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兴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3-47
广灵秧歌,是山西晋北的一个地方小戏剧种。纵观广灵秧歌的整个演进历程,从清嘉庆末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间跨度逾百年,可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全盛期、恢复期及衰落期五个阶段。回顾广灵秧歌的百年发展史,既可对其历时性过程有所了解,又能对其走向衰落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6-48
关于广灵秧歌的生成年代,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据舞台题壁显示,清道光初期,广灵秧歌已经成熟。朔州大秧歌与繁峙秧歌大致形成于清初。广灵秧歌是奋地秧歌中的东路秧歌在广灵流播形成的又一支系,至迟形成于清嘉庆年间。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2-45
广灵秧歌剧目就其表现内容可分为家庭生活剧、自由恋爱剧、丈夫休妻剧、崇尚孝道剧、神怪剧、贞妇烈女剧、公案剧、历史剧等八种类型。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分析,广灵秧歌作为一种区域性较强的民间小戏,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意象设定都与当地民众心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刘兴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3-36
广灵秧歌在其演出过程中存在很多习俗,主要有供奉三官神、庙会演出时的祭祀仪式和"打台"仪式等。这些习俗实际上反映着秧歌艺人固有的俗信心理,并通过外在的事象得以体现。事象使俗信以仪式的形式在演出过程中得以展示,表达了秧歌艺人共同遵守的俗信禁忌及宗教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对其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通过对广灵剪纸历史、剪纸技术、剪纸内容的展陈,不仅有效传承保护了广灵剪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广灵剪纸艺术博物在传承方面还存在着活态展示不足、剪纸创新人才缺乏,产品题材单一等问题,为此建议博物馆以“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原则,在展陈中以实物制作再现、文创产品创新、剪纸素材扩大、品牌效力增强等方式,切实推进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文静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110-112
广灵剪纸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样式众多,且流传久远,具有粗犷、简练、明朗的特点,是中国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与中国剪纸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本剪纸,在充分借鉴吸取中国剪纸的技法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与中国剪纸不同的异域风采。此外,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广灵剪纸和日本剪纸在当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雷焕贵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80-282
秧歌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其是以祁县、太谷为代表的晋中秧歌。通过对晋中秧歌艺术文化、音乐、表演、舞美和地域发展及现状的研究 ,揭示秧歌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以期促进未来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薛晓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6):81-83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民间的一种群体性的大型歌舞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延安时期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使陕北秧歌迅速传播到全国。陕北秧歌的歌舞形式孕育出了中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歌舞剧的形式和发展,因而在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薛晓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6):103-105
陕北鼓舞是陕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腰鼓、胸鼓、蹩鼓等多种类型,角色有男有女,参加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在表演形式上分行进鼓、场地鼓等形式。音乐伴奏一般有锣鼓伴奏、唢呐伴奏、舞者自身击鼓伴奏。表演时场面宏大,动作刚劲有力,它们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却有着共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出陕北人民欢快豪迈和质朴憨厚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11.
广灵剪纸素有"中华民间剪纸艺术一绝"之美誉。广灵剪纸将生活美通过艺术美表现出来,但又不追求严格写实,将人们的审美意向按照美的规律外化,通过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段,以突出被表现对象的特征,从而创造出美的形象。目前,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灵剪纸逐步迈向产业化,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其产业化进程。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戏剧、狂欢与建构中共意识形态的叙事功能——刍议延安秧歌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科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鲁艺“演大戏”的做法受到了质疑和批判。但是,戏剧运动并没有就此停止。当时中共领导下的延安及其抗日根据地是在抵御日本侵略和国民党围剿下创立起来的红色区域,毛泽东及其中共领导者,首先考虑的是文艺如何为艰苦卓绝的战争服务,如何为建构中共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杨莉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
《伊豆的舞女》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往的研究多从文学艺术性和文化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常常倾向于将其视为青春爱情小说,而通过对该小说叙事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作品中叙事艺术的成功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景的渲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使《伊豆的舞女》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成为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诉求和人格反省力量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15.
苏丽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2):75-76
通过对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课外活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其英语学习的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途径。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定位,注重西方艺术文化背景的介绍以及调动艺术生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是提高当前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筱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4-58
汉画像里经典的历史故事、神话传奇可以为动画剧本的产生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汉画像的造型艺术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吉祥寓意。其意向造型、象征性造型、装饰纹样性及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值得中国现代动画创作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96-99
多中心治理理论已成为有关政府改革的一个全球性话题。全球化推动社会政治过程的模式正从统治走向治理,多中心治理成为理解和解释当代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诸多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其也有内在缺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战略任务,治理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只有在中国化的基础上,适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才能对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