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帝国主义之间新的实力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美国成为“世界头等强国”和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同时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空间技术的发展都与战争的需要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年中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也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关。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所处时代的变化紧密相联的.当今时代,世界格局急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后进入低潮时期.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却获得了较平稳的发展.这样,一个现实的重大问题非常紧迫地摆在坚持社会主义的人们面前,即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主旋律来发展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共处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体现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国际矛盾、世界战争因素及和平力量,人心所向,历史大趋势和科技革命现状等因素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分析,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4页)的著名论断,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和时代特征准确地把握国际局势的变化,确定时代发展的主导性特征,是现代政治活动家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邓小平同志对世界局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其一、时代的主导性特征已从“战争与革命”过渡到“和平与发展”。在第二次  相似文献   

4.
一、九十年代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江泽民提出新思想 ,首先在于他所面对的环境与邓小平有显著的不同。(一 )国际环境的变化九十年代国际上的变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政治格局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科技信息化。这就是学者们称之为的“三化”。关于多极化。中国学者认为 ,一方面 ,从世界总的发展趋势看 ,自二战结束以来 ,世界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 ,这个转变在邓小平时代已经完成 ,现在仍在继续。这是江泽民与邓小平共同面对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 ,从具体的世界格局看 ,虽然经历了从战后的“两大阵营” ,到七十年代的“三个世…  相似文献   

5.
张磊 《理论界》2005,(7):52-53
一、准确判断时代主题、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立论依据(一)把时代主题精辟的概括为“和平与发展”在二战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对国际局势的基本判断是“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邓小平对国际局势新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他作出了“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2〕P233判断。1988年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拉甘地时又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3〕P281关于“和平…  相似文献   

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民写下的一篇重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生死斗争并最后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在这一著作中,揭露出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实质,分析了矛盾特点,指出战争所必由的道路。并根据这一战争的性质,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抗日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采取的战略战术,如何创造胜利的条件等。因此,《论持久战》实质上是一部揭露抗日战争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不朽著作。事物的矛盾法则,是辩证法的本质,是辩证法的核心。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者来说,在他的全部革命实践活动中,就在于不断揭露矛盾,不断解决矛盾。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先决条件;解决矛盾,则是揭露矛盾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揭露矛盾时,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敢不敢揭露矛盾。是从本质上分析矛盾,勇敢的揭露矛盾,还是廻避矛盾,对矛盾不加分析,不去揭露。这是革命的勇气和决心问题,是敢不敢斗争,敢不敢胜利和革命的彻底性的问题。第二,所揭露的矛盾,是本质性的还是非本质性的。是不是真正从复杂的、互相交错的诸矛盾中,找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敢不敢解决矛盾。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敢于揭露矛盾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敢于解决矛盾的人;而敢于解决的人,也并不一定都能解决。而《论持久战》,不仅坚决地、彻底地从本质上揭露了中日战争的矛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极其正确的战略战术,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是邓小平同志依据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一科学判断揭示了战争与革命不再是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主题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这是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战略问题。这两大战略问题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敢不敢揭露矛盾,敢不敢认识矛盾,是敢不敢革命的问题毛主席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①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不断地揭露工作中的矛盾,认识矛盾,正确地处理与解决矛盾,促进矛盾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革命干部的职责,是工作革命化的问题,亦是对待革命事业的态度问题。一九六三年我们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閘北区公司经营西瓜业务,  相似文献   

9.
钱文荣在《嘹望》2 0 0 0年第 4期撰文整理了最近的一次国际政治趋势研讨会 (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举办 )的发言 ,对新世纪初国际政治的走向作了探讨。一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但冷战结束以来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二是科索沃战争表明大国关系远未定位 ,大国关系既有矛盾、分歧、摩擦 ,又有对话与合作。三是多极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 ,它是各国特别是大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发展从不均衡逐渐向相对均衡的必然结果 ,也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必然结果 ,但…  相似文献   

10.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也改变国际战略格局,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江泽民提出发展国防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一论述不仅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防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道出了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所在,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我党完成新时期三大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既然最终决定和影响着世界政治,也就必然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或战争,说到底,是流血的政治,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在暴力手段上的继续。本文拟从世界经济与战争因素的消长;世界经济与世界军事力量格局;世界经济与军事战略这三个层次,论述当代世界经济对世界军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的远东国际关系与中国抗日战争敬玉堂,王京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尖锐斗争和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结果。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之一,正是在...  相似文献   

13.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历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非难。二次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新的历史变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所出现的新的态势,使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体系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呈现出新的特点。技术统治论和技术浪漫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看法代表着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两种趋向。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把握当代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  相似文献   

14.
贯穿《邓小平文选》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其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贡献。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中前进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①  相似文献   

15.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而理论在一个国家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纲领,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国家的需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时代的要求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来看,20世纪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自世纪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导的时代;战后至今,世界则进入到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日趋国际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显著增强,尤其是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有关"政治"论述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政治的论述中,都有一个共同内容,就是对政治内涵的界定。在界定政治的内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共同性,就是都没有把政治的内涵固定化、抽象化,而是根据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扣住国家所处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来确定政治的内涵的。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开了先河。在毛泽东看来,政治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如在阶级对抗社会,政治必然表现为存在根本利益冲突的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因此,“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犤1犦于是,在我国抗日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各民族国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具体民族国家的发展制约于由各民族国家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世界格局;另一方面,具体民族国家特别是在世界格局中具有特定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起特定作用的民族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的趋向产生重大影响。邓小平同志思维取向的特色之~,就是在立足国情的同时对世情有清醒的意识,即具有宽阔的世界眼光。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过多地认为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打起来,忽视发展生产力,忽视经济建设,现在根据新的观察,新的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世界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和斗争的形式也由争夺军事优势让位于争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与科技优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顺应时代潮流,重新考察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准则,并把它贯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各个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 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 的 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 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 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历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非难。二次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新的历史变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的态势,使得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意识形态理论对此作出了各自的阐述。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把握当代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