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的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也是激发情感的前提。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问题和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问题,而不是单纯去强调写作的技能技法。《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中写道:"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这样的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有一种颇为独特的描写技法──画化描写。它采用漫画笔法、对人物肖像进行“技术性处理”,力求得出人物“漫相”。“漫”中蕴藏人物最重要的特征。它的运笔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1、抓住一点力求传神;2、适度夸张突现特征;3、变形呈现,寄寓象征;4‘或褒或贬、饱含感情。运用得当,漫画化人物描写能带来独特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的人本基础和有关技法机理,以期引起对《写作教程》改革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者的需要,编写一部集钢琴伴奏与乐队伴奏融为一体的歌曲伴奏写作技法的教科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市面上许多歌曲伴奏技法的教材要么是单独为钢琴伴奏而著,要么是单独为乐队伴奏技法而著无论哪种技法都并非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知识的连贯性和对比性。而《歌曲伴奏写作技法》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没有连贯性、对比性、系统性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语用等值翻译即译者力求译文接近或等于原文的效果,既要注意具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的翻译,也要注重对"言外之义"的理解与传达。  相似文献   

7.
肖邦一生写有24首《前奏曲》,其中Op28之17是在这24首前奏曲中唯一的一首运用回旋曲式进行写作的作品。从和声、曲式、旋律特点等方面对该作品作音乐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肖邦的创作思想及其作曲技法。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写作教学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明确写作教学改革的主张和目标;调整和规范写作课教学内容,建构合理而实用的写作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着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推进写作教学改革;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写作实践活动,改革写作课考试及评分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话题作文以其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灵活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的自由性备受各级语文考试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的“开放”、“灵活”,就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审题的必要。其实,和命题、半命题作文一样。话题作文在写作前也必须慎思明辨地审题。一般而言,话题作文的题目由材料语、提示语、指令语(有给定话题和自定话题之分)和要求语等四部分组成。按一定步骤。运用一些技法全面分析、准确把握这四部分所提供的信息.是成功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     
航向标一作、文精心之选前材,。先认真回忆发生的事,哪一次印象最深刻,就把这件事作为此次写作的对象,为了更好地把握素材,你可以在写作前把这样的事再做一次,以加深印象,可以边做边想你所做的每一步可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二、分清步骤,写好经过。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把你干的这项活动或这件事是由哪些步骤组成的搞清楚,然后再动笔写。写的时候,注意交待清楚这次话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三、把主要部分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完成这件事的主要部分。因此,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是很重要的。注意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把这…  相似文献   

11.
歌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声音素质,还需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歌唱训练,这样的歌唱训练是对歌唱乐器的制作、调理和再整顿的过程。只有经过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更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就歌唱乐器的使用而言,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练,以求得艺术的完美。  相似文献   

12.
分行是诗歌不可忽略的文体标志,是有意味的形式.诗句的分行增大了语句之间的跳跃性,从而形成巨大的张力场,使诗的意蕴无法穷尽.20世纪末的现代汉诗在分行方面显示出相当的随意性,古典化、先锋化、平民化、图形化等等,纷纭复杂,从而消解了分行的意义和作用.分行不是率性而为的,应体现出诗情的流动,并适应诗人内在节奏的要求,以这个评判的标准探究90年代诗坛的具体作品,对20世纪末现代汉诗的分行的情况作整体地扫描和透视,提出现代汉诗应从传统中吸收营养,以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诗是一切纯文学应有的特质,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情感物化和心灵的活雕塑。戏剧艺术除了要有"戏"外,还必须有"诗",这样就构成了戏剧的两个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为了挖掘出"戏"与"诗",作家一方面根据戏剧艺术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文体特点,遵循着"永远的追问"和"永远的情感"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又以某种精神探索的意味,把舞台变成灵魂的自白与拷问场,迫使观众和剧中人,连同作者自己一起接受精神的审判。曹禺因此而创作出大师级作品《雷雨》。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美化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在美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报纸的编辑工作中,要将自己的审美思想付诸到实践中,重视报纸的美化,尤其要注意版面、标题制作、正文、图片的美化,使自己的劳动成果整体协调,艺术完美。  相似文献   

15.
麝月、宝蟾、秦钟、板儿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的小配角,读者或许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如果从《红楼梦》整体艺术上去观察,"配角"或许地位卑微、故事不多,但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感情,乃至他们有自己的命运结局。因此对"配角"艺术的研究,不仅为读者全面鉴赏这部名著人物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可以深化人们对整部小说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歌翻译成为翻译艺术的巅峰,诗歌翻译要求译者要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体现在课业负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沉重的心理负担方面.减负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作为"减负"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善于把课堂教学变为"减负"的主阵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轻松愉快、高质量地学习.通过减轻心理负担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提高高校校报的办报艺术水平 ,应处理好严肃性与活泼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 ,从而改变当前高校校报落伍时代的现状 ,努力提升艺术品位 ,满足读者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远大前程》中一个句子的翻译为例,说明笔者的“译亦可无定规”的观点,即,是归化还是异化,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策略与方法,以便尽可能使译作被译入语的读者所接受,同时又能获得与原作在原语读者中起到的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看见猫-找猫-想猫-得到猫”是《雨中的猫》看得见的“八分之一”,海明威以凝练的语言、简洁的情节,给读者创造一种意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去发掘作品隐匿的“八分之七”,即人物的情感和作品深邃的思想。这种含而不露的笔法是作者“冰山原则”创作理论的完美体现,它扩张了语言的内涵,丰富、朦胧了作品的含义,使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解读其中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旨和寓意,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