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列格式"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的使用有诸多差异,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一边"固化、"又"虚化前的意义和具体语境不同,二是"一边"、"又"历时演变的进程不同.解析此二种原因,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应用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3.
并列格式“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的使用有诸多差异,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一边”固化、“又”虚化前的意义和具体语境不同;二是“一边”、“又”历时演变的进程不同。解析此二种原因,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应用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连A带B"结构对进入其中的A、B成分既有较强的包容性,又有一定的选择性.进入这一结构的A或B的语法性质及其搭配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它们同时又必须受到各种句法和语义因素的制约.此外,通过对语料的详尽考察,我们认为"连A带B"结构中A、B的语义关系并非只有一般词典所说的"加合"或"两个动作同时发生"两种,而是有六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可及性理论解释汉语中的三组待嵌固定格式:"有A有B"、"又A又B"、"不A不B"中待嵌成分A、B排序的排序规则:信息一致原则、重要性原则、显著性原则、熟悉度原则、从好原则、韵律协调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句法层面的A and B结构是对现实中并列或相同的概念的临摹,其线性排列语序反映了人的认知顺序与事物发展的顺序。因此,A and B并列成分的顺序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而且,and兼有表示从属关系的功能并产生特殊效果。本文拟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探讨包括这些特殊性在内的A and B结构内部顺序以及and取代从属连词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说A就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其常规格式是“说A就A”。一般认为,这个格式有“一想到……马上就”的意思,事实上,它还有“极易发生某事或事态难以预料”和“对事态的肯定,态度坚决”的意思。这些不同的语义特征主要是由副词“就”的不同义项和动词“说”的意义虚化导致的。在句法结构上,变项A、B也不仅限于动词性结构和形容词,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简论“有A有B”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本文所讨论的“有 A有 B”式既包括 A、 B为单音节时较固定的格式,如:“有情有义、没大没小、有山有水”等,也指 A、 B为双音节时的较灵活的格式,如:“价钱有贵有便宜”、“那真是一个特别有意味特别有文化的幌子”等。我们把后者看作以前者为原型的格式的拓展。   1.“有 A有 B”式的结构分析   1. 1“有 A有 B”式的结构类型 根据 A、 B的特点,“有 A有 B”式可概括为两大类型,即分化式和组配式,其中分化式又可细分为单纯词分化式和合成词分化式。   1. 1. 1单纯词分化式   AB为一个并列式单纯词, A、 B…  相似文献   

9.
认知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的主流范式,它提出概念隐喻并将其表示为"A is B"格式(幕后认知),但语言层面我们也会说"A is B"格式的隐喻(台前认知)。针对这种格式隐喻的认知语用机制,概念隐喻理论和刻意性隐喻理论之间出现分歧,前者认为语言层面的隐喻可以依靠概念层面隐喻的激活便可理解,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层面的"A is B"型隐喻是一种刻意性隐喻,其理解需要认知主体在线构建相似性。基于语料库,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生活是一场旅行"为例,对作为台前和幕后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起源、识别、加工方式、语用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分析结果有助于厘清概念隐喻理论和刻意性隐喻理论的分歧,也有望对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该 A 则 A,该 B 则 B”是一种“框中框”“句中句”的复杂框式结构,其可变项 A 和 B 的语义特征较为复杂。整个结构强调理当怎么样自然就怎么样,表现出[+理应性]、[+虚拟性]、[+条件性]、[+推理性]和[+强调性]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该框式结构还具有特殊的语义增值性,其增值的方式主要有对比凸显增值和典型事例增值两种,而其中的增值机制就是极量原则和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11.
许多像"不痴不聋、不卑不亢"格式的成语,我们把它叫"不A不B"式成语。文章主要从"不A不B"格式成语的来源探讨成语"不A不B"格式中A、B的特征,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征以及成语的变式等。  相似文献   

12.
“一面A ,一面B”格式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基本同时进行。其内部语义关系可以分为前提、急缓、主次、修饰、因果、并举、矛盾、先后等几种。通过对“一面A ,一面B”格式的语义关系分析 ,有利于我们整体理解句义和剖析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讨论的“有A有B”式既包括A、B为单音节时较固定的格式,如:“有情有义、没大没小、有山有水、等,也指A、B为双音节时的较灵活的格式,如:“价钱有贵有便宜”、“那真是一个特别有意味特别有文化的幌子”等。我们把后者看作以前者为原型的格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以“A也好,B也罢”格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的分析整理,对“A也好,B也罢”格式构成中“A”和“B”的句法功能、 “A” 和“B”的语义关系、 “A也好,B也罢”格式与后续成分的语义关系分析,认为“ A也好,B也罢”格式主要用来陈述一个事实,或 者表达让步、不满、肯定或否定的情态,使得所构成的句子也具有了一定的语气情态功能,更利于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0.本文所讨论的“有A有B”式既包括A、B为单音节时较固定的格式,如:“有情有义、没大没小、有山有水”等,也指A、B为双音节时的较灵活的格式,如:“价钱有贵有便宜”、“那真是一个特别有意味特别有文化的幌子”等。我们把后者看作以前者为原型的格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固定格式“从A到B”的意义、功能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本文拟对现代汉语的固定格式“从A到B”加以描写。我们认为:(一)作为一种固定格式,“从A到B”的意义是表示起讫点“A”、“B”范围内的整体,它在语言运用中的具体语义要由“A”、“B”来明确并受语言环境的制约,可以表示过程,也可以指称事物。(二)表示过程时,具有谓词性功能,指称事物时却表现为体词性功能,两者明显对立。(三)它的内部结构是状心关系,即介词短语“从A”修饰述宾短语“到B”,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常见"A如B/X如Y"式比喻,这种格式是一种修辞构式。从汉语修辞史的角度看,"A如B/X如Y"式比喻的形成依赖于汉语辞格的演进、诗歌语言的发展和比喻功能的凸显。"A如B/X如Y"式比喻具有构式的稳定性、使用的复现性和功能的特定性。从构式的内部特征看,"A如B/X如Y"式比喻有常式和变式两类,其中两个比喻词也有分别居七言诗句的第二字和第六字、第三字和第六字两种情况。从节律上看,由于比喻词所居位置不同,诗句中词语粘凝方式也不同。"A如B/X如Y"式比喻在喻体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类固定短语“A前B后”是一个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能产性都非常高的格式。我们尝试从此结构的内部构成、句法、语义及语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揭示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A以B"句《诗经》中共出现12例,表面看,不管"A"B"代之以何词,"以A以B"都相同,实则不然,它共有三种结构形式:以(之)A以(之)B,又A又B,带来A带来B。当"以"作介词与连词时,A与B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当"以"作动词时,A与B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A是A,B是B”句联的内部构造和外部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是A,B是B"句联内部各小句一般都是有序排列且有较高的一致性.各小句的前段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后段大都重复前段,极少的时候略有变化;中段有条件地容纳状语.各小句的重音分布是"中-轻-重",这与单用的"A是A"小句明显不同."A是A,B是B"句联在结构上是弱自由句联,在表意上不自足.常在小句中作成分,或在复句中与紧邻的其他小句或句联形成各种关系,少数时候也可以单独构成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