议(1968年);关于宇宙客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的协定(1972年);关于发射到宇宙空间的客体登记的协定(1974年)。作者认为,正是这些文件构成了宇宙法的基础,虽然除这些  相似文献   

2.
<正> 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自1793年出现在法国宪法中后,逐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至今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文件,都明确地肯定了这一原则.国际法院前院长埃利亚斯说:"体现在宪章里的这一原则,已经成为签定无数裁军、人权特别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条约的基础". 然而,一些人认为,不干涉原则是存在着例外情形的,其中之一便是"人道主义干涉".《奥本海国际法》的修订者劳特派特在该书第八版中说,如果一国犯有对本国人民施加残暴或迫害的罪行,以致否定他们的基本人权,并且震骇人类良知的话,为人道  相似文献   

3.
国家间指控机制是国际人权条约的四种国际实施机制之一,在实践中该机制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如此,除了国际政治面向的若干原因之外,更有着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在微观层面,它是国际法实施机制的相互原则与国际人权条约的非对应性特征之间内在矛盾的直接反映;在宏观层面,它是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共存国际法与人权国际法之间结构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克服指控机制的实施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刊》2021,(4):35-61
日本将巨量核污水排入海洋的计划可能危及全人类整体利益、相关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从而同时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上责任救济的相关规定。保障跨界损害的"国际和国内救济"是国际法委员会有关责任条款草案中的原则要求,也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诸多条约的相关内容所确认。统筹国际法和国内法上的责任救济路径来分析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解读相关法律问题并考量应对方案。从国际责任救济的角度看,日本承担的国际义务来自诸多条约和习惯国际法规定,而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并不能证明日本履行了所有国际义务。从国内责任救济的角度看,日本行为存在触犯各国的国内法律规定并面临各国政府和国民进行国内追诉的可能性。不管是通过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寻求司法救济,均有其局限性,有必要结合法律、外交和舆情手段做好综合法治战略预案。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3)条的文字有意模糊,中菲南海仲裁案《7月12日裁决》竟给出解释。几位负有盛名的国际法学者研究发现这些解释背离国家实践。本文使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关于条约解释原则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就用语的通常意义而言,仲裁庭忽略待解释条款第一个字(rocks,即复数"岩礁")及第二个字(which)的含义。就上下文而言,仲裁庭对于第121(2)条前七个字视而不见。就条约解释学而言,仲裁庭使用无足轻重的材料来寻求"目的及宗旨";就"立法准备文件"而言,仲裁庭也选取无关紧要的材料。藉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判时未被采纳的特定提案遂能复活为被解释后的条文内涵。显然,仲裁庭对于第121(3)条的解释明显违反诸项条约解释原则,未来难以被公约缔约国遵循。  相似文献   

6.
在钓鱼岛争端的论战中,日本官方回避《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代表的雅尔塔体系法律文件在确定战后东亚领土中的地位,反而将《旧金山和平条约》作为日本对钓鱼岛"主权"主张的条约法依据。本文结合历史学对"雅尔塔体系"的研究,侧重从国际法尤其是条约法角度,重点考察和论证"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雅尔塔条约体系的"强行法"特质,并分析这些条约与钓鱼岛问题的紧密关联,以批驳日本的官方主张。  相似文献   

7.
北极地区除北极沿岸国的主权区域和管辖权区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公海区域,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其应该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实行全球治理,而非由北极国家共治。作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北极理事会缺少国际法基础,我国不应将加入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成就,更不应将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平台。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是符合国际法要求的合法组织,北极地区的治理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区域制度,而不是某几个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区域性条约或规章。我国应在增强北极地区实质性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调整参与北极事务的工作思路,依托符合国际法的国际组织实现对北极的治理,同时加强对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和理论的研究,倡导全球共治北极。  相似文献   

8.
据俄罗斯《国家与法》杂志1995年第9期报道,为庆祝联合国组织成立50周年,联合国组织国际公B法大会于1995年3月13日至17日在纽约召开。大会的总题目是:“走向21世纪:国际法是国际关系的语言”。 全体会议第一天讨论的题目是:“国际法原则:国际法发展与实施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会上宣读了7个报告。全体会议第二天讨论的题目是:“和平调整各国间争端的手段,其中包括国际法庭及无条件执行其决议”。会上宣读了7个报告。  相似文献   

9.
不推回原则要求任何国家在面对难民(或避难寻求者)的时候,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回到其生命或自由可能会受到威胁的领土的边界。它最早起源于国内法,后来进入国际条约,其中以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最为完善,现在不推回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推回原则的适用范围应突破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字面规定,需要各国从本质上加以考察。"难民"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要扩展,"不推回"这个词也需要全面考虑。不推回原则禁止引渡难民,不得将难民送回至其生命或自由受威胁的领土边界;禁止在边界拒绝难民入境,包括禁止采取"变通措施"以违反公约的目的而实施域外推回;禁止将难民驱逐出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积极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国际难民问题上,对世界各地的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国际法中的难民问题和中国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难民问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善于运用国际法,包括国际难民法中的不推回原则。在保护难民的立法问题上,需要既符合国际法的最新发展,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便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缔结一份有法律拘束力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协定的立法进程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如何设计争端解决程序已成为各国在谈判中争论的焦点。现有的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提案主要有六类。判定这些提案优劣至少可以有四大标准,即遵循国际法上的国家同意原则、确保解决争端的“成本效益性”、“不损害”现有的文书、框架和机构,以及保持相关国家之间利益的平衡。运用这些标准来对现有提案进行评析可以发现,现有提案中除了有关“技术性争端”和“临时措施”的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符合研提的主要标准外,其他提案均面临一些法律障碍或挑战而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对“零案文草案”第55条进行完善,一方面增加涉及“技术性争端”和“临时措施”的条款,另一方面通过限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二节“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的适用来更好地体现国家同意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以早期的国际水法为基础,现代国际水法已经形成较为独立、完整的体系,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主要包括:表现形式从国际习惯走上"条约化"、"文本化",并且以专门性、流域性的国际水法文件为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逐步得到体现和遵循;国际合作趋势日益加强,合作范围日趋扩大.鉴于此,我国应尽快签订或加入区域性或流域性的双迈或多边国际水条约,把我国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纳入国际法的调整轨道.同时,立足于我国实际,着眼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对相关的国内立法进行完善,构建包括紧急处置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内的中国国际河流流域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建立流域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国际流域的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汤岩 《社科纵横》2013,(11):86-89
国际法的发展在理念上是国际社会中"法治"的发展,但这里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在没有统一立法机关的国际社会,国际条约和习惯法中国际法规则的生效最终来源于国家的同意,国家政策可以影响国际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法只有在中立和理性的逻辑体系发展和运行,排除政治因素影响,才能为国家行为和国际争端解决提供公正的评价。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不能淡化国际法的独立性和独立价值,而将国际关系中权力和利益的哲学等同于法律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设于印度新德里的不结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研究和情报系统是受印度政府资助的一个自治机构,是对与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发展过程有关的国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论坛,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不结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自力更生,加强各国的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利用它们的研究力量为各国共同的最大利益服务。它还努力争取在这些国家感兴趣的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成为数据库、情报存贮和情报检索的中心。1988年10月,这一机构出版了《生物技术革命和第三世界——挑战与政策选择》一书。全书共分18章,本文是其中的第4章。  相似文献   

14.
北冰洋海冰消融使得北极航道得以开通,而北极航道的利用也带来了相应的治理需求。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在北极享有航行、航行中的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以及航行中的搜寻和救助权利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等国际法律制度为中国参与北极航运治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现有国际法依据主要围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展开,同时它们还显现出了从软法向硬法过渡以及全球性条约区域化的特征。基于此,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北极国家合作以及提升本国履约能力等方式,充分利用相关国际法依据,积极参与北极航运治理。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洋环境管理制度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发展趋势.2011年,国际海洋法法庭发表了“关于担保自然人和实体从事国际海底区域有关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的咨询意见”,成为国际海洋环境制度领域的最新发展,反映出愈加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和趋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将面临潜在的“环境壁垒”.风险预防性原则成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项一般性义务.这些发展趋势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解读中日关系的第四个政治文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经签署过《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声明》三个政治文件。这三个政治文件是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双方领导人亲笔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为中日关系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善意履行条约必须以善意解释条约为前提。作为条约解释诸要素的灵魂,"善意"在个案中通过对诸解释要素和方法的指导、限制、评价、平衡和调节来得以实现、转化。善意原则适用于条约解释的全过程,包括对约文、上下文、嗣后惯例等审查,而不是仅适用于对条约特定词语或短语的解释。善意原则既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条约解释要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作为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法原则,又具有对其他解释要素的适用结果的评价和调节功能。善意的含义高度抽象,且内容难以穷尽,在条约解释中存在限制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酷刑问题开始进入国际法领域,此后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对其予以谴责、惩治.现在,酷刑罪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罪中的一种罪行,世界人权宣言也明确提出禁止酷刑.酷刑罪的客体是自然人的人身权和公职活动(特别是司法活动)的权威性;酷刑罪的客观方面是违反有关禁止酷刑的国际法文件和其他法律的规定,对被害人实施一定的非法行为,使之遭受严重的肉体或精神痛苦;酷刑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公职人员、以官方身份行使一定职权的人等;酷刑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是对酷刑罪的最新、最权威的规定.当前,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对酷刑罪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它在指导各国共产党的活动中,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组织原则。过去、国内的一些文章在分析共产国际集中组织原则的作用时,往往只强调它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与干涉,而对各国共产党反对共产国际的集中制和苏共大党主义、争取独立自主的活动则论述不够。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共产国际的集中制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前期形成的。1919年3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成立共产国际的决议》就规定,共产国际是“一个统一的、坚决的国际组织。” 1920年7…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视域中的国际海洋政治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国际海洋政治研究,主要散见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两个主要领域。前者主要包括海权理论与海权战略问题的研究、关于主要海洋国家海洋战略问题的研究、关于海洋安全及其战略问题的研究、关于国际海洋秩序和国际海洋制度的研究;后者主要体现为国际海洋法发展的政治过程的研究、《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政治影响研究、岛屿主权、海洋划界及其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深化和推动世界海洋政治研究的学术自觉,尤其要加强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研究的联姻,不仅有利于中国国际海洋政治研究学科的培育与发展,更有助于在现实层面构建中国的国际海洋战略,维护面临日趋严峻挑战的国家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